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灵魂对望
2008-04-27陆佳妮
陆佳妮
人心,就像一本复杂深奥的无字天书,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很少有人懂得这颗心里到底蕴涵了怎样的能量,能够带人披荆斩棘穿越满城的风雨。
都说人是带着面具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扮演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角色。那么,在我的身上是否也备着许多不同的面具?然而有时混淆了时间,混淆了空间,于是也自然而然地混淆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错误地遇见了谁,错误地忘记了谁。
我常常会望着淡蓝的天空陷入深深的迷惘。蓝色演绎着深邃。我常常会望着天空,然后深深地陷入它的怀抱,不由自主地想着“我究竟是谁”“我到底肩负着怎样的使命”之类的问题。有时会产生错觉,想着“我是飘荡在天地间的灵魂,然而因为时空的差错而跌入了轮回,来到这世上与形形色色的人相遇或者离开”。忍不住想将自己的灵魂抽离,然后剖开,能够看清楚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也常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有时会为一些人和事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有时却坚定地认为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我去放弃。如此变换,摇摆不定。或许人就是这样一类嬗变的动物,没有天长地久,没有地老天荒。
我与自己的灵魂面对面席地而坐,与它彼此静静地对望着。仿佛一个世纪般长久,又仿佛瞬间般短暂。电光火花之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错过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它要的是什么,正如它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或许,我就是它,它就是我,不禁迷惘。连自己的灵魂都读不懂,又怎能指望别人读懂些什么呢?我们都带着不同的面具,不论是对自己,抑或是对别人,不停地说着、做着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正确的事。偶尔使一使小性子,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可理喻。读人、读心,都是一件艰难而又深奥的事,我们无力做到最好。
可是一个人最了解的人应该是自己。虽然会有风雨,虽然会有阴霾,但在这之后一定有阳光冲破乌云的笼罩,浮桥的那边一定会有彩虹的浮现。
虽然不知道将来的自己会想些什么、要些什么,但心中的一个声音一直很清晰。它告诉现在的我,要的是好好振作,接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
(本文原始得分:50分)
★点评:
本文写得有深度。作者从对自我的认识上着手来读“人”,切入的角度不凡。文章的深度在于能透过事物的表象抽离出事物的本质,从而作思维上的智性深化,这篇文章基本上能做到这一点。本文在第二段提出认读的主体—我,经过第三、四两段解剖式的自我认读,将模糊、矛盾的自我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但作者并不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自我认读上,而是在认读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由己及人,时时在提醒读者读懂自我,首先应该读懂自我的灵魂,“连自己的灵魂都读不懂,又怎能指望别人读懂些什么呢?”这就使得文章从对一般的表象叙述中跳脱出来升华至对人的心灵的认读了。
但如果说文章写到这里就收笔,那么文章也还只是停留在较为理性的层面,虽然有一定的深度,但还是显得一般化,也就只能在45分左右给分。作者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文章接下来又用了两个语段,用富有文学性的语言提出了我们应该怎样来完善自我的办法,“了解自己”,“好好振作,接受风雨的洗礼和考验”。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丰满了许多,思维得到了智性上的深化,逻辑架构也显得合理完整了。
本文给分可在53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