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
2008-04-02李玲蔚
李玲蔚
摘要:项目设置的变化是现代夏季奥运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和独特的现象,项目设置是一届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设计和重要的评判准绳。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比较分析、逻辑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论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奥运项目总量将趋于稳定并出现小幅波动;基础项目、高经济关联度项目和较多体现人文精神的项目会成为奥运会的稳定项目;大项的变化将主要来自边缘项目和备选项目间的更迭;小项的变化将更加体现男女均衡;经济性、观赏性强且适宜市场运作的项目将逐步取代不具有这些特征的项目。奥运会项目设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目前奥运会项目尚未反映出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奥运会设项改革不仅应体现运动项目类别和性别的均衡性,还应体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关键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811.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1-0034-07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gram Setting in Summer Olympic Games
LI Ling瞱ei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program setting is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summer Olympic Games. It performs as a core designation and judging criteria in success of Olympic Games.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is issue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by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consultant, comparison, logic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It puts forward that program setting in modern summer Olympic Games has obvious stages. The total amount of programs tends to be stable with small fluctuate.; Basic programs, high economy瞨elevant ones and humanity瞣riented ones are becoming stable; changes in major programs exist in changes in fringe programs and reserve ones; bala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economy, vision and market adoption are taken into minor program setting. Program setting in Olympic Games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At present, however, multi瞔ulture has not been reflected in Olympic programs. Not only balance of program category and sex, but the unity of ethnic and glob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summer Olympic Games; program setting; evolution; development
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在百年华诞之后,展现给世界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范畴了,如今,她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最具有深远意义、规模宏大的重要社会文化活动之一。但是,奥运会规模的急剧扩张,给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奥运会参与、组织、复杂性和成本等所有方面的扩大,已经抵消了奥运会声望的提高,也阻碍了全人类普遍接受奥林匹克理想的进程[1]。
项目设置的变化是现代夏季奥运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和独特的现象,项目设置是一届奥运会能否取得成功的核心设计和重要的评判准绳。运动项目是奥运会的组成细胞,是奥运会成功运作和魅力展示的主要平台,是实现奥运会赛事价值的核心要素和主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运动项目结构和体系是保持奥运会旺盛生命力并逐步扩大影响力的基础性工程和基本设计。项目设置不仅可以反映出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是充分展现奥运会魅力的基础平台。当前,对奥运会项目设置的研究已成长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历史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将在分析和综合有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希冀通过对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来透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
1 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过程
1.1历届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规模变化
1.1.1大项的规模变化如图1所示,现代夏季奥运大项规模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造成当今奥运会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1948年后的两次阶段性增长,特别是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的持续增长。世界冠军最多的运动员。被世界羽坛誉为“羽坛皇后”、“一代羽毛球女王”等称号。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科学。导师:何振梁。图1历届奥运会大项规模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 http://www.olympic.org/1.1.2小项的规模变化与奥运大项数量的起伏波动性特征不同,小项数量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仅在1924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上出现过回落。自1932年奥运会开始,小项的数量一路攀升(图2)。
1.2历届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内容变化
1.2.1奥运大项的增减情况如表1所示,在已经举行的25届奥运会中,除掉第一届,在总共24届奥运会中,有大项变化(增加或减少)的就达到17届,占70.8%。如果加上已经确定比赛大项的2008年北京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这一数字为69.2%。
1.2.2不同性别项目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从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后,现代奥运更加重视男女平等参与的意识,奥运会所设置的女子项目大幅扩张,其项目数量从62项猛增到了雅典奥运会的125项,增幅超过了100%。女子项目所占全部参赛项目的比重也从28.1%上升到了41.5%。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的男子项目设置出现了增幅逐渐下降的态势。
1.2.3个人、双人、集体项目变化情况个人项目、双人项目、集体项目的发展变化情况见表3。1.2.4不同竞技类别项目的发展变化结果见表4。
1.3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基本特征
1.3.1奥运会男女项目变化的基本特征1) 男子项目数量早期设置不稳定,男女项目数量总体稳步提高。
2) 男子项目占总项的比重下降,女子项目比重逐渐增长。
3) 男子项目增幅较缓,女子项目扩容较快、增幅较大。
4) 项目总量饱和,男女分项比重基本相当,增幅趋零。
1.3.2个人、双人、集体项目的基本特征从项目的数量来看,个人项目从最早的41项到2004年的226项,双人项目和集体项目虽也同步增加,但个人项目增加的数量最为明显,其中以田径、水上两个大项中的小项增加为主。从项目构成比例看,个人项目比例从第一届的95%发展至今,基本稳定在75%左右。双人项目的比例最低,从最初的2.3%到后来的10%左右。集体项目基本稳定在15%左右,但总的趋势稳中有降,尽管集体项目如球类等有所增长,但由于包含的小项类别少,所以,虽绝对数量增加,但占全部项目的比例却略有下降。お1.3.3奥运设项竞技类别选择的基本特征1) 总体上看,随着奥运小项数量的逐步增加,各类别项目数量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从比例上看,只有水上、球类和重竞技类项目呈现增长趋势,而田径、体操、其它类项目尽管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届所有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
2) 各类项目的小项总数方面,增加幅度最大的为水上项目,从第一届4项增加到第28届的85个小项,增长了81项,增长幅度大于所有项目的平均增长幅度;增长幅度最小的类别为体操类项目,第一届为8项,第28届为18项,仅仅增加了10项。
3) 不同类别的项目总体数量及该类项目在当届所有项目中的比例有逐步稳定的趋势,尤其是近3届奥运会,各类项目的数量及比例变化幅度明显减少。
4) 从总体上看,水上类、重竞技类及其他类为奥运会设项最多的三大项目群,其中水上类项目无论从数量还是所占比例方面都排在首位;说明该类项目在奥运项目设置中的重要地位。
5) 尽管田径项目数量及所占比例没有排在前三位,但它作为一个基础大项,一直存在于奥运项目大家庭中,且目前达到47个小项,占据15.9%的比例,也充分表明了它无可替代的地位。
2 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影响因素
2.1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宏观影响因素纵观夏季奥运会项目的演变历程,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因素很多,但是从宏观角度看,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因素无疑是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主要因素。
2.2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利益主体与利益平衡
2.2.1利益主体1) 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代表体育发展整体的利益,具有自身机构权利和经济利益,起平衡多方利益的作用。
2) 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代表项目的发展利益,自身机构的权利与经济利益。
3)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代表大众的社会利益以及媒体自身利益,代表大众意愿对奥运设项施加影响。
4) 主办国。主办国力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并代表主办国的社会文化利益和经济利益。2.2.2围绕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利益竞争与利益平衡1) 国际奥运会。
有关奥运会比赛项目大项的决定权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关于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分项和小项的决定权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
2)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体育联合会总会,为了保护各联合会会员的利益,在2005年7月新加坡国际奥委会全会结束之后,收集和整理了各夏季奥林匹克项目国际体育联合会对IOC的项目评估程序和新加坡全会决议的反馈意见。共有19个国际单项联合会提出了建议和修改意见。
3) 大众传媒——电视转播。多年以来电视转播公司直接干预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和比赛时间的安排,引起了相关利益方的矛盾。
4) 主办国。主办国利用举办奥运会的优势试图增加本国优势项目的做法在以往屡见不鲜。
3 IOC项目设置的基本思路与现行标准
3.1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基本思路
3.1.1IOC项目委员会关于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基本设想1) 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关键因素是奥运大项的设置,奥运大项组成的任何变化必须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增加奥运会的魅力和价值。
2) 在未来的奥运会大项设置中,应保持一定弹性。
3) 奥运会应包括多种类型的运动大项(集体项目、个人项目、室内和室外项目、不同性质的大项)。
4) 现代奥运会的传统应当保持,并在未来的奥运项目设置中得到体现。
5) 已经列入奥运会的运动大项,要想不被排除在奥运会项目之外,应当得到每个运动大项和认定标准的对比分析的支持。
6) 作为奥林匹克宪章的特殊规定,只有在冰雪上开展的运动大项,才能被列为冬奥会项目。
3.1.2设置运动大项的特殊考虑1) 奥运会项目的设置没有必要参照各单项世界锦标赛的项目。
2) 应当避免相似小项、人为小项和同一名运动员参加的多个小项。
3) 奥运项目设置中,必须把全球公众和媒体对运动大项的兴趣看作是对运动大项的分析的主要方面,因为这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基本因素。
4) 一个运动大项的社会价值包括对环境的影响、运动员的健康、教育、没有歧视、公平竞争和团结,尽管难以测量,但必须考虑。
5) 一个被允许进入奥运会的运动大项,必须展现对青年人和项目发展的重视,并应组织按年龄分组的青少年世界和洲际锦标赛,正像举办成年男子和女子项目一样。
6) 一个运动大项的裁判和宣判体制必须确保客观、公正和透明。
7) 只有在男子和女子中同时开展的运动大项可以考虑进入奥运会,但在奥运项目的同一大项中,男子和女子不一定同时列为比赛项目。
8) 除了格斗类和举重项目,其他项目不允许根据体重级别划分小项。
9) 通过对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回顾,认为同一运动大项中设置的各分项应有其独立性。
10) 只有确保某一运动大项拥有长期发展的生命力,方可进入奥运会。
3.1.3区域性项目项目委员会感觉到,地区性项目将来进入奥运会,会引起和在以前奥运会上出现过的表演项目相似的挑战,奥运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地区性项目的进入又会破坏原有项目的连续性。项目委员会认为,区域性运动大项的普及是可以考虑进入奥运会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3.1.4运动大项的改变对运动员、国家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冲击
一致认为,项目委员会有必要认识改变奥运会运动大项的决定对该项运动员和该大项的冲击,并且在做出决定的过程中有必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如果依据一定的规则使一些运动大项进入或排除出奥运会项目,尽管随着沟通和时间的推移会减少分歧,但对国家奥委会和运动员的长远规划是一个挑战。
3.1.5依靠机械推动的运动大项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比赛或成绩的取得不是主要依靠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而是主要利用外在机械的能力取得的比赛项目,不得进入奥运会。如赛车项目(汽车、摩托车)等。
3.1.6心智项目根据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2002年8月提交给奥委会执委会的报告中的界定,“心智”项目是一种运动,但在完成其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的竭力运动不是必要的。如桥牌、棋类运动等。而运动项目是必须依靠运动员运用肢体动作来完成比赛。因此,“心智”项目不得进入奥运会。[4]
3.2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多重考量和现行标准在夏季奥运会日益膨胀、不得不控制规模的条件下,对于奥运会项目设置的选择,就成为了所有国际体育组织争相竞争的目标。从具体项目的角度看,一个体育项目能否成为奥运会项目、能否持久地作为奥运项目,归根结底是由各个项目内在包含的体育因素、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所决定。国际奥委会针对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问题,于2005年对现有28个奥运项目以及5个有希望进入奥运会的项目进行了评估,它的评估原则和标准也充分体现了体育、人文、经济这三个最关键的因素。
3.2.1体育因素的考量及标准在全球拥有众多的体育项目之中,某一体育运动能否作为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参加全球性的体育盛会,首要的条件自然是它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运动基础性、竞技性、普及性、科学合理性、运动的历史传承性与发展性等。IOC的OPC报告,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些内容:
1) 项目的历史和传统(HISTORY AND TRADITION)。
2) 项目在全球开展的普及性(UNIVERSALITY)。
3) 该项目在竞技场上的公正和透明度(TRANSPARENCY AND FAIRNESS ON THE FIELD OF PIAY)。
4) 该运动项目的发展情况(DEVELOPMENT)。
3.2.2人文因素的考量及标准1) 项目是否体现性别平等的人类价值取向(GENDER EQUITY)。
2) 项目是否体现关注生态环境影响的人类愿望(ENVIRONMENT)。
3) 项目是否有悖人类健康。
3.2.3经济因素的考量及标准1) 项目的直接经济收益。
2) 项目的媒体关注度。
3) 提高项目吸引力的努力。
4) 项目的奥运会运行费用。
3.3奥运会若干边缘项目和备选项目的奥运因素分析
3.3.1运动大项的普及程度1) 会员国数量。
2) 列入奥运会次数。
3) 奥运会资格赛参赛国比例。
4) 举办(或被列入)世界锦标赛次数。
5) 世锦赛资格赛的参赛比例。
如表5所示,作为奥运分项的水球项目,其会员国参赛比例最低,仅为16%。其后为跳水(25%)和山地自行车(26%),马术全能和体操的蹦床均为28%,花样游泳为29%。而现代五项和垒球大项也只有36%和44%。相反作为非奥运项目的高尔夫球的会员国参赛比例达到76%,其次为橄榄球(68%),空手道、轮滑和壁球项目依次为64%、57%、44%。可见,国际奥委会决定把上述5个非奥运项目作为奥运候选项目的做法是有依据的,并且会对目前奥运会的边缘项目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3.3.2运动大项及分项的社会关注程度1) 上届单项世锦赛购买电视转播权的国家数。
2) 申请媒体报道权的人数。
3) 有关的媒体文章报道量。
4) 比赛日的电视转播覆盖率。
5)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官方网站日均点击率。お3.3.3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财政状况1) 奥运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来自国际奥委会的分成收入。当然,仅仅依靠该项收入是不可能完全满足本项目发展需要的,本项收入在单项联合会年度财政收入的比例越高越说明该项目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不强。
2) 项目市场开发和电视转播收入。
国际奥委会的统计数据表明(表6),国际垒球联合会2000-2003年市场开发和电视转播收入为8万美元,仅占全部收入的1.7%;国际射箭联合会为28.63万美元,占5.8%,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为52.7万美元,占9.5%。上述3个联合会在该项统计数据上位列最后三位。而相同时限内非奥运项目国际橄榄球理事会市场收入达1.84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99.6%,表现出了极强的自我市场开发和营销能力,甚至超出了奥运项目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中该项比例最高的国际足联(87.9%)十几个百分点。而壁球的该项收入为72.68万美元,占其总收入的49.8%,空手道为28.72万美元,占25.8%。
4 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发展趋势
4.1奥运会项目设置的一般发展趋势
4.1.1奥运项目的总量将趋于稳定,并会出现小幅波动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基本思路,夏季奥运会项目规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保持在15~28个大项的弹性区间和300个小项的上限区间内。
奥运会规模的无限膨胀给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消极影响,控制和适当压缩奥运会比赛项目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奥委会的必然选择。在罗格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奥运“瘦身”计划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根据国际奥委会2002年墨西哥全会决议,今后一段时期奥运会的项目将严格控制在28个大项,300个小项,10 500名运动员的规模以内。不久前,棒球和垒球项目被取消了进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席位,这是继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缩减比赛项目后(马球成为了当时首个被裁减的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采取的第二次缩减比赛项目的重大行动,这无疑会在奥运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笔墨。由于无一备选项目能够入选伦敦奥运会,因此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大项上将出现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来的首次“瘦身”,回落到1996年亚特兰大的大项规模。
4.1.2基础项目、高经济关联度项目和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项目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奥运会的稳定项目田径、游泳以及举重、摔跤、柔道等重竞技项目,由于能够充分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元素,同时也是保持奥运会项目传统的重要体现。因此,这些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大项席位将会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足球、篮球等群众基础雄厚、观赏性强、商业价值高、便于进行商业化运作的项目是国际奥委会的奥运会商业化营销和运作的重要支撑,离开了这些有利于商业运作的项目,奥运会的营销计划将会大打折扣,奥运会的吸引力将受到大的削弱,因此,这类项目在奥运会的项目席位短期内将难以撼动。体操、跳水等项目体现和蕴含着美感和非暴力性等基本的人文精神元素,与时代呼唤的人文精神主题不谋而合,因此,能够反映和体现人文精神的奥运体育项目将会成为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奥运会保留项目。
4.1.3大项的变化将主要来自边缘项目和备选项目间的更迭
国际奥委会自2002年墨西哥全会后决定在每届奥运会后将对本届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实行评估,并投票决定该奥运项目的取舍。由于棒球、垒球、现代五项等项目在国际奥委会现行评估标准下的等级判定较低,因此,与棒球、垒球、现代五项等类似的奥运会边缘项目将会成为今后奥运会项目更迭的主要对象。而高尔夫、橄榄球、空手道、轮滑、壁球等在某些方面的评价等级超过现在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备选项目,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的奥运会比赛项目。
4.1.4小项的变化将更加体现男女均衡,女子项目的增加将会成为优先考虑的重点
男女项目均衡化将成为奥运会小项变化的重要考量因素。按照男女项目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在男女小项设立不均衡的项目中,适当增加女子小项或压缩男子小项将成为今后奥运会小项变化的主要趋势。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长野冬奥会前表示,进入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标志着女子体育的新纪元,我们将为此做出努力,凡要进入奥运会的项目,首先必须包括女子项目才能被考虑。北京2008年奥运会新增9个小项,其中女子项目占了6项,充分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
4.1.5经济性、观赏性强且适宜商业运作的项目将逐步取代不合时代发展的项目
随着奥运会日益社会化、商业化,项目设置规模已达到“阶段性临界点”,以及一些新兴非奥运项目的普及与发展等原因,奥运竞赛项目的设置将出现新的调整,经济效益好、观赏性强且适宜商业运作的项目,将逐步取代枯燥、单调,不适宜现代体育普及与推广的运动项目。其中富有观赏性、便于商业操作将是未来竞赛项目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
4.1.6基础项目仍将占据重要位置,但运动小项可能会略有减少
田径、水上项目作为现代奥运会成立以来的基础项目和保留拳头项目,在未来发展中将依旧占据重要位置。但随着项目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两个大项的某些小项将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减少。一些内容重复、观赏性不强的小项将可能被压缩。
4.2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几点建议
4.2.1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改革应充分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所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因此,对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大项应予以保留,并不断优化其分项和小项结构,使其竞争性和合理性不断增强。
4.2.2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改革要发展与经济密切关联的项目具有观赏性、便于商业化操作、有广泛群众性的项目进入奥运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奥运会,从而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无形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适当增加一些适合电视转播、观赏性强、能吸引观众的比赛项目的数量,可以提高奥运会的价值。另外,对普及较为广泛,而且在青少年中影响较大的体育项目也应保留或接纳。4.2.3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改革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项目人文精神无疑是当今时代呼唤的主题。保留和发展能够体现团队精神、美感、拼搏精神和非暴力的项目,无疑是体现奥运会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4.2.4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改革要发展重视生态保护的项目使国际奥运会成为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强捍卫者,使奥运会真正成为绿色奥运、环保奥运。
4.2.5奥运会项目的改革应体现出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应该考虑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全面性,兼收并蓄,吸纳更多的反映东方文化和文明的比赛项目进入到奥运会,这才能更好地体现奥林匹克主义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4.2.6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改革应体现出运动项目的类别和性别的均衡性
应该充分考虑运动项目性别的均衡性,对一些不利于女性开展的运动项目应加以限制。同时,在竞赛项目的类别上也应该体现出均衡发展的基本思想,使集体项目、个人项目、室内和室外项目、不同性质的大项等都能得到全面合理发展。
5 结论
お
1) 现代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2) 在奥运会发展史上,集体项目目前的数量未超过早期奥运会的设项规模,而个人项目和双人项目在数量上均有大幅增长,其中个人项目明显激增,尤以田径、水上两大项中的小项增加为最。
3) 从项目群类的角度看,田径、其他及体操类项目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水上、重竞技、球类项目所占比例呈增长态势。
4) 奥运会女子项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
5) 奥运会项目设置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事物。它既是IOC、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大众传媒、举办国等相关主体利益博弈的结果,又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6) 目前,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设项的考量集中在体育、人文和经济因素上。其中在体育方面主要考量项目的历史和传统、全球的普及性、比赛的公正和透明度以及其发展状况;人文方面主要考量性别平等、生态环境影响及对人的健康的影响;经济方面则侧重于项目的直接经济收益、媒体关注度、电视转播意愿、项目吸引力和项目运行费用等。
7) 在可预见到的未来,奥运项目将在总量趋于稳定的同时出现小幅波动。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设项规模将达历史新高,并可能会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波峰。
参考文献:
お
[1] Olympic Games Study Commission. Report to the 115th IOC Session,2003:10.
[2] 任海.论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影响.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5.
[3] 任海,主编.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134.
[4] Olympic programme commission. Review of the Olympic programme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on the Programme of the 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 BEIJING 2008.2002.
[5] 皮埃尔•德•顾拜旦.奥林匹克评论,1911:59-62.
[6] Olympic Games Study Commission. Report to the 115th IOC Session,2003:12.
[7] Nikolay Gueorguiev. Analysis of the Olympic Programme 1896-1996, Lausanne, Switzerland: Olympic Museum,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1996.
[8] Richard W. Pound. Inside the Olympics: A Behind-the-Scenes Look at the Politics, the Scandals, and the Glory of the Games. John Wiley and Sons Ltd,2004.
[9] John A.Lucas. Future of the Olympic Games.Human Kinetics Books, Champaign,Illinois.1992.
[10] Kristine Toohey and A.J.Veal. The Olympic Games: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CABI Publishing UK,1999:164.
[11] 徐伟军,等.武术进入奥运会设项方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46-448.
[12] 毛立力.现代奥运与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之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
[13] 吕韶钧,等.奥运会项目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项目改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
[14] Uriel Simri.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Wingate Institut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Netanya Israel, 1977:10.
[15] Wolf Lyberg.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Olympic Games.Olympic Review.2000,26(31):47.
[16] Yves-Pierre Boulongne. Pierre De Coubertin and womens sport.Olympic Review, 2000,26(31):23.
[17] Kristine Toohey and A.J.Veal. The Olympic Games: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CABI Publishing UK,1999:164.
[18] Official Report of the Berlin Olympic Congress, 1930:26.
[19] Gerber. Ellen. The American women in sport. Reading: Addison-Wesley, 1974:141.
[20] Uriel Simri.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Wingate Institut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Netanya Israel, 1977:1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