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

2008-04-24周见阳

人民教育 2008年10期
关键词:全区学校教育

周见阳

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意味着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所占有的公共教育资源、所享有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相对平等。近年来,芙蓉区始终把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高水平的和谐教育作为维护公共利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扶贫济困保学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保证了教育公平,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和谐发展,让公平、良好的教育惠及芙蓉的每一个孩子。

一、整体规划,区域推进,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芙蓉区是湖南省长沙市的核心城区,享有“三湘第一区”的美誉。多年来,芙蓉区政府严格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法律要求,着力建立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本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个百分点。到2007年,教育经费总额达到了2.38亿元,这个数字是2000年的9倍。2008年,教育经费预算接近3个亿。

由于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投入作保障,区内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五个率先”:率先完成了危改;率先完成了“三改”工作(改水、改厕、改造食堂);率先化解了“普九”债务;率先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率先建成了全覆盖的教育城域网。

在此基础上,芙蓉区大力引进“无差别”教育理念,坚持“面向每一类教育———义务教育是重点,面向每一所学校———基础薄弱学校是重点”的资源配置原则,着眼薄弱学校,实施均衡发展策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无差别配置。

2007年,芙蓉区政府出臺《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增经费重点投向城东教育相对薄弱地区”的特别要求,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在生均经费预算、功能室配备等方面,做到城乡学校无差异,力促全区办学条件均衡。近3年来,全区9所相对薄弱学校启动建设项目近40个,总投入2000多万元,平均每校投入220多万元,较城区学校的平均投入值多80余万元。农村和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电脑配置、操场改造等,标准与城区学校无任何差别。

二、实行“师资、经费、政策”倾斜,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芙蓉区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量引进教育优秀人才,全面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一是新进教师优先满足薄弱学校,有效地弥补了薄弱学校优质师资不足的状况。二是强化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向城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城区新教师和申报评聘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对口帮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三是实施特殊津贴。区政府除了保障教师政策性的工资、奖金、福利和各项津、补贴之外,还特设了一项农村教师津贴,按校长每月300元、教师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鼓舞了农村和相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

同时芙蓉区还实施了薄弱学校带动战略,要求全区示范性中小学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结对子”,以强带弱,共同进步。推行“结对”学校年度目标管理“捆绑考核”,被帮扶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帮扶学校也将作降等处理。这样的机制下,先进学校无不倾力帮助捆绑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火炬小学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它与火星学校结对后,也和火星学校一样实施精细化管理机制,实施“教师青蓝工程”,教师素质迅速提高,连续3年被考核为优秀等级,打破该校办学历史上绩效考核的纪录。近3年,芙蓉区涌现出一批新的优质学校,全区近50%的学校成为市级示范性学校,94%的学校成为全国、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06年,芙蓉区开通了教育城域网,借助信息技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为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借助教育城域网,全区定期开展“资源在线”活动,以在线视频的方式,实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区域性开放,形成优秀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果、名师优课实时传播的共享机制,打破了以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封闭、相对集中、利用率低的状况,实现了传统方式下难以实现的新飞跃。

2007年,全区搭建了统一的师生博客平台,促进师生交流和资源共享。一年来,全区90%以上的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上传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文章等近3万篇,教学资源网上新增优质教学资源21000多条,教育视频网上新增视频资源4600多个。为了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有用、能用、好用,区教育局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件资源学科、章节全覆盖。

同时,芙蓉区建立了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在线教学研究体系,以促进区内教师的共同进步。一所学校的优秀教师上课,全区的教师不仅“足不出校”就能听课,而且通过视频切换,还可以实时进行专家评课、教师评课交流等活动。这使群体智慧得到了凝聚,使教育信息、教改成果和名师名校资源得到共享与利用,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四、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大致相当。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学校软件建设的均衡发展。其中,生源质量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深化学校升学制度改革,使学校生源质量大体相当。为此,芙蓉区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政策,彻底取消重点校、重点班、“校中校”、“共建班”。

芙蓉区所处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省属、市属中学多,名声大。针对这种情况,芙蓉区重点加强了区属中学的建设,近3年来,共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4所区属中学的校园建设和硬件装备,现在区属中学在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都达到甚至超过许多省、市属中学。同时,区教育局选送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到上海、长春、江苏等地学习培训,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综合素养。区属学校办学质量的日益提高,为“微机派位”入学模式提供了质量基础,基本实现了学校间生源质量大致相当。

五、创设多样性的“惠生”机制,使学生享受均衡的良好教育。

为使每一类学生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均衡,芙蓉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推行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机会。2007年,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一费制”全免(免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共免各种费用近362万元,并在此基础上由区财政免费提供校服、饮用水、教辅资料等,共免各种费用357万元,实现了全区义务教育真正意义的“零收费”;2008年,芙蓉区委、区政府决定从秋季开始,在区属职业学校实行免费职业教育。

第二,建立特殊群体子女就读绿色通道,确保无障碍入学。一是要求全区所有学校在满足学区内适龄儿童入学要求后,要尽力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就近入学的学位。对于那些按规定要求出具相关证件而证件不齐全的农民工子女,采取“先就读,后办证”的方式,解决其入学问题,不让一个适龄的农民工子女因证件不齐而辍学。区教育局为流动适龄儿童、少年办理临时学籍,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实行全免费入学,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市民待遇。

第三,是健全了贫困生、残疾生入学救助机制。3年来,芙蓉区实行贫困生上报不限额救助制度,共救助城乡贫困生6391人,投入资金达109万元,贫困生无一辍学。此外,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率已达100%,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鉴定———建档———随班———结果”的随班就读管理模式,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特殊的教育和服务,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和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六、给每所学校注入“鲜活”的办学个性。

在均衡配置全区学校的硬件资源、经费资源、教师资源,充分保障教师的政策性工资待遇和学校生均经费的前提下,芙蓉区设置了学校素质教育特色项目、优秀教案及课件制作等若干项奖励,使学校的办学活力充分释放,促进学校的个性发展。芙蓉区还从制度、政策和经费投入上引导学校努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每年都要进行学校特色项目的申报、论证和立项、检查指导、评比及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在经费上实行“以奖代拨”,奖励特色项目开展得好的学校。现在芙蓉区已形成“一校一品”、“百校百色”的局面。

猜你喜欢

全区学校教育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蓝光TOP5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