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中美经贸摩擦

2008-04-15丁育生

WTO经济导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经贸摩擦补贴

丁育生

根据WTO秘书处统计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16起。这一数字尽管远低于2006年同期的31起,比排在第二位的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高出3倍(仅4起)。从反倾销措施来看,中国产品被采取措施的数量达到22种,几乎占了同期所有WTO成员被采取措施产品的半壁江山(共57起)。

2007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与此同时,我国则处于全球贸易摩擦漩涡的中心位置。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不断升温

2007年年初,主张对中国人权、贸易、宗教自由和台湾等有关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的民主党领袖佩洛西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议长。新一届国会对中国特别“关照”,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提出了50多项涉华经贸议案,涉及对华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反补贴调查、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贸易补贴、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及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仅人民币汇率就有9项议案。迫于国会的压力,2007年美国政府对华经贸政策日趋强硬,并频频出招,四大热点引人瞩目:

一是三次向世贸组织状告中国。2007年2月就中国的出口补贴问题向WTO提出申诉; 2007年4月又在一天内向WTO状告中国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问题。

二是开始对中国实施反补贴。2007年3月30日,美国商务部一改其23年来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的做法,决定对中国铜版纸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三是妖魔化“中国制造”。2007年,美国多次以安全为由大规模召回中国制造的牙膏、食品、玩具等一系列中国产品。一些保守派议员和一些利益团体开始妖魔化“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等于“粗制滥造”,“中国制造”标签是“危险”的同义词。

四是频频地打出“反倾销反补贴”组合拳。2007年6月份以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出口的标准钢管、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非公路用轮胎、橡胶磁、热敏纸、亚硝酸钠等7种产品实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对我同一出口产品实施双重打击,即既征收反倾销税,又征收反补贴税。据悉,美国商务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立案正处在排队之中。2007年以来,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来势之猛、影响之深,在全球贸易救济史上是罕见的。

中美经贸关系不会轻易脱轨

近年来,中美经贸领域可谓硝烟弥漫,但是开打贸易战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加深

当代中美经贸关系起步于1979年,当年中美贸易额不过区区24亿美元,而2007年则已达到3000多亿美元,27年增长了100多倍。现在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投资也正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11月底,美国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4000多家,实际投资超过560亿美元。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比较少,但是间接投资比较多,中国已经是持有美国政府债券的第二大国。中美经贸合作不仅给中国也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美国新闻媒体认为,过去10年,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

2、美国有识之士也在抵制美国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

近年来美国的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引起了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担忧。

2007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警告说,美国国会以中国的经济政策为由通过旨在惩罚中国的法案可能会危及未来的发展,扰乱已经不安的市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真的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考虑对另一个国家采取单方面行动,就可能对我们的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你们知道,我们是在玩火。” 他担心对中国的惩罚会遭到北京的报复,他担心中国不再充当全球的发展引擎和美国的出口市场。

2007年9月,美国160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署名致信美国参众两院,敦促国会放弃制裁中国法案。

3、中美之间已建立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根据中美两国首脑达成的重要共识,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再经双方认真磋商后于2006年9月20日正式启动。 战略经济对话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对话每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至今中美已共同主持了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并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通过对话增进了相互了解,扩大了共识,加强了互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舒缓中美经贸危机的作用。

不过,2008是中美关系的敏感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即,美中关系正在成为选战的焦点问题之一。见风使舵的总统候选人深知,在巨大的对华贸易赤字背景下,攻击中国很容易得到选票。

可以预料,2008年中美在产品、汇率和贸易顺差等方面的摩擦和争端不仅不会减少,恐怕还会上升、加剧。中美双方磕磕碰碰,气氛不融洽,恐怕是很难避免的。

应对美国经贸摩擦的对策思考

以平常心认识经贸摩擦

近年来中美经贸摩擦形势日趋严峻,这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及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有关,也是经济贸易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种摩擦将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我们既要保持“平常心”,充分认识经贸摩擦增多的必然性和长期性,也要积极妥善地加以应对。

健全和完善摩擦应对机制

反补贴应对是一项全新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性强,时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建立一个运转良好、高效快捷的应对机制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当前,要在总结反倾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四体联动”应对机制的经验基础上,针对反补贴调查的特点,健全和完善反补贴应对机制。反倾销案件中,应诉主体是企业,政府、商协会起协调作用;而在反补贴案件中,应诉主体是政府。因此要建立由国家商务部牵头,省市商务部门负责协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财政、税收、金融、海关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应对机制。

对补贴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规范

摸清家底、防患未然是有效应对的前提条件。鉴于我国补贴政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立即着手全面理清可能被认定为补贴的多项法律和政策,并对现有补贴政策作适当调整。逐步取消禁止性补贴(即出口补贴与进口替代补贴),合理利用一些可诉补贴,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

从我国外贸发展看,受整体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制约,外贸增长仍属于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产品质量、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外贸经营秩序上还存在低价出口、低开出口发票、“灰色通关”等现象。这些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频发的重要诱因。应对贸易摩擦要力求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治理”并行的思路转变,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

(作者系江苏省外经贸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

猜你喜欢

经贸摩擦补贴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神奇的摩擦起电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解读摩擦起电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