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别人”,还是让别人“习惯自己”
2008-04-23陈彤
陈 彤
最近在街上看到一本畅销书,书不厚,价钱不便宜,翻过来掉过去讲着一个“习惯决定命运”的道理。作者认为“世界上之所以有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是因为他们的习惯不同,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成功的习惯,而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习惯不好。”据说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就在于总结出了哪些是成功的习惯,哪些是失败的习惯。
什么叫“成功的习惯”?拿破仑称霸欧洲的时候是什么习惯?后来他兵败滑铁卢的时候又是什么习惯?到底什么叫“良好的习惯”?衣着不整,随意乱发脾气,对生活不负责任,经常烂醉如泥,属于良好的习惯吗?
在我读过的名人传记中,有以上坏习惯的多了去了。比如说爱因斯坦,从来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穿得像个人样;再比如说丘吉尔,喜欢泡在浴缸里发表政见,为了迁就他这一特殊习惯,秘书只好在他洗澡的时候陪在一旁以随时记录有价值的思想;还有比尔· 盖茨,据说他在忙于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洗澡,有时周围的人几乎无法忍受他身上的气味。另外诸如亨利·米勒、贝多芬、卢梭、高更、巴顿将军,在他们身上随便找一找,就能抓出一大把坏习惯来,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因为这些坏习惯,使得自己生前的生活遭人误解和非议,你能说这些坏习惯是成功的习惯,或者说是失败的习惯?
当然,如果你把我上面举的例子理解为“成功的人”一定有“恶劣的习惯”,那是你的理解力有问题。我想说的是,习惯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世界上的酒鬼多的是,可是并没有几个能够像武松那样“酒后打虎”一战成名,多数男人酒后的壮举是打老婆;还有李白 “斗酒诗百篇”,那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并不是说咱跟李白一样酗酒,就能像李白一样成为千古风流人物。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人培养我爱劳动的好习惯,教育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偏偏我比较任性,我跟他们说“扫天下的人从来不扫一屋”。我的理由是,第一,革命导师马克思的书房就是由燕妮来收拾的;第二,扫好马路的清洁工有的是,没有见到他们能去扫天下。
我母亲简单直白地告诉我:第一,你不是马克思;第二,你以后扫不扫天下那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你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吃过饭必须洗碗,睡觉前必须收拾好第二天上学用的书包。一家人包饺子的时候,你不能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理由埋头于书本。
这件事情使我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什么都不是,你就必须按照别人的要求养成自己的习惯。别人吃饭的时候,你也要去吃饭;别人睡觉的时候,你也要熄灯;别人做扫除的时候,你也要撸胳膊挽袖子。你不能说我的习惯和你们的不一样。但是当你稍微有一点资本以后,你就可以让别人习惯你,而不是你去习惯别人。这就像演员上戏,没有名声的时候,只好巴结导演随叫随到;有了名声,就可以跟人家谈“档期”了,让别人根据自己的档期来安排工作。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至于习惯,也是一样。人的一生就是在“习惯别人”和让别人“习惯自己”中度过的,只不过有的人在“习惯别人”方面做得好一点,有的人在“习惯自己”方面表现得突出一点,如此而已。而大多数成功的人,都是从“习惯别人” 开始到最后使别人“习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失败的人莫过于从“习惯自己”开始到最后不得不去“习惯别人”。
前一段时间,读一位家长写的文章,讲述自己教育女儿的体会。他的这个女儿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现在已经读到博士,前程远大。据说,他的女儿从小就由父母照顾生活,生活能力极其低下,不会做饭不会收拾房间甚至不知道随手关门和关灯,但是他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假如他的女儿成为居里夫人,这些事情完全可以请一个菲律宾佣人做。我的想法是他的女儿可一定得成为居里夫人,要不,从小被当作女皇一样养大,最后万一有个闪失没有戴上王冠,可怎么过呀?从习惯别人到习惯自己,是顺风顺水,可是从习惯自己到习惯别人,那可是马不喝水强按头,难受啊!
(选自“未名交友”网)
编辑提点:很容易看出来,作者似乎有点钻牛角尖,而且把“名人的癖好”与“好习惯”两个概念偷换掉了。但作者要说的是,爱因斯坦衣衫不整,丘吉尔爱在澡盆里办公,比尔·盖茨忙起来顾不上洗澡,李白嗜酒,这些坏习惯并未影响他们成功。所以,成功固然离不开好习惯,但每个人都有坏习惯或弱点,“习惯决定命运”这个命题哗众取宠,是个伪命题。接着作者又把“习惯”的名词用法换作了动词用法,谈到“习惯自己”和“习惯别人”,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从习惯别人到习惯自己,是顺风顺水,可是从习惯自己到习惯别人,那可是马不喝水强按头”,指出了每个人成长应该有的正常轨迹。
我们有时候需要读一点这类思维偏颇的文章,不是为了接受他的观点,而是为了拓展自己的思维向度,学会从任何层面思考问题。让自己明白,思想本身没有任何框框,局限住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