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好词佳句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08-04-09王雅新

现代教育教研 2008年9期
关键词:用词佳句造句

王雅新

(双辽市卧虎中心小学吉林双辽136400)

摘要:品读好词佳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美、意境与艺术,让学生从欣赏品味到模仿运用,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关键词:好词佳句;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任务。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篇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篇组成的一个整体。词句是构成篇章的基本要素,而好词佳句则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我们不仅能从好词佳句中感受到幽远的意境,更能领悟到作者写作意图,进而让我们轻而易举地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所以好词佳句是每一篇文章的眼,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脉。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读每一篇文章的好词佳句是一个重要途径。

1.品读好词佳句,领会遣词造句的精美

一个好词的运用,能使句子妙笔生花,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词打造千古绝句。我们宋代的伟大诗人王安石就相当注重词语的运用。一首《泊船瓜洲》中的一个“绿”字的推敲传为了千古佳话。他先后用了“到”、“过”等许多字,但是总觉得不够精当,不够美妙,不够传神,不能表达他的全部思。最后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觉得“绿”字最好,既能表达出江南的美,又能表现江南的勃勃生机。这样的新气象又与下边自己思想方面产生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自己对家乡的那种思念之情。可见一个精当美妙的词语的运用直接影响句子及文章的神韵。

生动的句子的运用能使整篇文章弈弈生辉。例如:我们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那精美的语句不时地把我们带进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我们就真的畅游其中一样。“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作者把漓江的水写活了,真是绿得纯绿得透,绿的亮。使我们乐读不疲,使学生学而不疲。学生领悟了用语的精美,当然也是乐仿不疲了。这一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激励了他们以后多用好词佳句,多说好句子,多造精彩的句子的热情。

2.品味好词佳句,体会遣词造句的意境

一个好词语,一个好句子,往往会把我们带入另一个神奇的境界,让我们留恋忘返。《桂林山水》中的一个“险”字,使我们会产生害怕的感觉,仿佛巨石逼近,危险即将来临。一句“让你感到像是

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使我们仿佛真的随作者一起在荡舟漓江,正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一个词语能激起无限的遐想,一个句子让你产生多种多样的幻想,美就在于用词,美就在于造句,可见用词造句是一篇文章的神韵。精美的词句会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美。使他们爱上语文,爱用语文,并自觉的用好语文。

3.运用好词佳句,领悟遗词造句的艺术

语文从古至今,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应用课程,而是发展成为了一门艺术。寿镜吾老先生说的一个“早”字,竟让鲁迅记了一辈子,成为他今后生活的座右铭。让他时时早,事事早。正因为鲁迅坚持了“早”的信念,使他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使周晔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如果鲁迅把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换成另一种说法来劝周晔,也许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可见用词造句不能随随便便脱口,必须经过反复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怎样遣词造句才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成效。通过领会这些句子语言表达的艺术,既能使学生领悟到用词的精妙,更能使学生领会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使自己的语言更具艺术性,更好地与人交流。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深入挖掘文章中的经典词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的陶冶。同时注意让学生积累、模仿、运用好词佳句,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逐步积淀中提升。

猜你喜欢

用词佳句造句
补成语组佳句
劳动最光荣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相似的内容,灵动的表达
造句
拜谒杜甫草堂
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
造句
佳句碎碎念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