APP下载

明君李世民的猜忌之心

2008-04-28文刀刀

百家讲坛 2008年5期
关键词:李靖太宗百家讲坛

文刀刀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之所以能够成就“贞观之治”这样的伟大盛世,与他善用贤良不无关系。

史书记载,李世民为秦王之时,建成和元吉勾结后宫嫔妃诬陷他,唐高祖听信谗言曾一度疏远了他。房玄龄、尉迟恭等人都为他出谋划策,怂恿他铲除太子派。当时李世民犹豫不决,征求李靖和徐世勋二人的意见,二人也不置可否。对此,李世民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对二人敬重如常。

唐太宗的确很会笼络人心,即使当了皇帝,平时见李靖也总是称呼为“兄”,而自称名讳,也从不以“朕”自称。徐世勣曾患急症,医生说需要胡须做药引子,唐太宗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胡须割了下来,送给徐世勣做药引。徐世勣感激涕零,太宗却说:“你为我征战,别说是胡子,就是用我的肉也在所不惜。”而且他还赐徐世勣为“李”姓,这在当时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在笼络能人志士的背后,李世民却有着极重的猜忌之心,甚至达到了令人心寒的地步。

唐太宗尊敬李靖和徐世勋,是因为他们劳苦功高,但他所忌惮的,也正是这二人。唐太宗身边虽然能人众多,但房玄龄、杜如晦充其量也就

是耍笔杆的文人,尉迟恭、秦琼也不过是一介武夫。唯独李靖和徐世勣二人不同,他们不仅有超强的军事才能,还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甚至功高盖主,而这正是皇帝所担忧的!

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李靖以年老多病为由推辞说不能随从。次日,唐太宗亲临李靖家中。执手抚背说:“昔司马仲达非老不病,竟能自强,立动魏室。”他用三国时司马懿病诈曹爽的典故来警示李靖,其言语不能不说是刻薄。这一番话让李靖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处境:去则命丧,不去则表示自己存有反心。无奈之下,李靖只好拖着病体随着太宗远征高句丽。

后来,太宗病笃之日,遂将徐世勣贬为叠州刺史,并对太子李治说:“李勣才智有余,屡次担当国家重任,我恐他不服从你的管束,所以将他远派到边塞。若他顺从,我死后你可以重用他,如果他稍有迟疑,你便速速将他杀了!”徐世勋奉诏后,甚至不敢和家人道别,立即起身去了叠州。

由此两件事可知,太宗皇帝的猜忌之心亦重。这样做其目的虽然是为了李唐江山的稳固,但其做法不免让臣子心寒。虽然太宗有着“从谏如流”的美名,也有与魏徵君臣相得益彰的一段佳话,但从李靖、徐世勋以及魏徵的最终结局来看,不论明君、暴君,猜忌之心都是一样的。人说“伴君如伴虎”,诚然,信然。

我们知道唐太宗一向以“仁慈诚信、善用贤良”著称,却不知道他对自己仰仗的重臣也心存猜忌,正如我们不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无限风光背后的隐秘动机以及远航梦想破灭的原因,不了解“巫蛊之祸”的罪魁祸首江充是否为一个“大奸”之人,也不太清楚文学家韩愈大肆撰写墓志铭的苦衷,更不知晓东汉邓绥皇后以退为进执掌国政的前前后后,还很少了解央视百家讲坛明星易中提案、刘心武等人的近期动态……

这一切,你都能在本期《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找到答案。本刊特邀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及其他知名博、硕导师,专家与资深编辑、作家共同为你探秘历史世界,解读文化中国。百家讲坛纵说风云,让智慧充盈你的人生。

猜你喜欢

李靖太宗百家讲坛
说 《百家讲坛》
肱骨良臣魏玄成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评刊表
李靖的气度
李靖的气度
太宗纳谏
敢于说真话的王珪
不争辩的李靖
英武太宗亦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