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的音籁 灵魂的交响

2008-04-27廖玉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音调徐志摩节奏

关键词:徐志摩 音乐美 回环 节奏 音调

摘 要:《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通过对徐诗语言回环、节奏和音调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徐志摩的诗作中,它们是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以回环美体现得最为突出重要。从而揭示了其诗歌语言具有奇异魅力的原因,指出徐诗语言基质对当今诗歌创作和理论建设的意义。

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是徐志摩回国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的首篇。诗人这样的编排绝非随意,《雪花的快乐》中那轻盈的飞向美丽清幽世界的雪花也可看做诗人自己,他刚回国时那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欢愉情绪自然地流露其中。朱湘称其是《志摩的诗》中最完美的一首,诗人致力于诗歌内在音乐美的追求,强调内在结构的整齐,讲究复沓回环的旋律,形成他神思飘逸、柔婉缠绵的诗歌特色,这可算是新诗史上第一人。本文以回环、整齐、音调三个方面来分析《雪花的快乐》的音乐美。

一、回环的音韵美

徐志摩是新格律诗的代表,力求外部形式的单纯和统一,而在章法上是一个章节形式的反复呈示和展现,又用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的排列方式,产生一种错落有致,循环往复的建筑美与音乐美。这类以《再别康桥》和《雪花的快乐》为代表。

1.押韵自由多变的混响美 《雪花的快乐》中的押韵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句尾用韵既有规律,但又千姿百态。比如每节均为五句,但前者每节采用的是aabbb 的韵式,即前两句用一个韵,后三句换另一个韵,如《雪花的快乐》刚开始采用了“a”这个既开放又柔和的韵脚,与“雪花”“潇洒”的神韵相应,到第三行换与“翩翩”的神韵相应,更加响亮上扬的“iang”韵。其次用韵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脚韵,徐志摩还很注意头韵与间韵,头韵与间韵能使诗行中的字与本行或另行之间的字押韵,有的采用词组排比或间断反复形成复韵。间韵能使人感受到音韵在诗行中间跳动,造成音流畅通,韵律鲜明之感。比如这首诗的第一节:第一句中的“假如”与“雪花”押a韵,第二句中的“翩翩”和“半空”押an韵,这是头韵与间韵的运用,而第一句的“雪花”又与第二句的“潇洒”押尾韵a;第三句中的“一定”与“认清”押ing韵,末尾一句“地面上”和“方向”押ang韵,这也是头韵与间韵的运用。第三句的“方向”又与第四句的“飞扬”、第五句的“方向”押尾韵iang,正是因为有了“假如”、“雪花”、“翩翩”、“半空”、“潇洒”、“方向”、“飞扬”“地面上”、“方向”十个词语在音韵上的循环呼应,才大大加强了诗歌旋律的混响美,徐志摩紧紧围绕着突出诗的节奏和旋律这一轴心而安排用韵,变化多端且有规律,有利于音节的匀整和流动,构成一种押韵自由多变的混响美,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像是一首乐曲响起在林间,并且久久回荡在上空,体现出雪花的快乐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美好的快乐。

2.双声、叠韵的回环美 所谓“双声”就是指两个声母相同,《雪花的快乐》一文共有60个词,双声词有“翩翩”、“凄清”、“琴情”、“惆怅”、“娟娟”、“盈盈”、“沾住”、“心胸”、“溶入”、“心胸”共10个,占16.7%;所谓“叠韵”即指韵母相同或相近.《雪花》中的叠韵词有“潇洒”、“认清”、“方向”、“不去”、“幽谷”、“住处”、“探望”、“身上”“清香”、“身轻”、“衣襟”、“柔波”共12个,占20%。在声音上造成回环之美,这种类似回声的“一咏三叹”,显得久远而绵长,充分表现了诗人柔美飘逸的艺术风格;再加上叠词的跳跃式的节奏,与自由自在飞跃向上的内在精神非常和谐,充满了快乐轻盈的旋律美。

3.舌尖前音的轻柔美 徐志摩爱在诗中集中运用zh、ch、sh、z、c、s、j、q、x和零声母y。统计《雪花的快乐》发现:全诗共167个字,22个声母中每个声母在诗中的平均占字数为7.5,声母为c、s、zh、ch、j、q、x的字有52个。按发音方法分:zh、ch、z、c、j、q 为塞擦音,s、sh、x为擦音;从发音部位来讲:z、c、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下齿背;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上齿龈;j、q、x是舌面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下齿龈,舌面前部拱起贴近硬腭前部。但在吴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zh、ch、sh全发成z、c、s,因此zh、ch、sh、z、c、s、j、q、x的发音都是舌尖抵住下齿背,而擦音、塞擦音开口度较小,比塞音、鼻音、边音声母的发音优柔典雅、缠绵温婉,诗中大量集中地用塞擦音与擦音,可以构成和谐圆滑轻柔的音乐效果,加强诗的灵动柔美之感。零声母y在徐诗声母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在《雪花的快乐》中以y声母的字数18个,约占11%,“零声母字的开头虽然说是元音,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儿同部位的摩擦成分。例如‘衣、‘鸦的开头就带有与i同部位的摩擦成分,若精细地描写‘衣、‘鸦可作[ji] [ja]‘迂、‘远的开头往往带有与同部位的摩擦成分,因此,‘迂、‘远可标作[чу]、[чan]”,由此可见零声母y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擦音成分,这样也就与诗中的zh、ch、sh、z、c、s、j、q、x这些擦音、塞擦音形成呼应之势,使徐诗有着婉转流走的旋律美,语音温馨柔美、轻盈飘逸、缠绵感伤,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更显其飘逸柔美的艺术特点,难怪诗人曾说:诗人的一半是女性的。

4.复沓手法的婉转美 即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字、词、句、段, 造成回旋与曲折,留下不绝的余韵,使诗歌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AA式的叠字有“翩翩”、“娟娟”“盈盈”,表现了作者如雪飘飞、如雪自由、如雪晶莹,凭借自身的轻盈漫然而过,无所依托、无所凭附,徐志摩“羽化为雪”与“庄周梦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达到了“坐忘”的地步。叠字增强了诗歌的柔和宛转;叠字的使用与其地域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志摩是浙江海宁硖石人,其方言归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当地人说话喜欢用叠字,例如动词重叠常用AAB式,太湖片附加成分用“看”,如上海话、嘉兴话“吃吃看、问问看、看看看”,南部各片用“沇”、“望”、“相”、“起”,如温州“吃吃沇、想想沇、听听沇”,永康、武义“讲讲望、写写望”。叠词的运用也非常多,文中的“飞扬,飞扬”,“不去、不去”“消溶,消溶”,给人以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感觉。重句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飞扬,飞扬,——”如同一再重复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对自由、爱与美的执著追求。

二、和谐的节奏美

徐志摩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他的内涵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所以在创作中特别重视音节的排列。请看《雪花的快乐》一诗: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从全诗看,他的句法、格律相当欧化。首先,诗节与诗节十分均齐。从每个诗节看,都有五个诗行,排列方式也相同。从每个诗行看,基本都是三顿。其次,在诗节、诗行的均齐排列中又有灵活的变化。每个诗节的三、四行都退后一格,他更擅长的是用标点符号来达到明显的停顿效果,如其中的破折号则在视、听觉上都是一种突转。他在第四句中运用标点符号使一个句子分为三个短句。前三句都是八个字,整散相间,从视觉上赋予诗节以错落有致的动感,再加上灵活自然的韵脚,从听觉上赋予诗篇以往复回环的美感。均齐中含变化,变化中含均齐,造成了同雪花飘飞回旋相和谐的旋律。

在音乐上,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最整齐匀称的乐段是由长短相等的两个乐句配合而成的,同样的道理应用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言的对偶和排比。诗中“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是对偶,这两句又与“也不上荒街去惆怅——”构成排比,“飞扬,飞扬,飞扬”和“消溶,消溶,消溶——”也都是排比句,形成了整齐的美。轻快的韵律复沓、悠扬,好像天空中飞舞的雪花,轻盈盘旋,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徐志摩总在想象能从这俗世中羽化飞升而去,遁入混沌的空灵。难怪茅盾说:“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

三、语辞的音调美

“词的音调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以增饰语辞的情趣所形成的现象。语辞的音调,也同语辞的风味一样——甚或在语辞的风味上,为过去的许多笔者所留心研究。大体可以分为象征的和装饰的两个方面。象征的音调,都同语言文字的内里相顺应,可以辅助语言文字所有的意味和情趣;装饰的音调则用语辞的内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只为使得语辞能够适口悦耳,听起来有音乐的风味,所以讲究它。”

1.象征的音调 音趣所述更为隐微,也可以用以象征语辞的意味,不过这项修辞手段,在我国仿佛向来并不注意。所以唐钺发表他的“隐态绘声”论,“但音趣的象征虽不十分明了,却也似乎不能以为没有这么一回事。例如有些修辞专家和语言学专家所称述的:长音有宽裕、纡缓、沈静、闲逸、广大、敬虔等情趣;短音有急促、激剧、烦扰、繁多、狭小、喜虐等情趣。”《雪花》共有四节,第一节有41个字,从语音上看,去声和轻声是短音,有14个,占34%,阴平、阳平和上声是长音,占66%;第二节有38个字,短音有13个,占34%,长音占66%;第三节有44个字,短音有15个,仍占34%,长音占66%;第四节有44个字,短音有14个,占32%,长音占68%。四节诗中的长、短音比例几乎相等,前三节则完全相等,这充分体现了徐志摩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天才的悟性,在其诗作中善于使用长音来表达他单纯的信仰、优游洒脱的性情,长音闲逸纡缓对其飘逸灵动艺术风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清音可以引起(1)小(2)少(3)强(4)锐(5)快(6)明(7)壮(8)优(9)美(10)贤(11)善(12)静(13)虚(14)轻(15)易等特质的联想;浊音可以引起(1)大(2)多(3)弱(4)钝(5)慢(6)暗(7)老(8)劣(9)丑(10)愚(11)恶(12)动(13)实(14)重(15)难等特质的联想。”清音指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雪花的快乐》全诗共167个字,清音152个,占91%;浊音只有15个,占9%,因此全诗轻盈灵动、飘逸朦胧,营造的艺术氛围,既有飘忽的轻松,又有凝重的深思。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樊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因此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

2.装饰的音调 装饰的音调,以韵律的运用和音节的调协为主。韵律的运用在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而音节的调协即指句调的抑扬顿挫。在音乐中,节奏是强音和弱音的周期性的交替,语言亦然。“汉语和西洋语言更不相同了。西洋语言的复音词很多,每一个复音词都是长短音相间或者是轻重音相间的,便于构成长短律或轻重律”。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的徐志摩,喜用复音词,以语音的轻重长短来编排,一改传统的格律诗以单音节为主讲究平仄的特点。《雪花的快乐》一文共有93个词,复音词有61个,占66/%,并且特别注意以语音的轻重长短来编排,以第一节第一句为例:“假如”中“假”的调值是214,调类是上声,“如”的调值是35,调类是阳平,上声和非上声相配,上声变为半上,所以“假”发生音变,调值变为21,声音又短又低,音强较弱;而“如”的语音又长又高,气流大音就强,声音上轻重长短相配。同理,“我是”、“雪花”中的“是”和“花”调值分别为35、55,都是非上;而“我”和“雪”又都是上声——发生音变,那么“我”和“雪”的调值都变为21,语音上是长短轻重相间。“一朵”两字的调类分别是是阴平和上声,“一”在非去声前要变为去声,调值由55变为51,声音短而重,“朵”的调值是214,声音长而轻,声音上又是轻重长短相配,构成抑扬之美。因此《雪花的快乐》一诗的语句像音乐一样,里面的词语都以轻重长短相间相配,声调高低有致、抑扬顿挫、声情谐调、绵密动人,自有一种高雅脱俗的旋律美。

从传统的汉语诗律学上说,平仄的格式就是汉语诗的节奏。汉语的声调和语音的高低、长短都有关系,而古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试以《雪花的快乐》第一节为例:第一句以仄声开头,平声收尾;第二句则与其相对,以平声开头,仄声收尾;第三句又以仄声开头,平声收尾;前三句平仄相间,上下又平仄相对。第四句与第五句抑扬相反,前句全是平声,后句则以六个仄声相对,然后以平仄收尾,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 体现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廖玉萍(1969-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研究生,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学及语言应用学。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2]胡裕树. 现代汉语[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 47.

[3]徐志摩. 徐志摩全集. 散文集(丙)[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4]王力. 略论语言形式美[A]. 龙虫并雕斋文集[C]. 第一集.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音调徐志摩节奏
完全诗意的向往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坐着也很忙
音调语言让人更有乐感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有只小狗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