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来到茶山村
2008-03-30江涌贵
江涌贵
2008年1月9日,我应邀参加“淳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茶山会议旧址揭牌仪式”,又一次走进中洲镇茶山村这片红色的故土。
随着覆盖在牌上的红绸布徐徐揭下,也将我的思路带进73年前那段光辉的历史。
1935年1月初,浙西、皖南、赣东北的山区天寒地冻。在皖浙赣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担负着“北上抗日先遣队”重任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正在辗转跋涉,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险恶环境里已周旋了20多天。粮草缺乏,敌军围追,伤病员与日俱增,形势十分严峻。
1月7日,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经皖南休宁的桃林进入浙西开化境内钱塘江源头的龙门下。方志敏不顾自己连日征战的劳顿,强忍痔疮发炎的剧烈疼痛,坚持就地察看地形,并命令前卫部队在山口设立瞭望哨。当晚,抗日先遣队分别在丰盈坦、龙门下、大麦坞荒野山沟就地宿营。
北风寒峭,雨中夹着雪粒下个不停。方志敏在宿营地上,看到战士们大都还是穿着两个月前从赣东北苏区出发时的破烂单衣,被寒风冷雨吹冻得索索发抖,心里说不出有多难受。但敌军的紧追“围剿”,形势十分危急,方志敏只得又率领抗日先遣队由开化龙门下,忍着寒冷与饥饿,翻越荒无人烟的浙西千里岗,于1月8日清晨,又折回浙江淳安的樟村。当晚,红十军团指战员就在扎源、樟村、枫林坞等村宿营。
皖浙赣交界之处,山高林密,地广人稀,群众基础薄弱。抗日先遣队在这一带行军,因地形不熟悉,找不到可信赖的向导,给养难以筹集,伤员无法安置,弹药也得不到补充。红军战士只能钻深山、穿密林,整日风餐露宿,疲惫不堪。抗日先遣队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困境。
1月9日清晨,天还没有亮,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率领部队翻越海拔800多米高的毛山岗,来到坐落在半山腰的茶山村。接着,数千人的队伍径直沿山坡小道下去,出峡谷、过泰厦(村)、越“洞门”(浙皖交界处用石头砌成的石洞式的门,俗称洞门)、入歙县。行军中,红军发现歙县石门(地名)方向有敌军阻挡,故又退回,翻白际岭到安徽省休宁县的白际;再分别翻过项家山、石壁山、望岭山。下午4点多钟,红军重又回到淳安的茶山、半山、泰厦等村落。
回到茶山,方志敏忍着病痛与参谋长粟裕察看地形,准备在此安营休息,再图突围转移的打算。通过察看地形后,方志敏认为泰厦、半山、茶山三村,只有茶山村视野开阔,背靠山岗,有利于指挥作战,适宜抗日先遣队就地宿营,并且可以从当地群众中购买粮食补充给养。于是,就命令部队在这里安营扎寨。
茶山村,浙江淳安中洲镇(原余家乡)的一个号称一脚踩两省(浙江省、安徽省)三县(淳安县、安徽的休宁县和歙县)的小山村,依山坡坐落。
由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在茶山村弯弯曲曲的山道上,一些群众正慌乱地出逃,留在家里的只有极少数年岁大的老人。方志敏看到这一情景,赶忙追上一位老乡说:“老乡,不要跑了。”站在一旁的军团参谋长粟裕向这位老乡介绍:“老乡,不要怕,这位是我们红军首长方志敏主席,请你们不要跑,我们红军是不会伤害你们的。”
这时,方志敏站在一个土坡上,亲切地说:“乡亲们,不要害怕,你们姓方,我也姓方,叫方志敏,我们是本家,我们红军是保护老百姓的。”
这时,方志敏继续说:“乡亲们,我们是工农武装的红军,是中国共产党与苏维埃正确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抗日战争坚强的力量。我们担负着打倒国民党,挽救中华民族危机与争取独立自由,为解放全中国而奋斗的光荣任务,我们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工农大众谋利益、求解放的!”方志敏环视了周围的群众,接着又说:“乡亲们,我们红军刚到这里,你们担惊受怕,这是难免的,因为你们受了反动派的欺骗,反动派叫你们逃跑,让你们与红军不能见面。你们要知道,地主、豪绅、保安团对你们所说的话,那都是骗你们的鬼话。你们不要跑了,不要受他们的欺骗了,都各自回家做饭吧!”
方志敏的动员宣传,深深地打动了茶山村的村民,从而解除了他们的顾虑,红军也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帮助。很快,村民们为红军烧火做饭送开水,迎接亲人的到来。晚上,红军抗日先遣队在茶山村群众的帮助下,在茶山、半山、泰厦一带群众家中宿营。军团司令部、作战指挥所设在茶山村方氏宗祠内,方志敏与红十军团领导也都住在茶山村。
晚上8时,方志敏接到中央军区的电令。根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行动困难的情况,中央军区要求由皖南改向浙西南行动。方志敏获悉电令后,当即决定在茶山村召开一次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中央军区电令以及行军路线问题。这次会议,史称“茶山会议”。会议在茶山村方氏宗祠“敦睦堂”内后院举行。方志敏主持了会议,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委员及军团和各师主要领导刘畴西、刘英、乐少华、粟裕、王如痴、曹仰山、胡天桃、谭志刚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央军区关于红十军团转向浙西南活动的电令和分兵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自谭家桥之战后的20余天,先遣队虽经过大小10余战,但总是小战获胜,大战就退却,一路避战,陷于十分被动的困境。中央军区正是考虑到先遣队在皖南行动的困难,而电令部队向浙西南行动的。会上,军团部分同志主张化整为零,变正规军为游击队、变正规战为游击战,以摆脱困境,并提出了具体分兵作战的行动方案。然而,因部队长期行军作战,粮草缺乏,伤病员与日俱增,部队确实疲乏不堪,急需休整,且对大兵团返回赣东北苏区的困难及苏区变化了的敌我情况估计不足。
会上,参谋长粟裕首先发言:“根据中央电令,鉴于先遣队行动困难,4000余人的队伍,机关、卫生队、无线电队,坛坛罐罐、庞大臃肿,行动不能统一,调度指挥失灵,我们要认真研究整顿队伍”。政治部主任刘英接着说:“我认为部队行动缺乏周密安排,战士往返折腾,疲于奔命,掉队也较多,此外,部队给养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政治委员乐少华说:“我主张分兵行动,由粟参谋长、刘军团长率领一部到浙西南行动,我和刘主任留在皖南行动,其余同志随方主席回苏区。”军团长刘畴西则说:“我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全部往浙西南行动,不主张分兵。”
最后,方志敏说:“按照多年的斗争经验,我认为只要返回到苏区,总有办法可想。”方志敏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爱兵如子的气概,在生与死面前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在征得中央同意之后,率部进入赣东北苏区暂行休整。”
1月9日,方志敏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在茶山村度过一个不寻常的一夜。在淳安的地方党史上,留下令人难忘的一页!
1月10日凌晨,村民们冒着严寒,举着火把站在山路两边,站在房门前,依依不舍地欢送着红军,欢送方志敏。红军抗日先遣队离开茶山村,部队向位于怀玉山下的化(开化)婺(婺源)德(德兴)苏区进发,返回赣东北苏区。从此,北上抗日先遣队结束了为期50天的皖南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