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是一剂猛药

2008-04-19

祝你幸福·知心 2008年5期
关键词:消极成人心理

韩 健

我儿子今年14岁,从小学到初一都非常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老师和同事都夸他。但从进入初二就变得不听话了,起先并没有在意,直到有一次因为洗碗,他冲着他爸大吼大叫,我们才发现这孩子有问题。以后,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故意作对。在学校里和同学闹矛盾,顶撞老师。孩子这样下去是不是会变坏?影响学习怎么办?

烦心的母亲 夏姜

夏姜妈妈你好:

与家长作对,与同学作对,与老师作对,这些现象发生在孩子身上并不奇怪,因为他正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有的孩子甚至还出现:与班级、学校作对,认为集体的决定是错误的,进行抵触;与纪律作对,故意吸烟、喝酒、逃学、沉迷网络游戏;与传统作对,求新求奇,拒绝常规。家长往往感到困惑: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14岁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在生理上已经趋于成熟,他们也真的把自己当成“成人”,可心理上还是个“孩子”。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待他们一会儿按成人的标准提出要求,一会又把他们当成“孩子”,百般呵护,将使孩子无所适从,处于“不稳定”状态。

从心理上看,孩子的“成人”感是独立意识的觉醒。他们试图争取和成人一样的行为自由和被尊重的价值感,这种要求往往被拒绝,甚至被忽视。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表现出作对、反抗,甚至做出惊人之举来满足自尊和被关注的需要。如果这种行为得到同伴的欣赏,产生共鸣,孩子更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当孩子有作对行为时,家长应理解孩子,挖掘其作对行为隐藏的优点,避免成人后形成消极、反社会的人格。孩子作对行为也是他们用成人视角审视社会的开始,对生活中各种不公平现象的不满,表现出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时是培养孩子正义感价值观的最佳时机。求新、求奇的行为可能发展为具有创造精神,这正是优秀的品质。

下面几点意见供家长参考:

1、与孩子做平等的沟通,倾听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能敷衍孩子。当遇到孩子不赞同和反对的观点时,要有耐心听完孩子的话,并做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2、家长对孩子的态度要具有连续性,让孩子找到对家庭事务、社会事务的参与感。最好的做法是“多观察、少说话、适当关注、暗施援手”,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3、在孩子面前不要对他人进行负面和消极的评价;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过度依赖或独断专横的行为。

孩子青春期的作对行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孩子持续2-3年容易产生作对心理和行为的时间里,家长要全面细致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chenying1114@126.com

(编辑:陈莹)

猜你喜欢

消极成人心理
消极的后果
养大成人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神奇的太阳
让自己发光
心理小测试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