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草原水与风
2008-04-24冀晓萍
冀晓萍
9月末。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海拉尔。
草原已有些許料峭,间或有牛羊浸闲啃草。车窗的缝隙里,不断有如箭矢般的冷气冲击着身裹单衣的记者,汽车的广播里不停地播报:9月20日海拉尔开始供暖,供暖期8个月。
汽车的终点是海拉尔二中,它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用汉语授课的自治区级重点高中。从城东到城西,汽车途经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但记者看到的只是几座在大城市里丝毫不起眼的简单建筑。
这里的经济比不上发达城市,但在教育质量上,海二中没有输给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提起校长王广学,一提起该校的教师,农林牧矿区的学生家长都向记者竖起大拇指。
校长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的心爱,在河湾,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草原母亲,我爱你。深深的河水,深深地祝愿,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上的风,情最浓,你吹醒了草原沉眠的夜空,你吹开了母亲封冻的笑脸……”
草原上,世代歌颂着水与风。只有风调雨顺,才能水肥草美,逐水而居的牧民们才能牛羊满圈。
在王广学看来,校长和教师就是草原的水与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这片草原更绿更美。
“这些年,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却淡略了对教师的重视。水和风怎样才能永恒?如果教师都离开了,孩子们就失去了成长的水和风。”
由于地处边疆,气候多寒,加上经济相对落后,并没有多少大学生愿到呼伦贝尔工作,还有不少成长起来的教师“孔雀东南飞”,一走就是一个学科。
但在海二中,近年来除因随家人工作调动而离开海拉尔之外,二中教师无一人离职。
在海二中,教师上下班不用签到,学校从不在中间突击检查。王广学给予老师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成长,王广学竭力搭建平台,把老师送出自治区、送出国去培养,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意味着校长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时教师和家长难免会产生矛盾,王广学从来不让老师出面,而是亲自协调。他说,“老师也需要保护”。
为了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王广学四处奔走,争取各方支援,给教师们盖了单身公寓和宿舍楼,为新婚无房的教师准备了暂住房。
教职工家的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王广学都亲自探望;教师闷了,委屈了,都能第一个想到跟校长唠唠心里的话。
王广学还特别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学生的辩论会、研讨会、模特队训练等,他都爱参加,学生也爱找他聊,他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海二中的老师们这样评价王广学:“他不仅懂教育,他还懂教师,懂学生。”回望54年的人生经历,王广学说,这一切都源于经历和思考。
王广学是2002年3月4日来到海二中的。在此之前,普通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副校长、校长,他都一一经历过。
由于教学成绩优异,198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评职称时,王广学就被评定为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次年,被评为内蒙古特级化学教师。年仅41岁的王广学,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直到今天,王广学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学一线,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王广学每周都听3节课,一个学期下来,至少能听60节。教师每周的教研活动,王广学也一定到场,他说:“一个校长,如果远离了课堂,用不了两年,在管理上就跟不上了。”
在王广学看来,校长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只有走近教师,才能了解老师需要什么,需要校长为老师做些什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来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走进课堂,才能知道怎样的管理更有效。
这种服务育人的理念,不只体现在教学管理中,还渗透在学校的后勤工作中。
在海二中,教学楼的每层都有热水器,周末或放寒暑假,热水器里都会有一些积存的剩水。
为了保证学生的饮水卫生,学校要求,后勤人员要在开学前一天,提前把剩水全部倒掉,把热水器里里外外刷干净。第二天,换上新水,重新烧开,让孩子们喝上放心水。
为此,负责后勤的副校长刘剑放下了一句话:“开学第一天的第一杯水,由我来喝。”
每次开学的第一天,刘剑都会早早地赶到学校,去打第一杯水。看一看水里有没有杂质,喝一喝水里有没有异味。
学校还规定,课间,老师们不能从热水器里打水,因为怕耽误孩子们喝水,也怕孩子们着急打水,不小心烫伤。
冬天,下大雪在海拉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一夜大雪素裹了校园,也覆盖了孩子们出入校园的路。
海二中没有专门的清洁人员,每逢下雪,刘剑都会带着教职工,在学生到校前就把校园里的积雪打扫干净,防止孩子们滑倒。
有一次,刘剑正带领大家在校门口热火朝天地扫雪,一位过路人热心地说:“水泥地上的雪,等踩实了再用铁锹铲,就好清理了。”
刘剑看了他一眼,说:“是啊,但是要踩实了,那得摔坏多少个孩子?”
这种对办学的痴迷,这种服务学生的意识,守护着孩子们珍贵的青春和梦想,一路相随。
不仅要有爱,还要学会表达爱
王玉梅给记者讲述了前不久发生在自己班里的一个故事。
2008年9月9日,在高二·四班讲桌上放着5个纸杯,杯中分别盛有酸(醋)、甜(糖水)、苦(咖啡)、辣(辣椒水)、咸(盐水)5种液体,杯口分别盖着一张小方纸片。
台上5名参与者,自选一杯,喝完后点台下一人猜,猜对,台上人表演节目,猜错,台下人表演。
这是高二·四班今年教师节主题班会上的一个游戏,名字叫“酸甜苦辣咸”。
同学们起哄,大声喊着班主任王玉梅的名字,邀請她参与。王玉梅欣然加入,这更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
轮到王玉梅了,同学们屏住呼吸,认真地观察着。
王玉梅随意拿起一只杯子,一饮而尽,然后含笑地看着大家,表情非常镇静。
同学们私下里商量着。
王玉梅笑着叫起一名女生,这位女生边思考边自言自语:“首先,这肯定不可能是辣椒水,如果是的话,人都会条件反射地有点反应……”
话音未落,王玉梅哈哈哈地笑了起来,原来她喝的就是辣椒水。
这位女生甘心认输,为教师节献上了一首《魔力》。一屋师生,其乐融融。
但3年前,王玉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剑拔弩张。那时候,2/3的学生见了王玉梅都躲着走,不敢亲近她。一想到这里,王玉梅就忍不住掉眼泪。
有一次,班级出板报,主题是“18岁的天空”,同学们把自己最满意的照片贴到板报上。王玉梅年轻时的照片被贴在了板报的最中央。
一天,王玉梅偶然发现,自己照片的嘴上被学生用圆规打了个“×”。
王玉梅尴尬,生气,又委屈:“我满腔的爱都给了学生,学生们却这么对待我。”
但她当时没吭声,悄悄地把照片撕了下来。
晚上回到家,王玉梅流着泪把照片给丈夫看。
丈夫的一句话点拨了王玉梅:“你肯定是说话不小心,伤学生自尊了。”
原来,在军人家庭长大的王玉梅,平时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说话非常严厉,被同事们称为“半军事化管理”,一些学生也埋怨:“二中的管理都是开放式的,没想到摊上个班主任,比小学老师还严。”
此刻,王玉梅顿悟:这个“×”是要我闭嘴,不要再说他们啊。王玉梅心里产生了一丝丝的愧疚。
之后,王玉梅对学生说话时都特别注意,事先在家寻思好了,再到班上说。
王玉梅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厉过了头,学生就会有叛逆心理。”
一个学期后,师生关系慢慢好了起来。王玉梅所带班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突出,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班集体。现在,新学期伊始,很多家长都慕名来找王玉梅。
“现在学生见了我,都会远远地打招呼,走近了还会故意挨着我走,他们跟我亲着呢!”王玉梅像个小姑娘一样害羞地笑了起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师爱也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还要学会表达爱。
传下来的不仅是教学艺术,还有对学生的责任感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技能大赛上,海二中数学教师曲树河精彩的一课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比赛结果出来了,曲树河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而参加同场竞技、各方面曾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大学同学,却只得了三等奖。这位同学在另外一所中学任教。
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距?
赛后,大学同学来找他取经:“你确实比我讲得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曲树河说:“在海二中,校长倡导教师要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学生也会逼着我去研究,如果想糊弄过日子,学生就让你下不了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责任感,绝对不敢懈怠。”
要想在海二中的学生中站住脚,是不太容易的。对此,曲树河还曾经有过一次教训。
有一次,曲树河觉得课前准备得差不多了,但又感觉有什么地方不是很充分,上课前有点心虚。
果然,上课时,学生的一个问题,把他问蒙了。当时,曲树河特别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教学相长,学生给曲树河敲响了警钟: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也是一种师德的失落。
在以后的教学中,曲树河再不敢大意了。
不知不觉之间,曲树河在教学上有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现在,曲树河已是高二学年组组长,自治区级的教学能手和高级教师。他说:“我特别感谢二中的学生,也特别感谢二中老一辈教师的言传身教。”
曲树河初到海二中时,他的帮带老师是当时数学组的组长王东方。“他对数学的热爱,对海二中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曲树河说。
而王东方则告诉曲树河:“我的帮带老师是马任骙,我从马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现在,曲树河也开始带新教师了,他又将那份对学生的责任感传递给了新教师。
从去年开始,曲树河带了一名大学生,这个小伙子进步很快,但他自己老不放心,怕留不下来,就来找曲树河。
原来,海二中有一个规矩:新教师来校1年后,要进行一次学生考核,过不了关的,不能留在教学岗位上。
曲树河说:“我留你没用,得学生留你。如果在教学上不钻研,学生不认可,想留下来就很困难。”
学生的求知渴望,前辈的示范,是教师的压力,更是动力。日子久了,年岁长了,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教师之名,成为海二中校园文化的积淀,就这么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引导学生绕过暗礁,渡过激流
十几岁的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面对错误。
有一件事情,让王晓丹至今印象深刻。
住宿生小强(化名)和小良(化名)在宿舍因吃饭占位子打了起来。原来,宿舍里有一张饭桌,贴墙横摆在窗前,可供3个人吃饭。宿舍共8个人,每次吃饭总得有人站着吃。这次,为抢占位子,小强先出手打了小良。
这本来不是件大事情,但对当时刚刚接班的王晓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王晓丹闻讯,急忙赶往现场,所幸两个孩子都没受伤,但见三四个大人正训斥小良。原来小强的父亲来了,还从工地上请了几个农民工来帮忙。
小良的家庭情况很特殊,从小就没有母亲。对此,同学们并不知情。王晓丹一看这架势,担心会对小良产生大的伤害。
于是,王曉丹对小强的父亲说:“我是班主任,希望您支持我的工作,让我来处理吧。”然后婉转地把他请了出去。
在这件事情上,小良受了委屈。王晓丹先坐下来跟他聊:“人的一生有时难免会受委屈,越委屈,就越要容忍。如果产生怨恨,并发生怨恨的转化,就不对了。你有委屈,但也还手了,不然,这架就打不起来。你是不是该向他道歉?”
正说着,舍友也给小强开了个小会:“你今天做得很不对,你应该道歉。”同学之间的这种沟通,让小强感到有些理亏。
王晓丹又转向小强:“你先出手打人,本来就不对,你还把家长叫来,对另一方施压,又是你的不对,你是不是应该先向小良道歉呢?”
两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互相致歉,言归于好。王晓丹说,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种成长,为自己的错误学会道歉,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王晓丹趁机也给小强的父亲上了一课。“您关心孩子是应该的,但是您没弄清楚应该关心的是什么。您第一时间该想到的是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就是责任在谁。责任在自己的孩子,您不批评孩子,却对小良施加压力,这既不利于小强的成长,也不利于他将来与同学的人际交往。您说呢?”
小强的父亲感觉到了自己的鲁莽,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最后,王晓丹还给大家出了个主意:“既然桌子横放在窗台那里,顶多能坐3人吃饭,那为什么不在吃饭时,把桌子抬到两张床中间,这样足足可以供6个人吃饭,也就不至于出现因为吃饭没地方而打架的事儿了。”
同学们恍然大悟:“嗨,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先动脑,之后,可以动嘴,鲁莽的人才会动手。而人鲁莽冲动的时候,往往就是犯错误的时候。”王晓丹说。
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们心服口服。从那以后,面对问题,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决,班里再也没发生过打架事件,互敬互让的班风由此形成。
青春萌动的少年很容易对自己的老师产生爱慕之情,蒙海燕就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2003年9月的一天,住宿生小寒(化名)找到了蒙海燕,他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位年轻教师的爱慕,并表示,“我们之间年龄不是问题,你能不能等我3年?等到我高中毕业,我就娶你”。
原来,小寒学习成绩很优秀,但性格内敛,朋友不多。而年轻漂亮的蒙海燕,性格活泼,跟学生走得近,对住宿生尤为关注,在学生中很有人缘。
有一次,小寒病了,蒙海燕跟同学们买了水果去看他。或许是因为得到了母亲之外的异性的关注,小寒蒙蒙胧胧地喜欢上了蒙海燕。
随后,蒙海燕发现,小寒在课上看她的眼神有点奇怪,下课后,他也总爱蹭在蒙海燕身边。
在跟学生的一次谈心中,学生们偷偷地告诉蒙海燕,小寒喜欢上了她。
了解到这一情况,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蒙海燕,有些不知所措。她主动找到校长王广学。
王广学听后,笑了笑,对她说:“不要总是认为孩子是有问题的,这是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一种正常表现。传统的处理办法,往往比较粗暴:给孩子扣上一个‘坏学生的大帽子,把家长叫来,一顿狠批。老师认为问题解决了,但是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可能产生很大伤害。所以,不要正面批评他,可以从生活或学习上慢慢地转移他的注意力。”
听完“老大哥”的一席话,蒙海燕心里有了谱儿。
所以,此时此刻,面对小寒激动的表白,蒙海燕没有慌乱。她说:“孩子,我都已经大学毕业了,要担当起家庭的责任,你最好上完大学,至少要高中毕业吧?如果要我等你,不是等3年,而是等7年,那时候,老师是不是已经老了?现在你高中教育还没有完成,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小寒从蒙海燕的话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小寒个子高,篮球打得好,班里举行篮球比赛,蒙海燕有意发动大家邀请他参与,增加他与同学的交流。
慢慢地,小寒课上的眼神变得专注起来。学习成绩也没有受到影响。在2007年的高考中,小寒被吉林大学高分录取。
毕业后,小寒没再联系过蒙海燕,蒙海燕反而很开心,“这说明这种处理方法,帮助他顺利度过了这段青春期。”
教育,是有规律的。海二中的老师们就是这样小心地拿捏着,绕过暗礁,护送学生渡过每段激流。
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曾经有人对王广学说,海二中发展得这么好,不如扩大规模,把学校做大。
但王广学认为,优质资源不能“牛奶兑水”,如果规模过大,优质的资源就会被稀释。
王广学对学校如何发展,很清醒,也很理性。他觉得,学校保持在3000人规模是合理的,不要攀比争大,要先把学校做成品牌,打造精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王广学瞄准了课堂主渠道发力,他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海二中从不规定课应该怎么教,不应该怎么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每位老师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绝招。王广学说:“不要强求一致,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每节课前,语文老师卢盛欣都会组织学生进行3~5分钟的课前演讲。高中3年间,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话题:自我介绍、评广告语、精彩片段赏析,等等,花样繁多。
每个话题新鲜出炉,总能在学生中制造出新的兴奋点。
就高一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来说,同学们推荐自我的方式就很独特,有的拉马头琴,有的当堂挥毫泼墨,还有的吟诗抒怀……
一节课1~2人,两个月就能轮一圈儿。几轮下来,学生初次登台的羞涩没有了,个个落落大方,汉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拉近了。最关键的是,学生们不惧怕语文了,每次课前都对语文课萌生了一种期待。
在海二中,为了贴近教学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调整由教务处放给了学年组。
这一放权,给教学带来了无穷的活力。这在高一学段尤为明显。
高一接触到的知识面最广,从初中升上来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还难以适应。这些因素,使不少学生稀里糊涂就过完了高一,导致高二时学生总体成绩出现比较大的分化。
海二中2005级招生时,老师们明显感觉到,这届学生的整体成绩跟前两届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数学、物理的教学中,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很大。
于是,学年组及时调整了课时安排,放缓了这两门课的教学进度,降低难度。从本就多出1课时的地理课中缩减1节,数学、物理各增加1/2课时。
对于自学难度比较小的地理课,缩减课时后,则鼓励学生在自习时间自学。
结果,地理教学质量没落下来,数学、物理也提上去了。
在海二中,王广学坚持一个原则:绝对不办重点班。
“按照学习成绩分成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而且,你怎么能把老师分成重点班的老师和非重点班的老师呢?这对老师也是一种伤害。”
海二中是按照成绩平均分班的,一直这样做,成绩不但没有下降,还在稳步上升,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读书。
对此,海二中的老师们众口一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的是学困生的转化。”
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已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他们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学得不差。
而更多的是成绩偏下的学生,因为一时找不到有效的高中学习方法,虽然基础不错,也有上进心,但成绩就是上不来,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
只要对他们稍加点拨,并恰当地将关爱传递给他们,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从2004年起,海二中各学年组悄悄地进行着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补弱导师制”。
老师们从班里自主选择几名学困生,由班主任协调。以后的一两个学期内,每位老师就固定地对两三名学生进行个体点拨,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补弱导师制”完全出自教师的爱心,不向学生收任何费用,也不占用其他课的时间。
学年组会定期找这些学生沟通:老师是不是真的带你了?有没有影响其他课的学习?有没有借机收费?
补弱的方式是多样的,不一定非要加班加点额外辅导,有时候只是对这个孩子多一点鼓励的眼神,多一点关注。越来越多的学困生从学法上受益,成绩上见效。
最早开始提出“补弱导师制”的是高三学年组组长宋景民,是一些不经意的教学行为启发了他。
王仕续,一名来自林区小镇乌尔其汗的学生,父母都是临时工,家庭并不富裕。学习上,他很賣力,上课即使困了,也使劲睁着眼睛,硬撑着听课,但成绩一直不好。
有段时间,宋景民发现他常跟别班的学生进进出出,一放学就跑出去玩,有点要放弃学习的架势。
宋景民把王仕续叫到办公室谈了会儿话,鼓励他用功读书。之后,王仕续每天都铆着劲儿地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本来升学无望的他后来被一所不错的大学录取。
看到这一切,宋景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他也暗自纳闷儿:按说,我也没做太多工作,就是下课后跟他唠一唠,做题时多去看看,上课时多盯他几眼,效果怎么就这么好呢?
联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宋景民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就是因为老师多看了他一眼、谈了一次话,就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很在意我,我要好好学习。
2004年4月,宋景民在学年组里讲述了这个故事,经学年组论证后,“补弱导师制”正式推广开来。
现在,海二中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都会主动与老师沟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会有进步。
海拉尔之行,虽然记者没有看到绿波千里的草原,但离开时,却收获了海拉尔的深秋。
汽车飞快地驶离海拉尔,车窗外,一只矫健的草原雄鹰从路边的岩石上振翅飞起,迅疾隐入高空。记者耳边回响起几天来王广学经常说起的那句话: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结束,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与未来,全凭有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