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气成就大器
2008-04-24刘群
刘群
三月的杭州,草长莺飞,繁花始绽。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
远道而来的重庆市涪陵五中副校长黄良信和教师们一行15人,却来不及欣赏这举世闻名的美景,他们一下火车就急匆匆地直奔目的地: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
在他们心目中,这是一所“谜”一样的学校。
这里的学生从不补课,课余时间全由自己安排,下午4点以后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教室里几乎看不到人;这里的教师从不加班加点,每天按时回家,在上班时间健身还能得到学校的奖励……
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么宽松的环境下,学生的高考成绩却连年提高,稳居浙江省第一。
不仅如此,学生进入高校、走上社会之后,还因为后劲足、持续发展能力强而受到广泛称赞。
两年前黄良信第一次来到杭州二中时,对眼前的一切难以置信,回去讲给老师们听,大家也都不相信。他们粗略一算,仅取消补课一项,高中3年就要减少1000至2000个学时,这么干非“翻船”不可,怎么可能有那么好的成绩?
于是,涪陵五中的老师们纷纷要求到杭州二中亲眼看一看。两年来,他们先后派出了8批近100名教师,深入课堂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认认真真地学习、取经。回去了,就把学到的经验用起来。
如今,涪陵五中的补课正在逐步取消,课余生活渐趋丰富,师生负担大为减轻。与此同时,学生们高考不但没“翻船”,还取得了多年來的最好成绩。
杭州二中,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校长叶翠微说:“我们是凡人,不是大智慧家。我们只是选择平静地对待学生,老老实实把学校办成最本色的学校,排除一切干扰,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只有当教育者的心摆脱了急功近利,他才能看得更远,他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
正所谓:大气者,方能成就大器。
“基础教育不是一个‘变现的阶段,而是一个‘储值的阶段”
多年前,到浙江青田的一次参观,让叶翠微感悟颇深。
那里是中国石雕之乡,有不少工艺美术大师,也有很多国宝级的作品。叶翠微问一位泰斗级的老先生:“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老先生用手指了指,那是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在叶翠微看来,那是一块几乎没有被雕琢过的石头,可它却是大师最得意的作品。
不过度雕琢,反而是最好的艺术品。
叶翠微对其中深意反复思考,心灵受到很大触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果过度雕琢,留下过多的人工痕迹,对学生来讲是福还是祸?我们不妨选择平静地对待学生,给学生最本色的东西。
2000年,叶翠微出任杭州二中校长。甫一上任他就提出:高中3年,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打好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二是品德基础,做人要宽容、阳光、向上;三是学习基础,知识要扎实,思维要敏捷。
虽然杭州二中高考成绩居全省第一,可在叶翠微眼里,升学率的几个百分点并不能说明什么。他的目光,落在比高考成绩更远的地方———在那里,有学生一生的发展。
这3年对学生是短暂的,又是关键的,要抓住他们成长的关键期,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如同种水稻,在扬花抽穗前如果没有施够肥料、打好底子,就会造成减产,哪怕后面肥施得再多,也无济于事。
考入杭州二中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优秀,有的甚至在某一领域表现出相当的天赋。对此,叶翠微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他曾多次找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提醒他们在高中阶段不要过分发展学生的“长板”,而应该注重发展他的“短板”。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杭州二中不允许加班加点,不允许在周末和晚自习补课,更不允许进行疯狂的强化训练和过度开发。
学生在高中3年里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接触社会,有充分的自由看看课外书、写写诗、唱唱歌,或者做一些只有这个年龄才会做的梦。
就像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生裘东盈,数学及计算机能力突出,同时她又是学校运动会200米银牌及4×100米接力赛金牌获得者,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全国化学奥赛中获银牌的学生杨奇,是班级排球队队员,还是学校孑诗社社长,在校报上发表过许多诗作;2006年获得全国“小小科学家”称号的学生张维加,虽以理化见长,却酷爱先秦历史,曾以一首《颂古风》获得全省征文比赛特等奖……
这样的学生,在杭州二中的校园里并不鲜见。他们的成长顺应天性,真实而自然。从表面上看,他们没有把力气用足,在一些爱好上“浪费”了时间,而事实上,这恰恰促成了发展后劲的积蓄。
“不急于把学生‘变现,这是我们的天德。基础教育不是一个‘变现的阶段,而是一个‘储值的阶段。什么时候可以‘变现?是他走入大学或走向社会之后,在遇到大师、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和工作平台的时候。”叶翠微说。
2007年的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邀请了全国十所中学的校长,叶翠微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位。“这不是因为我有多大本领,而是因为我的学生在北大成长得非常好。北大对他们的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欣赏。”
叶翠微常对教师们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办学要看十年后。”
他的话,正逐渐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里,天不会塌下来”
每个新单元开始的第一节课,是汪云帆老师最喜欢上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最期待的一节课。
尽管在这节课上,将有不少于40个新单词,等待着学生去初步掌握。
如此艰巨的任务,却每每在谈笑之间,轻松完成。
“之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完全由我发挥。怎样讲,引入什么内容,完全从我的意愿出发。”汪云帆说。
2005年,她从德国留学回来,舍弃了众多选择,来到杭州二中担任英语教师。凭借着对欧洲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她采取了迥异于传统的教学方式。
她把每个单元所有的新单词集中起来,用一节课时间讲授。对每个新单词,她几乎都能讲上一段故事。有的单词本身就有历史色彩,如“血腥玛丽”(BloodyMary),她会从英国两代女王的故事讲起。有的单词可以从构词法的角度来讲,这个词是从德文过来的,那个词是从法文过来的,是怎样演变的;还有的单词,她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用途,这个词可以用于点菜,那个词可以用于问路……
一节课下来,即使学生没有完全记住这些新单词,也会对老师的生动讲解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后面讲课文时的不断重复,记忆会不断强化,直至牢牢记住。
这样的课,对师生双方而言,都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同样是年轻教师,教数学的蔡小雄老师也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他通常不上新课,而是直接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教学节奏。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他就不再讲了;学生掌握不了的,他才着重讲解。
“不能培养学生依赖老师,要培养他们自学。有的学生,让他自己走,他会走得更快、更好。对于落后的学生,需要单独指点。”蔡小雄说。他在课堂上讲得很少,而且3年多没给学生布置过作业了,学生照样学得很好。
很多到杭州二中参观学习的人都禁不住慨叹:这里每节课只有40分钟,还不能补课,而学生却那么出色,就是因为老师们手里掌握着“绝招”啊!
问题在于,为什么那么多教师、包括年轻教师,都能有一手驾驭课堂的“绝招”呢?
现象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本质。
对此,叶翠微校长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在杭州二中,老师们拥有自己的精神自由和职业尊严。他说:“校园是人的校园。人要有自由和尊严,他才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乐于做他的工作。”
2000年,杭州二中从老城区迁到郊区,由于路远,许多老师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增加了一两个小时。有些老师就在没有课的时候迟到一点,或早点回去。有人向叶翠微建议:买一个打卡机放在校门口,谁何时来、何时走就能一目了然。
这个建议被叶翠微当场否决,他说:“打卡机实行的是工业文明下把人当作物的管理,而不是对人的管理。”
“当一个老师带着紧张的情绪走进课堂,他还能灵动吗?还能平和吗?还能有愉悦的情感吗?要让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最民主、最平和、最能让学生接受的一面,就必须让他平静下来,放松下來。”
“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里,天不会塌下来。”叶翠微说,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被管得战战兢兢,生活得不够优雅、从容,这个学校就没有足够的魅力。在他看来,小节问题不是老师们的核心形态,他们的核心形态只表现在课堂上,只要他有独特的方式让学生喜欢,有深厚的学识让学生佩服,那就足够了。
像很多校长一样,叶翠微也喜欢听课。不过老师们都知道,在课堂上出点小错,甚至出点结巴、卡壳之类的洋相,校长是不会在乎的。他唯一在乎的是,教师是否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使学生的认知状态、心智状态发生了真实的变化。
“我永远只看主流。”叶翠微说。
校长的大度和大气,让老师们有安全感,更让老师们感受到自由的愉悦。他们想说就说,想干就干,自信从容,神采飞扬。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在同一个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下,学校没有统一的进度要求,也没有硬性的篇目要求,老师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毕竟,对于美的欣赏,每个人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语文教师陈婕说。
普希金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新教材中不是必修课文,可陈婕却坚持,一定要给学生上好这节课。“如果学生在这里见不到普希金,他可能再也见不到普希金了!”
课上得很投入,也很成功。陈婕在课堂上流了泪,许多学生也流了泪。
有人可能会说:高考的时候,泪水是没有用的,不会加分的呀。可陈婕却认为,学习语文不是用来考试的,考试的东西学生很快就忘记了,但灵魂的触动会让他一辈子记住。
“对这样的课,我们校长一定不会说:喂,这个考试用不上!正相反,他一定会为我鼓掌。在课堂上我们是完全自由的,包括选择的自由,也包括创造的自由。”
不要低估了自由的价值。杭州二中众多个性鲜明的教师,众多闪烁着灵动与智慧之光的课堂,皆源于此。
“不仅要有一等的人品和一等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一等的体魄”
今年2月1日,杭州迎来了一场多年未遇的漫天飞雪。那一天,也是杭城中小学生正式开始放寒假的日子。
在杭州二中的休业式上,校长叶翠微对学生们说:“父母为你们准备的年夜饭,肯定是非常丰盛的。但是我还希望你们能好好享用一顿运动大餐,在雪天里打几场雪仗、走几回远路,挑战自己的体能!”
“特别是男生,我希望你们要有男子汉气概,要有狂野的生命力!”
话音未落,就被淹没在一片如雷的掌声与欢呼中。
对于体育的重视,让叶翠微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人。
“我们为什么办学校?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经过3年的高中生活,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就失掉了办学的终极目的,是最大的本末倒置。”
他常向老师们谈起,几年前他去美国考察,发现费城附近一所规模不大的中学,竟拥有两个足球场、两个美式橄榄球场、一个体育馆以及大量的篮球场。教学楼被这些气势宏大的体育场馆包围在中间,成为一座孤岛。
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叶翠微带来心灵的震撼。他说,学校设施背后,是西方人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充分尊重,这非常值得学习。
对学生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叶翠微一贯的主张。每当新一届学生入学,看到一些孩子戴着厚厚的眼镜,或者因为缺乏锻炼而过于瘦弱,叶翠微会感到心里隐隐作痛。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孩子?要看重学习,更要看重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一等的人品和一等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一等的体魄。”
在杭州二中,体育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
數年之前,杭州二中的体育课教学就已经实行大班小课制,设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等专项班,着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会玩了,才能喜欢玩。每天下午4点到6点,学校一律不安排课,让学生们在沸腾的球场上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学校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篮球联赛,那是校园里一场盛大的节日。每个班级要选出12名正式队员,还有各具特色的拉拉队,每次比赛几乎都是“倾巢出动”。先是淘汰赛,再进行单循环赛,激烈的比赛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最后的冠军杯,由叶翠微校长亲自颁发到获奖者手中。
作为班级的巨大荣耀,那个奖杯总是被放在班里最显眼的地方。
而在每年的秋天,学校还要举行足球联赛和排球联赛,加上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各类比赛,校园里一年到头赛事不断。
即使到高三备考阶段,学生的运动量也没有减少,每周反而还要再增加两节活动课。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忆母校时,最怀念的还是体育课和体育活动。
学生运动量上去了,体质得到普遍增强。在去年的杭州市高中排球联赛上,杭州二中排球队虽然没有一个特长生,却拿到了冠军。在一些足球、篮球、健美操比赛中,他们也稳居前列。
不仅是学生,对老师们,叶翠微也提出: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学校专门拨出一笔“教师健康资金”,“老师出汗,学校埋单”。
每天上午10点,行政办公楼一声铃响,校领导带头,老师们不论男女老少一起涌向体育馆,握起球拍,转动身躯,像是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老师们成立的登山、篮球、羽毛球、太极拳、钓鱼等俱乐部,各拥有一批“铁杆”成员,每逢周末、节假日,活动开展得十分红火。到期末,学校还要在教师中评选出“锻炼之星”,予以奖励。
叶翠微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一所让师生回归健康和快乐的“本色学校”,而不是对学生考试成绩洋洋得意的“功利学校”。这样一所学校,需要“校长真心爱教师,教师真心爱学生”,真正以师生的健康快乐、持续发展为办学目标。
在杭州二中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生动演绎。
“老师,叶校长请我们坐在真皮沙发上开座谈会”
2007年,杭州市校园文化节。
杭州二中摇滚乐队的出现,引起了观众们一阵骚动。这是一支“真刀真枪”的摇滚乐队!吉他、贝司、架子鼓、电钢琴、合成器,被学生们逐件搬上舞台。
在12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中,他们是唯一不采用伴奏带而以乐队现场演奏的,也是唯一演唱自己原创歌曲的。
虽然最后只拿到了第三名,但他们却凭着两个“唯一”,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支乐队是两年前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目前有14个正式成员。
“这些学生非常热爱音乐,彼此兴趣相投。乐队就是从他们中间自然生长出来的。”音乐教师周美娟见证了乐队成长的整个过程,“刚成立的时候,学生从自己家拿来了吉他、贝司。只有架子鼓是新买的,花了3000元。”
谱子不好找,学生们就一遍一遍地听录音,把谱子记下来,自己找时间排练。他们还尝试着创作了不少作品,从作曲、填词,到编配和声,都由自己完成。
2007年,他们在学校里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追捧,一时间,乐队成员成为校园里备受崇拜的偶像。
不久,叶翠微校长在贵宾室专门举行座谈会,用最高礼遇向他们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乐队的贝司手小炫开完座谈会回来,激动地一把拉住班主任王彩芳:“老师,叶校长请我们坐在真皮沙发上开座谈会!”班主任说:“那说明你们把校长给打动了!那个真皮沙发,连老师我还没有坐过哩。”
学生在艺术素养上的每一点成长,就是这样牵动着叶翠微的心。
“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只会解题,没有高雅的情趣、高贵的气质,他是走不远的。”叶翠微说。
在十七八岁这个爱做梦的年龄,谁能没有一点艺术梦想呢?固然只有极少人能最终成为艺术家,但这段时间获得的艺术体验和熏陶,对他将来成为一个情趣高雅的人,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叶翠微愿意尽他的力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艺术、接触经典。
2007年4月,杭州二中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合作建立了“爱越基地”。
让包括越剧在内的传统艺术走进校园,一直是叶翠微的心愿。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专业精英,更需要忠实观众,叶翠微希望,通过近距离的体验和接触,在学校培养出“爱越一族”。
根据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的承诺,剧团为学生安排了10堂越剧选修课,由剧团的名角为同学们讲述越剧发展史、剧本赏析等课程。同学们可以在课上学一学如何甩水袖、舞扇子,唱一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还能穿着越剧团提供的服装道具,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过一把演出瘾”。
越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这让叶翠微受到鼓舞,他决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越剧已有百年历史,现在,让我们的学生发扬接下来的100年吧。”叶翠微说。
他认为,高中的艺术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梦想,肯定每个学生的梦想,对学生的兴趣和天性因势利导。
当多年以后,学生驻足回望这段岁月,能发自内心地露出微笑、流连忘返———那就是叶翠微所追求的境界。
“现在学着做小事,将来才能成大事”
2007年夏天,杭州的气温高达摄氏40多度,格外闷热。
尽管是暑假期间,但高二学生徐凯琳却一点儿也没有感到轻松。整个暑假,她都在烈日下奔波,目标是给他们的校刊拉到5000元赞助。
这本名为《桃李》的纯文学刊物,是文学社50多位社员一个学期的心血。
“以前都是学校出钱印刷,这次,团委的傅蓉老师建议我们拉一点赞助,自己解决问题。”徐凯琳是校学生会公关部部长,她要和同學们一起去做这件从没有做过的事情。
公关部的20多位干事,分作5个小组,大家分头行动。
“一开始,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周边的几家餐饮店,我带的小组就先后联系了五六家。我们跑到人家店里,跟老板说,我们的刊物在本校是人手一份,在另外几所重点高中也有赠刊,会有效益的。”
徐凯琳用手比划出巴掌大的地方,“在刊物的封底,我们有这么两块广告位置,彩色的。我们觉得,这应该很有吸引力。”
没想到,他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了钉子。老板们都认为学生没有什么消费能力,所以不肯出钱。
在放弃了对餐饮店的希望之后,学生们开始转战其他行业。他们瞄准一些在学生中流行的饮料和营养品,觉得厂家一定会对他们的刊物感兴趣。
“我们一家家去谈,碰过钉子了,才慢慢学会怎么跟人家谈价钱。”最终,在遭遇了数不清的拒绝之后,他们拉到2000元和3000元两笔赞助,成功地做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生意”。
有了这来之不易的5000元,经费问题迎刃而解。秋季一开学,1500册印刷精美的校刊就发到同学们手中。
杭州二中团委书记傅蓉为自己的学生感到自豪,她说:“学校不是拿不出这笔钱。但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尝一尝被拒绝的滋味,学会与人打交道。现在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
目前,杭州二中共有25个学生社团,有环保社、孑诗社、汉服社、插花社、街舞社等等,成为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接受锻炼的重要平台。
有一位刚从外地调入杭州二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曾找叶翠微当面提过意见:“现在学生的活动这么多,耽误了学习怎么办?”叶翠微回答说:“学生在高中阶段,一定要接触社会,一定要学习做小事。现在学着做小事,将来才能成大事。”
在校长的直接倡导下,杭州二中学生社团的战线不断扩大,每年都有新的社团产生。大量的社团活动,意味着要占据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有人奇怪:杭州二中的学生不补课,活动又多,可每次高考都是省里第一,这是为什么呢?
在高三年级主任陈钧看来,学生之所以能考出好成绩,恰恰得益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他说:“如今的高考越来越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协调的、互相促进的,不能通过强化训练来突击提高其中的某一种。”
“社团活动从表面上看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却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像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高考中,这些能力都是必需的。”
在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各大名校自主招生中,杭州二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突出。离2008年高考还有两个月时间,高三学生中通过自主招生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00名。
在应考国外名校时,这种优势就更为明显。
高三学生俞俊杰今年共申请了耶鲁、华盛顿等16所美国大学,参加了8场面试。“在这些面试中,没有一个考官问过我的学习成绩。他们多数会问:在高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这些问题让俞俊杰感到放松。
他曾经担任校学生会社团部部长,有进行“成功改革”的经验。为了让社团活动更加活跃,他重新起草了社团部章程,采取了更加宽松灵活的管理方式,之后学校社团数量由8个增加到25个,各项活动也越来越红火。
当他把自己这段经历讲给考官们听时,考官们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有几位还当场表示了赞许。
前几天,俞俊杰刚刚接到3所学校的offer(录取通知)。“我最心仪的耶鲁大学还没有结束招生,”他说,“我要等耶鲁的结果再作决定。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不论国内外,将来的人才竞争不仅在于学习成绩,更在于实践经历,在于服务社会的精神和能力。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叶翠微说,作为办学者,要有长远眼光,要顺势而为。
每一种发展的可能,都应该受到尊重
2006年10月22日,是个星期天。
傍晚,杭州二中的校园里来了一位贵客———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者詹姆斯·沃森博士。
第一次与诺奖得主面对面交流,学生们很激动。
有学生问:“是什么使您一生致力于生物学研究?”
“好奇。”沃森回答说,“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直到20岁,我才发现自己还有点聪明……”他的风趣引来一阵笑声。
“您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应该做些什么?”
“不要做太困难的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可以了。”
……
大师的话,让叶翠微和老师们思考良久。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成长方式,有他独特的发展过程。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每一种可能,都应该受到尊重。特别是,当学生偏离了师长事先设计好的路线,就更需要教育者的理解和包容。
在赵岚老师班里,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
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他上课从来不听讲,常常打瞌睡。晚自习时别人都在复习功课,他却总是埋头看课外书。
他在看什么呢?有一次赵岚凑近一瞧,竟然是《资本论》!
学生的妈妈对赵岚说,儿子是个“另类”,对历史和经济学很感兴趣。他经常半夜起来,在院子里对着星星发呆,像是在思考什么。
而同学们则反映,他知识渊博,幽默风趣,能打一手漂亮的网球,号称“酷哥”。大家都喜欢跟他做朋友。
真是个奇怪的学生!他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爱读那些不感兴趣的书;不是不爱思考,只是不愿去思考那些不感兴趣的问题。
“在我以前工作的学校,这样的学生属于严重的‘问题学生,会被打入另册。调入杭州二中之后,我的观念改变了很多,我感觉自己能理解他。”赵岚说。
“终究来講,还是要以人为本,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只要他身体健康、对生活充满激情,只要他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到了社会上就一定能成人。”
“学习成绩没有那么重要,说明不了太多。很多有成就的人,在学校里成绩也不好。”
在课堂上,赵岚允许他做自己的事,还给他推荐了一些有价值的书。她去做其他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不要过度干涉他。她与快急疯了的家长沟通,让他们不要放弃孩子,要顺应他的发展方向。
赵岚相信,学生在他所感兴趣的领域,一定能学好。
果然,学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现在他在加拿大读书,发展得非常好。他的奋斗目标,是进入一所著名大学读经济学。
“为什么一定要他的分数呢?在分数之外有更值得重视的东西。”赵岚说。
在任何学校、任何班级,总是有一些学习成绩落后的“个性”学生。在杭州二中,他们有一个更宽广的自主发展空间。他们与其他的学生一样,有阳光、自信的青春面庞,有一样活跃的身影,一样健康的心灵。
要想在浮躁的社会中做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一份心境的纯粹。叶翠微和老师们一起,坚守着一份教育者的良知,一份从容的风范。
在杭州二中的校园里,见不到标语,也见不到口号。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自1899年创办以来,学校各个时期的老照片。
在那些发黄的照片上,有低矮破旧的老校舍,也有身穿长衫、面色凝重的办学先辈。百余年来,历经战乱、饥荒、迁移,先辈们把“立志、努力、为公”的校训一代代传承至今。
每天上班的时候,叶翠微都要一张、一张地从这些照片旁边走过,“对照先辈办学的痴迷和投入,我总在提醒自己,要坚守教育理想,不浮躁,不跟风,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这是一种融入血液的平静。
在平静背后,是一个回归真实与本色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