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很有趣嘛!”
2008-04-24丛立新黄华
丛立新 黄华
刘永宽,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浙江宁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在教育道路上有着传奇般的色彩。
15岁,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大男孩,就“顶替”进了小学,当起了教师。
这个从来没有进过“师范”的年轻教师,却屡屡在华东六省一市和全国教学评比中捧得一等奖,屡屡凭借他的智慧和对教育的大爱闯进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
这个有点腼腆,有点拘谨,甚至有点“沉闷”的中年教师,打开话闸,不经意中就把教育教学的精髓叙了个遍,一种高贵的教师气质扑面而来,无可阻挡。
有一种人,天生就是做教师的,就像有的人天生就是艺术家一样。我相信这个被人亲切地称为“阿宽”的老师就有这样的天赋。
但我更相信,如果你离“优秀”还比较遥远,那是因为你对你的职业“爱”得还不够深,你独自跋涉的勇气还不够足,你大胆思考和突破的力量还不够大。
不信,就来看看阿宽老师原生态的讲述吧。
“让学生喜欢我”
丛立新、黄华(以下简称“访”):阿宽,给我们讲讲你的教学心得吧!
刘永宽(以下简称“刘”):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教学座右铭,叫做“让学生喜欢我”,他喜欢我,就喜欢我这个学科,他就不会不做作业,不会不听课。
访:怎么让学生喜欢你呢?
刘:具体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最高的层次,我认为,就是能够把课上得像儿童片、卡通片一样精彩,那么学生肯定会喜欢你的。现在有的老师,把一节课上得像一本书一样,上完就结束了,没有像章回小说和连续剧那样,留一点点东西,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访:蛮有难度哦,阿宽给我们透露一点技巧吧。
刘:比如我每新接一个班,都会做一件事:每一节数学课,我要讲一个笑话,很有效的。数学课有笑话,别的课没有,学生就会很开心啊。时间也不多,一分钟,课前、课后、课中都可以,老师可随时调整。
访:每天讲一个,笑话不是要讲光吗?
刘:不光是老师自己讲啊,你可以布置一个任务:“每天表现最好的一个孩子,你回家准备一个笑话,明天数学课,要讲得整个班的孩子哈哈大笑。”孩子嘛,心里很高兴的,回去准备得也是非常好的。你想啊,一个班级里面,数学课上是可以哈哈大笑的,那么學生就会老惦记着这个数学课。即使今天我出差了,明天回来,这个笑话也一定要补上。这样子他就喜欢我啦,回家就会跟家长说,我们数学老师好,其实他知道你好什么!这是一个方式哦。
访:讲笑话算是一招,还有吗?
刘:其他呢,就是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讲课形式。有些老师很悲哀的,因为他们每天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从来不反思。如果孩子学不好,只能是孩子的原因,这就大错特错了。小孩子年龄那么小,教师要不断改变方式方法。比如,你可以突然转过头来,朝后面上课,教室里不是两块黑板吗,偶尔转过来,那不是一样吗。我还会尝试着让孩子换换位子,或者让孩子来上上课。
访:这个可有难度啊,说起来容易,当然学生会很兴奋,很喜欢,但还是要保证教学效果啊,不能只是好玩啊。
刘:那当然,我试过啊。小孩子上课上得比老师还规范呢,当然,老师要提前布置,内容呢,不要很难。你不要看他是小孩子,他也会备课,也会提问,也会评价,现在不是说要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吗,这些在孩子上课的过程里面都有表现的。当然,他可能不会像老师一样把所有的算理啊什么的讲清楚,老师只要及时点拨几句就可以了,整个班里的孩子没有开小差的,绝对没有。他们很高兴的。
我还会让家长来上上课,或者偶尔请同年级的老师来讲一讲。总之这里面有很多办法,不停变换,那么小孩子就老是惦记着数学课,老是惦记着你这个数学老师,所以你讲的东西他会接受。
访:变换方式,这算是第二招了,还有吗?
刘:还有。现在不是和谐社会吗,这个和谐课堂也很重要啊,比如接班了,第一次课上先在全班宣布一下,可以“三不做作业”,然后大家制定一个规范,对作业提出一个要求,大家认同怎么做。
访:解释一下什么叫“三不做作业”吧。
刘:第一,生病可以不做作业;第二,家里有人去世了可以不做作业;第三,家里有人结婚可以不做作业。我班里的孩子高兴得很,不是说作业不做,就一定不对的。还有一个呢,允许学生忘记,人都会忘记的。
访:学生可能会骗你的哦?
刘:在一个班级里面,如果有的孩子想要欺骗,其实其他的孩子都会知道的。所以我会问孩子们,他忘记写作业了,要不要补?如果孩子们说:“他可能真的是忘记了,不用补。”那么我就同意他不补作业。如果孩子们说:“他作业没完成,肯定是他故意装出来的,他要补的。”那么没办法啦,他就要补。所以啊,用群众战争也很好的。
访:以信任换信任。
刘:对,以信任换信任,在这样一个班集体的氛围里,学生故意不做作业的情况,一般是不太有的。比如偶尔有些时候,你布置了10道题目,他只做了7道,还有两道、三道忘记了,那也很正常。当然,还会有一种情况,比如你布置了10道题目,里面可能有两三道题他做不来,他还不想问,同学之间现在有电话可以打,以前还没什么电话,做不来嘛,就落下来了,家长也没办法辅导。那么第二天他看见老师,可能会说:“哦,这道题目我忘记了。”其实我心里大概也能知道,他可能是做不来,那么我作为教师,就辅导他一下好了,给他讲明白了,然后叫他回去再做做,这样就好了,干嘛要兴师动众地“批斗”他一下,你心里才舒服吗?
访:这一招很人性化啊,做阿宽老师的学生真是幸福。
刘:我最后还有关键的一招啊,就是我要教会学生讲四句话。这样的课堂,不仅和谐,而且民主,肯定能大放异彩啦。
访:给我们具体讲讲这四句话吧。
刘:第一句话呢,“老师我还不懂”,就是说学生碰到不懂的问题要能够问,我很鼓励学生讲这句话。因为在一个班级里面,学生之间肯定有智力上的差异啊,而老师采用的基本上都是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所以学生出现“不懂”的情况是客观的。更何况,现在小学教学材料中有很多内容本来就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比如求最小公倍数的时候,为什么必须包含几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再比如概率问题、工程问题……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最糟糕的是什么呢?是学生不懂,而且不说,老师也不了解,日积月累,就糟啦。所以,我主张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说“我不会”、“我还不懂”,这也是教学民主的基础嘛。有些老师看学生来问问题,可能会说:“我现在没空,你一会儿来找我。”那么学生可能就不来啦。所以我无论怎么忙,只要学生来问我,我都帮他解答的。
访:这就是及时反馈。许多学生之所以后来数学越来越差,最初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个问题没有搞明白,接下来跟不上,慢慢越差越远了。另外,知之为知之,这样一来学习态度也有了。
刘:对呀。第二句,我要让孩子说“老师我懂了”,这个“懂”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在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水平一般都是呈正态分布的,所以肯定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而且知识面也比较广,老师要鼓励他们说“我懂了”,这样教师可以给他安排另外的进度啊。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是真的懂了,还是假的懂了。如果老师光是问:“懂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大家举举手———就纯粹成了形式了。
访:好,我不懂,我懂了,真是耐人寻味。那么第三句呢?
刘:第三句话,“老师,我不同意”,也就是学生要能够不同意老师的讲解,不同意其他同学的发言,甚至可以不同意教材的一些说法,这样一种思辨能力、批判意识,是要注意培养的。而且,要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积极参与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也是课堂教学民主性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主张,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说“我不同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现自我,发展个性。
访:最后一句呢?
刘:就是鼓励学生说,“让我来说”,其实就是要把学生“推”上讲台。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几乎是学生在教学生,吴正宪老师的课也很少是只由教师来讲的,我也试过。有时学生讲的效果的确比教师还好,我印象很深的,曾有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的七种分法,也有求三角形的高,为什么要将面积乘2除以底的有力“论证”。所以我的感觉是学生是能讲的,教师就放一放吧!
访:高明啊!不过学生到底是懂还是不懂,是真的有想法,还是人云亦云,还是要靠教师来判断的。你是不是会看孩子?比如一看就知道,嗯,他蒙了。
刘:对啊,看看孩子啊。比如一个问题,小朋友,为什么这样做啊?我看他表情啊,如果学生他真的有想法,眼睛会发亮,这就说明,他确实理解了老师的发问意图。如果全班的孩子都蒙在那里,那么说明我这个提问可能是不对的,因为大家都不理解。这时候,我应该马上补上一句,比如:“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随时调整。以前嘛,可能即使问题不对,我也要问;即使学生不愿意发言,也要叫他发言。到后来嘛,要好一些了,对孩子在想什么,我稍微有点了解。
这种了解呢,主要也是靠土法子。我嘛,也没读过师范,后来读读,也是稍微接触了,总的来讲还是土法子比较多,洋办法少哦。
“因材施教”的遭遇
刘:从前我也像大家一样,在一个班级里面,大家同样的进度,后来是因为两个学生,改变了我教学上的观念。
第一个呢,是一个女孩子,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每次小测验啊、大测验啊,她总是考满分,很乖的一个女孩子。所以平常我也没太注意她,她也很少问我问题。但是有一次小测验,她突然问我:“刘老师啊,这道题目,是试卷错了。”她说,这里面缺少一个条件,这道题目是做不出来的。因为她从这个角度思考,它缺少一个条件;从那个角度思考,也缺少一个条件;从问题这里思考,还是缺少一个条件,因此是做不出来的。
听她这么一说呢,我就把这张试卷拿过来一看(题目不是我出的),果然缺少一个条件。于是我就补充了一个条件,拿给全班学生去考。因为她做得最快嘛,其他学生还没做到这个题目。
访: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啦。
刘:对,很优秀的。那个时候我就想,像她这样的孩子,如果再坐在我这个班级里面,跟其他学生一样来上课,对她来说,真的是浪费。我做小学数学老师也是一种罪过。而且,这样优秀的孩子,应该每个班都会有一两个、两三个,应该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尝试分层教学。
一到数学课,我就让这批特别优秀的孩子到我办公室,自己去看看书,做做题目,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再来问我,我让他们尽快地自己学下去。我呢,就多给他们补充一些课外的、思考性的、思维训练的内容。人家学一学期的内容,我要求他们最好半个学期就能掌握。当然啦,如果他们愿意在我的教室里面上课也行。
访:以往大家对优等生的关注确实不太够,而你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付诸实践,真的不容易啊。
刘:我主要是想不能耽误这些孩子啊,大家在关注学困生的同时,千万要关注这样一批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很吃亏的。像语文之类的学科可能还不太明显,因为那些方面可能需要积累什么的,会稍微慢一点;但是数学不同啊,如果这些孩子的悟性很高、能力很强,一旦学起来就会非常快的。现在我们讲“均衡教育”也好,讲“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好,这些孩子都是蛮重要的。否则,这几个优秀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发挥一下,是要被我们数学老师教死了的。以前我们老是提倡辅导学困生啊,但是最好的几个学生如果你不辅导一下,他同样是没有发展的。关于这个内容,我也做过课题,叫优等生再发展,就以我自己的分层教学的经历为主,这个课题在宁波拿了一个二等奖,东西写得不好,只拿了一个二等奖。
访:现在拿去也许连三等奖都得不到。现在不大主张这些了,都吃大锅饭,其实不好,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
刘:对。我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听我的课,在那儿呆着没事做。我另外有任务给他,比方说,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你要把这本教材读到哪儿,作业做到哪儿,你不会做的,不理解的地方,问我一下,讨论一下。
访:你提到有两个学生,给我们再讲讲第二个故事吧。
刘:第二个给我启发的学生呢,也是一个女孩,是一个学困生。现在我也常跟县里的老师讲啊,对学困生的这个培养啊、关注啊、辅导啊,要稍微适当,不宜过度。我每年都会教到这种基础很差的学生,比如那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成绩很差,数学就那么十来分,语文也不好,音乐、美术还行。我是教高年级的嘛,刚接触到她的时候她成绩就差,所以我估计她的数感、学习方法啊,都不会太好的。我也輔导她,下过很大的工夫,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有一次,就在我的办公室里,我聊天似的问她,你的数学怎么那么差啊?这个孩子很天真地说:“刘老师哦,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差。”我说,你考试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那么多题目你总能做对一点吧?她回答我说:“刘老师啊,我拿到试卷呢,就想,我应用题是做不来的,所以应用题我要用力去做。”她说的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她确实很用力的,但一道题都做不对啊。我就跟她讲,你以后考试的时候,应用题可以先不要做嘛,你把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做对,30、40分总会有的,不至于老是10分、20分哦。她听了以后很天真地对我讲:“刘老师,这样也行的啊?应用题不做也可以的啊?”当时我一想,这个话也不好说啊,否则她家长要找我算账的。所以我就对她说,你先把前面的做对一部分,后面的比如应用题之类的,你简单地做对一题,就会及格了。她听了之后很开心,说:“好的好的,我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当然,后来的考试,她后面的应用题也还都是做错的。最后实在没办法,当时要统考,我又教她一个办法,你就把不会做的判断题都打钩吧,这样5个判断题总能做对两三个,至于不会做的选择题呢,你就勾B,因为根据我的分析啊,B的可能性蛮大的。结果呢,她就是能把该打钩的地方打叉,该打叉的地方打钩,都得不了分,我想她是真的不理解啊。那么这样的孩子,我就在琢磨,我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究竟能给她什么呢?
首先我要给她快乐。比如她在我的班里,不能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事实上,就我的观察,她在我的班里还是很快乐的,她能够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哪怕数学成绩不好。比如她很漂亮,那么可以跳跳舞啊,语文、数学考试她垫底嘛,但是美术啊什么的还可以,她还很有兴趣的。
第二个呢,我给她一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比如数的计算啊,基本运算定律啊,我对她的辅导,那种思维方面的大量训练肯定是没有的啦,也就不想去训练她啦,我跟她家长也沟通了,她家长也同意。从这件事中我看到,我们对学困生的辅导和培养,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些孩子,是学习态度的原因,还有一些孩子,是先天有一些原因,怎么学习数学也不会很理想的。
访:那个女孩后来怎么样?
刘:最后毕业的时候也就考了30多分,上了中学以后我也跟踪啦,成绩还是不行,她高中也念啦,念的是职高。不过我想,这样的孩子将来的生活未必就那么差吧,跟学习成绩肯定不成正相关嘛。各种机会还多着呢,重要的是她没有学坏。我的理念就是,教师对待这样的孩子,首先要让他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至于数学的学业方面,包括知识、技能,可以稍微差那么一点。因为如果你要逼着这样的孩子一定要考到60分,让他的家长、周围的孩子都另眼相看的话,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就不会很健康了,那就麻烦了。我经常想啊,等到过了20年,这个女孩三十几岁的时候,有了工作,也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社会就看不出来她曾经数学是这样差了。但是如果她心理不健康,一直受歧视的话,那么30岁的时候,她还是不会很快乐。
访:你谈到的这两种学生,每个班、每一届都会有啊,教师只管这两头肯定不行啊,不管也不行,许多老师都觉得这是最难办、最头疼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想过吗?
刘:在这方面,我以前很下过苦功啊,1992年和1993年,我把自己的班级分成了五等:最好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比较好的、比较差的、中等的学生。上数学课的时候,我就按照这样的次序让他们坐好。
访:学生都知道自己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吗?
刘:知道啊。比如你这五个人是最好的,那么你们就不要听我上课了,自己去学吧。最差的几个人呢,你们也不要听我上课了,我发给你们一些东西,你们去做吧。大体上,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方面的内容弄一弄就可以啦,你发展他的思维能发展到哪儿呀?比较好的、中等的学生呢,我就按照教材的内容去教。这样做了两年,从四年级到五年级,正好一轮,然后就不再做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苦。这个尝试说来说去,无非就叫“分层教学”。但是,你说效果好不好呢?绝对是好的。因为我会调控,你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好啦,我就把你调上来;你这几天学习态度不好啦,我再把你调到这个档次去,所以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是高涨的,学教材上的那些内容是很容易的。等到毕业考的时候,成绩就看出来了。
访:这么说效果是相当不错了?
刘:当然,这是我最辉煌的一届毕业生。临毕业考前,我去杭州参加函授去了。回来之后才知道,54个学生,100分的有34个,不及格当然还是有的,那也是肯定的。但是总体成绩非常好,我想这跟两年的分层教学还是有关系的。
访:效果这样好,怎么不继续搞了?比如在你的学校里面推广啊。
刘:这个就比较麻烦,教师太辛苦啦。而且,好像这样的做法有人不赞成啊。我后来想想太复杂,看来也没有什么推广价值。
访:话说回来,分层是很累的,不分层反而轻松一些。
刘:对,分层很累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学生肯定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六十几个学生,肯定是不同的嘛,你上课用的教材,几道例题就讲这么一点点东西,比如一个例题,有的孩子早就知道了,你稍微点拨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孩子你讲三遍他还是不知道,这是很现实的。
但是现在就不太讲这个差异了,所以我班里现在也已经转回来了,因为现在家长有意见了:“把我的孩子弄成五等?我孩子在家里挺聪明的,看看电视,全知道,怎么会弄到第五等去啊?”那个时候啊,我还是有一套理论的,有一个说服家长的办法。我不是在教育学院呆了两年吗,有个心理学系的老师有一个智能测验的量化表,我把它偷偷复印来了,把自己班的孩子测了一遍,家长也有有意见的,我就说你的孩子的测验结果怎样……
访:你觉得,你自己测的结果和你原来分层的情况相比怎么样?
刘:基本是一样的。家长呢,会说:“我的孩子不会这么差吧?”我就说,我测过的嘛,我从杭州拿来的,农村家长嘛,也就算了。然后他的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他也服了,很高兴。
访:那小孩子会不会有一点两极分化?
刘:那没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班级里面,大家都知道,这几个人数学成绩好,那几个人差一些,差的学生自己也认同。还有呢,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很关键的。比如比较差的那几个人,我偶尔把他提升到上面来,他就会感觉到,“我进步啦!哦,我这样子去学习,就会进步了”。万一他又退步了,那么你就回去吧。所以这里面老师是很关键的,要让他上来高兴,下去也不难过。那两年,孩子一到数学课,就夹着数学学习用品,跑到其他的座位上去了。真的花了心血的,搞了两年,有很多顾虑的。我觉得,真的要教好书的话,肯定一直要这样弄。
访:我们现在班额太大了,不然你这个分层操作起来会容易很多吧。
刘:那当然啊,做法上也可以更灵活的。
童心、责任与悟性
访:以前听你说到过:“教书真是一件有趣的事。”说实话,听过许多教师对这一职业的感受,像这样的说法还是第一次。
刘:我是说过的,真的是这样想的哦。
访: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有趣呢?总不会一开始做教师就觉得有趣吧?
刘:那当然啊。想一想还是有阶段的。最开始呢,是当作任务,要把学生教会、教好。我奶奶就是这样嘱咐我的,要把小孩子教好。后来呢,有点成绩了,你看,小孩子本来不知道的,我把他教得知道了,本来不喜欢数学的,我把他教得喜欢了,想想很开心啊,后来又有点成绩了,说实话啊,有点自满哦。
访:这就是职业成就感啦。
刘:那是你们这样说啊,就是这个意思吧。再往后啊,就会想得更多。教会、教好是本分是天职嘛。慢慢地,与学生交朋友,还与家长交朋友,把孩子培养成人,很有幸福感。
访:可是任何职业都会有成就,也就会有幸福感。
刘:不一样,不一样的。我告诉你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可以像教师这样的,教书比任何工作都更有趣。小孩子啊,肯定会不听话,会调皮,这是天性,你就要批评他、责备他,想想我刚刚做教师的时候,有时粗话会骂几句,甚至会体罚的。可是呢,小孩子不会记恨你的。因为他心里是知道的,你是为他好,老师是为了他好,他是感激你的,包括他的家长也是感激你的。
访:所有的孩子都不会记恨吗?
刘:也许年龄大些会不同,反正我的学生是不会记恨我的。
访:好像真是这样,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老师,的确没有记恨,反而觉得自己过去不懂事。
刘:所以啊,你说别的职业哪个可以这样?
访:可是,教学是有重复的呀,一届届学生教过去,内容是一样的呀,对于教师来说,难道不会觉得乏味、单调?能够总觉得“有趣”吗?
刘:当然,教学内容在本质上是稳定的。比如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一定是非常严格的,教师不能够随便缩小它的内涵,也不能够随便扩大它的外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单调。因为同样的内容,入手的角度可以完全不同。
访:是不是“教无定法”啊?
刘:对的。上课嘛,大致可以有两条路,一呢,按照教科书,循序渐进;二呢,自己来。实际上教学可以是多向的,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科书来设计。比如有一种,是在某一个环节里任由学生挑选某个學习内容进行学习。另一种呢,是在一堂课里面,可以从开头开始上,也可以从结尾开始上,还可以从中间“开花”,任由学生挑选新课的开始。这样变化就比较多了,当然有趣啦。
访:听你这样说,我也想去教数学了。那么你说说,像你这样,觉得教书真有趣的教师有多少?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这样认为?
刘: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觉得教学真有趣的,大概有15%到20%吧。这个还是有条件的。
访:什么条件呢?说给我们听听。
刘:一呢,有童心。别看有的人年纪轻轻,童心已经没有了。我有童心啊,看看孩子,想想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这样过来的啊。
访:怎样过来的?
刘:我小时候非常调皮,很淘气的,可是所有老师都对我很好的。
访:因为你漂亮嘛,而且成绩很好吧?
刘:哪里漂亮,成绩嘛当然不错,不过的确很调皮。我也有个好处,老师批评我的话,我一定会改的,但是改过之后很快又忘记了,就这样,批评了就改,改了又忘记,再批评再改……改来改去,就长大了。所以我看小孩子就像看自己小时候一样的,除了个别有特殊原因的,大多数孩子不会和老师对立,他就是这样,不断地犯错误,你就要不断地批评帮助他。包括什么忘记做作业,打架骂人,甚至拿了别的同学的钱,就是要教师来帮助他改正。如果小孩子不犯错误,还要我们教师做什么?
访:好,有童心,对孩子宽容。这是第一条,还有吗?
刘:第二,就是责任心。教师是培养人的啊,这个是必需的。第三呢,就是要有点悟性和聪明,教好书是要动脑筋的。
访:如果有下辈子,阿宽你打算做什么?
刘:当然还是做教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很有趣嘛!而且别的我也不会做啊,呵呵……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系教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