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朵体验与智慧灌溉的生态之花

2008-04-24黄大龙

人民教育 2008年7期
关键词:课间阳光生态

黄大龙

为了不断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提升师生生命的质量,江苏省张家港市的许多学校及有识之士,都在自觉地把生态课堂的构建作为教育的又一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尝试和建设。

我们这样假设:如果把45分钟的狭义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单位,那么我们必须打造这个生态课堂单位;如果把偌大的校园视为教育的宽阔空间,视为一个广义的课堂,那么我们必须打造这个生态课堂空间。

生态课堂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承认多样性与差异性;坚持学生主体,围绕活动项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各种生态元素(因子)有机整合与协调运动;强调师生在浓郁的、生成的、互动的、幸福的、体验的课内外的学习和实践氛围中,实现从身体到身心的自由成长,从文化到精神的快乐提升。生态课堂特别追求場效应,视校园的每一片空间和每一秒时间为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学习的独有的时空场所,也是学生学会生活、自由活动、快乐成长的幸福时空。

我们所以要打造这样的生态课堂,为的是让学生在校的80%的课堂时间成为学习与成长的快乐时间;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校的20%的课余时空成为阳光、智慧、体验、幸福的生态时空。

“阳光体育”,便是张家港在生态课堂的背景下培植的一朵亮丽的教育生态之花,它如今已在我市每一所校园内次第绽放,芳香四溢。下面我们采摘几片与大家分享。

港口集体舞“小白兔”

每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港口学校小学部全体学生便列队于操场,随着“小白兔”轻柔、抒情、优美的旋律,两两结对,翩翩起舞。远观这场面,总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近看,孩子们柔姿软步,悠然舞动,真好似一只只活泼的小白兔正绕着桂花树玩耍。老师们说,这样的大课间活动,给予了孩子们多么美妙的情感体验!这样的集体舞,比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节奏操少了干巴巴的单调,多了鲜活的生命灵动;少了机械命令,多了自由舒展的幸福尝试。

阳光体育以集体舞的形式呈现,在我市的许多学校里都可以见到。比如,塘桥高中的室内课桌舞、沙洲小学的拉丁舞、外国语学校的踢踏舞、南沙小学的扇子舞、梁丰高中的动感拉杆舞,等等。即使是在阴雨天气,许多幼儿园和小学的大课间活动也毫不逊色,各式各样的室内舞蹈,一样舒展着孩子们的筋骨,抖擞着精神,释放着他们的生命能量。

于是,我们的阳光体育活动,因集体舞的介入而丰富多彩,因集体舞的互动而收获:因为是“集体”,学生的包容性、相容性和悦纳性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成长;因为是“舞”,学生身与心的协调性、力与美的同步增长性得到发展;因为有优美的音乐,学生们循声而动,因声而舞,节奏感、动作感、和谐感以及对音乐的审美敏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得以培养。

哲人柏拉图说:“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我们的校园引进集体舞丰富大课间,不只是简单的项目增加,更是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对生态教育的尝试与实践。

从生态理论的角度看,音乐本身具有图景构画能力,容易诱发和唤醒体验;音乐容易将体验者带入体验场的情境之中,诱发回忆,诱发表达。当孩子们倾听着一首充满美感的乐曲,共同跳起节奏变化的舞步时,就可以很快地进入一个共在的体验场中,调适自己的心境,使其忘我地沉浸其中,忘掉一切烦言琐事,共同升华,达到美的体验的至高境界。因而集体舞不仅丰富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内涵,而且强化了生命体验的审美意韵。

青龙“沙瓶操”

沙瓶操,是青龙小学的独创。青小———一所农村小学,96%以上的孩子属于外来农民工子弟,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但这并不能影响孩子们的强身健体,更不会影响他们的幸福成长。青龙小学的师生们因陋就简,利用废旧水瓶,灌满沙子,作为学生手中的健身器具,自编一套沙瓶操,“手舞足蹈”,开展体育运动。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凭借着共同的体育语言,举手投足,笑逐颜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整齐一致,气势是那么的不同凡响;他们的脸上写着淳朴、洋溢着自豪。

在我市,阳光体育有三个“兼顾”。一是共性项目与特色项目兼顾。大课间活动既要有诸如跳绳、踢毽、跑步这样的共性项目,也要有特色鲜明的校本项目。二是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兼顾。三是传统项目和创新项目兼顾。沙瓶操,集三者于一身,既是特色鲜明的校本项目,又是团体项目,也是自创自编的创新项目。而沙瓶操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化废为宝。这无疑用事实告诉人们,在办学条件有限的环境下,自创特色项目同样可以打造阳光体育工程。只要敢于动脑筋,善于想办法,体育的阳光就会普照每一个孩子,大课间活动就会常玩常新,在“盐碱地上”也能盛开阳光体育的生态之花。

生态课堂追求的就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协调与互摄的境界,要正视已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尽可能适应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从而激发生命激情,自主自选,让师生的生命质量得到最好的提升。手中没有篮球,脚下没有溜冰鞋,但是孩子们发现、利用空水瓶装上沙子,形如哑铃,握在手上,更似一种乐器,音乐般优美的生命运动也就由此展开。于是阳光留在他们心中,带着健康和艰苦创业、务实上进的意识,走进阳光人生。

南沙“举重操”和“感恩手语操”

南沙中学的大课间操由四个部分组成,内容不一,其中包含了两段集体操:举重操和感恩手语操。

“冲啊……”,随着响彻云霄的喊声,学生们像涌动的潮水冲向开阔的操场,刹那间,汇成一汪蓝色的海洋。不,这不是蓝色的海洋,这是绿色的生命,是希望和未来。那一个个身影恰似茁壮的春苗,那微露的笑容犹如绽开的鲜花,和着雄壮有力、铿锵豪迈的乐曲,那整齐划一、向上力挺的动作,体现着南中学子朝气蓬勃、健康风发的精神风貌。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循着《感恩的心》舒缓轻松的旋律,静立的身姿,伸展的手势,安详的神情,虔诚的眼神,演示着生命历程的坎坷,诠释着自己感恩的心灵。这是南中学子的手语操活动,是大课间活动的放松运动,更是感恩教育活动,是心灵和精神的升华。

南沙中学是一所“崇尚举重,励志学文”的特色农村初级中学。举重是这所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他们曾培养了如冯明、吴斌等数名国家级举重运动员和刘海华这样的世界冠军。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把举重融入阳光体育活动中,充分挖掘举重所特有的“内外合一、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文化内涵,自编了一套彰显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举重操。举重操集健身、娱乐、观赏和教育于一体,既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也让学生在做操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顽强拼搏、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让这种精神走进学生的心灵,发芽生根,引领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励精图治,茁壮成长。

手语操《感恩的心》是活动的休整阶段,却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优美的歌词,优美的旋律,使学生在做操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受到洗礼。学会感恩,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学校是一个大课堂,阳光体育是这个大课堂中最原始的、最生态的部分,也最能满足学生生命个体成长的需求。關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生观的形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是我们创设生态课堂的理想境域。

凤凰山下暨阳湖畔

从山坡上采来了青青的竹竿,他们哼唱着熟悉的“河阳山歌”,在古朴优美的旋律中,跳起了节奏轻快的竹竿舞。

他们在绿茵场上,黑白相间的足球成了一群孩子心中的“图腾”,崇拜着,追逐着,疯狂着,呼喊着,奔跑着,快乐着……

背靠沿江高速,面朝凤凰名山,一群群孩子在踢毽子、拔河、滚铁环、跳房子、玩三毛球……那些父辈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游戏,今天,被他们重又拾了起来。

春日的阳光下,多了活跃的身姿,多了欢快的笑声。少年的情怀,在这里释放,青春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好像生活本该如此美好,好像诗意的人生并不遥远。

这是凤凰山下凤凰学子的风采。而暨阳湖畔的学生们则展现出另一番景致。

每天上午一次大课间活动,两次眼保健操和下午跑是暨阳湖学校学生每天的必修课,还有每天下午4∶30到5∶00之间体育活动,学校开放所有体育器材,组织学生集体开展体育锻炼。

更为吸引人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开发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你看,游泳、呼啦圈、蹦床、轮滑、滚铁环、抖空竹、竹竿舞,还有田径、体操,武术、游戏,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如同一席“体育大餐”。

凤凰中学,因地处景色秀丽的河阳凤凰山麓,深受“河阳文化”的濡染。他们的阳光体育活动,体现了地方文化与体育精神的有机融合。河阳山歌做旋律,凤凰山竹做道具,一部分人摆动竹竿,一部分人从迅速摆动的竹竿中间自由穿梭,相互配合,节奏明快,舞姿翩跹。天赐的风景,天赐的人生。

凤凰镇又是闻名遐迩的足球之乡,曾经承办过十多届全国性的少儿贝贝足球比赛,具有浓郁的足球文化,因此,足球舞、足球赛便成了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这里独具地方特色的各种游戏项目和传统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发和传承,成了凤凰中学人办学源源不绝的财富。自然生态、类生态与内生态三重生态之间有机渗透,奏出了生态课堂绝美的华章。

暨阳湖学校,地处市区,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好、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生态课堂在这样的学校早已成了自觉的追求。他们利用市区学校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环境和资源条件,充分调动家长及孩子们的自主发展、自由成长的内在需求,把校园建成了偌大的生态场,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和工作,活动和成长。

在阳光体育活动中,他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地区季节特点选择趣味性强、竞争性激烈的运动内容,对于爱好体育又有一定运动专长的学生,教师有计划地加强个别指导,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提出了“人人能够选择和参加自己钟爱的活动”的口号,以达到“我选择我快乐”的效果。

无论是凤凰山下,还是暨阳湖畔,孩子们在生态课堂里,在阳光体育中,充满着对生命的绿色希望,怀抱着阳光般的温暖而健康的心。他们又把这种心情带进了课堂,带进了家门。课堂不再沉默和呆板,师生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愉快的互动,变成了心灵的交流,具有了生态课堂所特有的默契与和谐,教书和学习都成了一种愉悦和享受;在家里,父母多了一位健康活泼、热爱生活、善解人意的好帮手……

就这样,我市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坚持以体育锻炼为主的前提下,实现了“三个延伸”。一是由阳光大课间活动向阴雨天(室内)大课间延伸。针对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在室外进行活动的现实,各校设计出阴雨天“大课间活动”方案,开展适合阴雨天室内活动的自编室内操、室内集体舞、室内小游戏等项目。拓宽活动空间,消灭活动死角,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不落空。二是由大课间活动向课外文体活动延伸。坚持大课间活动制度,高中坚持每天两次课间跑步,每次不少于25分钟;严格执行“三项规定”,小学每天下午第二、三节课后,初中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和团队班会等活动;在学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课外文体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三是由校内大课间活动向校外活动延伸。在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前提下,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设施资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尤其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更要指导并提请家长监督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场馆定时向学生开放,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需要。学校还聘请有体育特长的家长以及社区体育骨干到学校指导体育工作,开展“大手牵小手”和“小手拉大手”活动,组织各个层面的家长观摩大课间、参与大课间,将更多的家长从“麻将台”吸引到“乒乓台”乃至阳光下“体育大舞台”。同时一方面做到“三个精心”:精心选择大课间音乐,音乐的选择和“五名”(读名著,背名诗,听名曲,赏名画,看名片)工程中“听名曲”结合起来;精心创新活动项目;精心编排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程序。另一方面做到“三个衔接”。一是与体育艺术“2+1”项目衔接;二是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相衔接;三是与体育课相衔接。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二是与比赛项目相结合,三是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更为重要的是,阳光体育成了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启发引导大家更加充满信心地推进新课程,努力朝着“打造生态课堂,构建和谐教育”的教育目标执著地追求下去。

阳光体育,重在行动。它是肢体的运动,更是心脑的运动。未成年人的身体处在发育阶段,需要充分的体育活动,让其健康发育与成长;未成年人的大脑,同样需要充分的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构成的三重生态的刺激,需要富有文化和智慧的体育活动的滋养,身心合一,心力并用,使体验者的肢体和大脑处于健康和谐高效能的活动状态之中,收获生命的灿烂阳光。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热爱运动,身体强健;喜欢用脑,富于创造。这正是我们教育的希望之所在。

阳光体育,不仅在于强壮学生体魄,生成身心合一的生命律动,更在于培育一种体育精神。那是一种公平公正的正义精神,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是一种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有了这样的体育精神,我们的学子还有什么学习上的障碍不能跨越呢?还有什么成长中的挫折不能正确面对呢?

因此,阳光体育的目的不再仅限于提高孩子体质,意义也不再仅限于锻炼本身,更是一种享受生命的生态体验。在这种体验的过程中,孩子感受了与自我、自然、他人、外事、外物、时空、信息等的和谐,使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己相互融入、相互统一,从而体现出了一种“生态美”,逐步实现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美,也是人与生态环境和睦相处之大美。

让我们从阳光体育出发,朝着生态教育、生态文明社会走去。

猜你喜欢

课间阳光生态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走在阳光路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快乐课间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