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满眼春风百事非

2008-04-23华培民姜广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伤感梁实秋情怀

华培民 姜广平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根据现有少得可怜的资料,我们知道他1906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1922年进北平大学预科学习,后入英文系,1928年毕业至暨南大学任教,人呼为少年教授,其实当然是个助教。第二年回母校图书馆工作,以后不幸染上‘时疫(即猩红热),于1932年6月25日在北京病故,人生的序幕还没有完全拉开就落下了。”(吴福辉:《梁遇春散文全编·前言》)

梁遇春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现代小品文的开山鼻祖。梁遇春的文学活动始于大学期间,主要是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和写作散文。据他师友回忆,他是当年北平大学区里稀见的文科奇才,风度翩翩若少年公子,耽于书卷而不受书卷支配,用“秋心”、“驭聪”等笔名发表文章于《语丝》、《骆驼草》、《新月》。后大部分收入《春醪集》和《泪与笑》。

梁遇春的散文在现代散文中独树一帜,获得的评价也极高。废名曾说过:“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稍纵即逝。”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即英国19世纪初著名散文大师兰姆)。”梁遇春的散文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创作风格,表现着一种恬淡、悲观的人生态度以及独特和自由的思想,他受英国小品文的影响尤深,将“Essay”一词译为“小品文”是他对文学的巨大贡献。

梁遇春只是说自己的话,凭自己的性情著文,其语气措辞率真直白,一派天真无城府之气,笔调随意洒脱,飘逸着青年学子惯有的任性、率直、博闻、争胜的气息,操纵收放自如,行文炉火纯青,灿若云锦,意味深远。文章极少方正的口吻,乃是一副温柔无恶意的游戏姿态,清朗活泼而不乏节制的力度,谈笑风生又极具内敛,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恳挚、亲切”的风格。陈子善曾把梁遇春同梁实秋并举,说二者散文皆可称之“学者散文”。其实跟梁实秋的老辣醇厚比起来,梁遇春更多一种书生气而少一层梁实秋的世故。相较周作人的恬淡、林语堂的实际,梁遇春更多的是单纯。而他的幽默也不像林语堂的刻意为之,而是信手写来。

“笑涡里贮着泪珠儿的我活在这个乌云里夹着闪电,早上彩霞暮雨凄凄的宇宙里,天人合一,也可以说是无憾了,何必再去寻找那个无根的解释呢。‘满眼春风百事非,这般就是这般。”梁遇春曾说,一个人在年轻时死去,他在人们的记忆里永远是年轻的。不想竟成为他自己的谶语。

春天总是让人和一些美好的事物和心情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当一个人看惯了人生的无奈、人生的无常和宇宙的悲哀,置身于一个满目疮痍的人世间时,对春天的感受也许迥异于众人。如彗星一样掠过天际的梁遇春,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引导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领会这令人感慨万分的春天。这样富有诗意的题目,在梁遇春的笔下,却让人觉得心惊:开篇就说“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却是春天”。

作为春天常见的景物,鲜花、绿草、澄蓝的天空等并非作者抒发情怀的对象,而只是这个“杂乱下劣”,“满目疮痍”的人世的映衬,更加暴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作者又通过对“故作的深沉”、“少年的伤感情怀”作对比,传达出作者对人世的难以诉说的悲伤情怀,乃是对世界的真相深深洞悉,对人生彻底看破之后的绝望和灰心。

作者所描摹的事物并非小的对立,而是一种极端的不协调,是一种尖锐的对抗。如婚礼与丧钟同时出现,狂欢的宴会却有一个白森森的人头,同如花少女跳舞的是一具骷髅,美好的事物背后总是拖着一个丑陋的影子。理想和现实、美丽和丑陋如此巨大的反差,带给我们的是死亡一样的气息,唤起的是我们心中那种莫名的伤感,这是人类亘古的惆怅,也是文学的母题之一。

废名在《泪与笑》的序言里说:“秋心的散文……玲珑多态,繁华足媚,其芜杂亦相当,其深厚也正是六朝文章所特有。”作为知音,一句话就道出梁遇春散文在西化形式下那不可掩盖的东方传统文化神韵。梁遇春的散文拥有魏晋六朝文风的潇洒与飘逸、沉哀与无奈,在美丽的文笔下,有一颗流乱而愁苦的心。

梁遇春散文中的那种悲剧感却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看待生命的独特视角和对宇宙万物的质疑、感慨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情绪宣泄,这一点在《又是一年春草绿》里有着明显的痕迹。

需要注意的是:梁遇春的恬淡、悲观中也不乏激越,那种即使付之一炬也要忘情燃烧的理想主义。梁遇春散文中的少年锐气、勇于思考以及热情,打破了传统散文的谦冲平淡的模式,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也得到了隐性的显现。

同这悲伤情怀相呼应,作者采用了特殊的用语方式。首先,善用排比句式,将类似的现象组合在一起,反复地强化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其次,选用带有伤感色彩的词语:春天的景物只有北风、毒蛇、秽气;春天的事物有弥留的病人、恶魔、白森森的人头。这些词语汇集成一个悲伤语义场,在这样一个颓废伤感的场中,读者的情感自然会深受影响而引发深思。

梁遇春一生短促,在世不到27年,除翻译作品外,给后人留下的只有《春醪集》和《泪与笑》两本薄薄的散文集子,约37篇散文作品。作品虽少,却已经有了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五四”名家众多的散文中,以“快谈、纵谈、放谈”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他在不经意之中,为现代散文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矛盾的,既融合了西方文学又承袭了东方文学的风格。这也是梁遇春虽然散文作品不多,创作时间颇为短暂,但在文学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

猜你喜欢

伤感梁实秋情怀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告别季
没留神
问答录/快乐与伤感
伤感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