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思性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008-04-09石玉秋
石玉秋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7)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在自我否定过程中不断达到更高一层境界的教学。反思性教学不同于一般性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反思性教学培养目标既注重学生发展,也注重教师发展,即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反思性教学由反思性教学计划、反思性教学实施和反思性教学评价三部分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学会教学;学会学习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近年来反思性教学也在国内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笔者根据多种反思性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一下反思性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以此来“借石攻玉”。
所谓反思性教学,迄今说法不一,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批判性分析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反思性教学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布莱克通过反思进而阐述反思性教学,他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他的反思教学还要求教师审慎地考虑他们实践的伦理意义并乐意根据顿悟矫正不良行为。现用通俗的语言来概括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所谓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
我们把反思性教学中的教师称做反思型教师,反思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是有一定的伦理与道德水平,二是有责任心,三是执著性。也就是说:一个没有道德的不负责任的教师是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成就动机对反思性教学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在否定中达到一个更高一层的教学境界。
课堂教学是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界人士为之头痛的问题,因为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发挥的同时却又抹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因而受到绝大多数教育者的否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但也使学生陷入了完全自主发展而又不会发展的两难境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教师的作用,把学生的地位提高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使得从事教育的同仁们无不感到痛苦无奈。反思性教学弥补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使教学过程更趋于完善。反思性教学坚持的是“既以教师为中心,也以学生为中心。”换句话说,反思性教学不仅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而且还注意教师的协调发展。因为教师也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至少还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间接目的,这一自我间接目的同时又是推动发展学生这一直接目的的重要力量之一,所以说反思性教学既注重学生的发展,又注重教师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这两种“学会”的关系是:学会学习是学会教学的出发点,学会教学是从根本上解决学会学习的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不能不断地学会教学,那教师就不可能不断地教学生学会学习,因为教学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学会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把握这些变化,学会教学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般性的教学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就达到了教学目的,而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求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得到提高,不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得到提高的教师,完全有可能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显然,这样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含金量是不高的。
反思性教学包括反思性教学计划、反思性教学实施和反思性教学评价。
1.反思性教学计划
反思性教学由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组成。
1.1学期计划,学期计划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重要的个别问题,发展学生与教师相应的素质。这个目标要分化到各个单元,即要大致描述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学期整体目标的关系。
教学措施:主要的教学方法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根据周或月安排,每周或月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开展的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反映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研究过程。
教学总结:对全学期教学进行反思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
1.2课时计划,也就是指教案,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主要说明通过当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得到哪些具体的发展,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反思性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让教师学会教学,即发展学生与发展教师统一。教师学会教学,学会教学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因素,至少包括道德因素、文化因素、能力因素、身体因素等。确定的这些目标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一致性,把这些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每上一堂课实现一个具体目标,使教师初步形成某种具体的素质,学会教学的成就比较明显。例如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个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激励能力。通过两个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更会学,教师更会教,或是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教师教得更精更巧。
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型、教学工具等。
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不受限制地使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方法。除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外,还有移情法(发展学生与教师的同情心、人际理解能力)、叙事法、观摩法等。
教学过程:大致涵盖激发动机,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授动机,使师生都保持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教学新知(包括巩固知识),师生共同研究学习内容,使教师与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学生的收获主要在于德智体各种素质的增强,教师主要是教学道德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课后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反思性教学实施
反思性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授课与听课两方面。
授课是教师施教的中心环节,授一堂成功的课至少应达到如下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思想健康、艺术性强、讲授方法、组织合理。
学生的听课质量是衡量授课质量的基本尺度,是教的效果能否转化学生身心发展效果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讲授,认真听课,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学习目的明确、主体意识强、学法合理。
授课过程应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展开。反思性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倡导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举例一、某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既培养学生的个性,也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为此而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创读”文本。所谓“创读”就是允许学生在尊重文本“愿意”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有创造性的阅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自觉避免以自己的理解或教学大纲以及其它参考资料为唯一标准的现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地想象,然后引导学生对想象内容进行理性“清理”,删除谬误,保持合理性。在对人的主体上,教师要不断地要从新的角度解读他人与自己,避免偏见的影响,深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新的内涵。
举例二、某节课教学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激励能力和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就采用了“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其教学方法之一是使用“期待定势”的教学方法,期待定势是诱发学生对一学习事件的渴望态度的手段,这种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期待,其学习动机就会形成。
案例
一、题目: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要求:
1、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小组(5-6人),自定组长,分工协作,围绕主题多方搜集资料,通过讨论,最后制作成一个5-10分钟的PPT或FLASH。
2、时间为1个星期。
三、步骤:
第一步:各小组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演示他们自己制作的PPT。
第二步:其他同学向该小组提问题,小组成员回答。
第三步:展开讨论。
第四步:教师进行补充并发表评论。
评析这种“期待定势”的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去搜集有关资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促进理解”的教学策略的第二个教学方法是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作出反驳,由此产生争论,直到大家形成更深更新的理解。
案例
教师在讲“民族”这一概念时,不是抽象地向学生重复教材上的定义,而是先给学生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岳飞和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争论的结果如下:
1、岳飞和文天祥不能说是民族英雄,因为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属于中华民族。
2、岳飞和文天祥只能说是汉族人的英雄。
学生由此得知“民族”的概念应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评析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教师的组织能力。
3.反思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可以给教师提供有关教学目的达到程度、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以致教师调节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判断;公正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反思性教学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和听课人员评价两个方面。
3.1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组织到教学效果,从涉及教学事件到可能的师生矛盾的解决等等各方面无不进行反思。
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睡觉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反思型教师首先作出的反映不是盲目地责怪学生而是考虑自己的课是否缺乏吸引力,或者是自己讲的知识可能不能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或者是个别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等,为此教师要及时跟这些学生沟通,了解情况,并及时作出教学调整。又如有些学生拖欠作业,教师就应考虑在布置作业时是否该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分层布置作业。再如对考试作弊的学生,反思型的教师不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毁试卷或宣布这个学生的考试作废,而是悄悄地把这个学生叫出来,耐心地询问他作弊的动机。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是很复杂的,如果主要的原因是怕失败,教师就应给学生一次认错的机会,给该生进行一次不计分只检查学习情况的考试。如果作弊学生是对考试不满,那么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根源,采取补救措施。
3.2听课人员的评价。在教研小组活动上,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研讨、交流,认真听取听课教师的评价,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授课教师详细描述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策略和方法等。
第二,听课教师坦诚地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
第三,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思想交锋,互相交流,达到共识。
第四,写出改进措施,或者写出课后心得体会。
反思性教学评价坚持以下几点:
(1)科学评价与人文评价的统一。反思性教学评价坚持如下评价标准:一是严格把握评价标准和尺度。二是最大限度降低评价手段等方面的主观因素,努力排除个人感情和价值观等的影响。三是确定合理的评价程序。同时在不适合客观评价的环节和方面,反思性教学强调可以采用人文评价,即这种评价不仅依赖于事实,而且允许被评价者或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融入其中。这里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师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长期以来的教学评价只是单纯地采用定量评价,这种方法评价教学有它的好处,但由于它忽略了教学中的“人性”,因而很难说明一些复杂的教学现象。因为定量评价用的是精确的数学语言,有时无力来说明教学中的非数学现象的语言。因此,对于教学中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定量评价外,还要用定性化的语言评价,如用评语描述。
反思性教学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成就动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换言之,只有教师知道,教学是没有止境的,无论自己的课教得何等有效,不断提高总是必要的有可能的,那么教师才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克伯屈著,王建新译:《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利科尔著,陶远华等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