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界历史意义

2008-03-29傅汴玲李乐刚

中州学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中华民族

傅汴玲 李乐刚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必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世界产生巨大、全面和深刻影响的一件大事,其所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将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112—03

根据我们党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到本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下简称“复兴”)。“复兴”是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它必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世界产生巨大、全面和深刻影响的一件大事,其所带来的影响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将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和超越性,具有极其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首先,像中国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国度在长期的极度衰败之后能够在历史文化不中断的情况下实现复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人类文明史中,许多古老的文明都发生过重大的历史断裂甚至消亡,其文化共同体的延续均为外力所中断而没能直接留存下来。只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从未被外来力量所中断而一直生存并绵延至今。古老的中华民族能在历尽劫难之后保持历史文化传统不中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复兴,这一堪称奇特的历史现象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它充分显示,中华文明不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不断培育和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凝结而成,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历经磨难而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强大的精神支撑,“复兴”才必定会得到实现。

反过来,“复兴”的不断向前推进直至最终实现,又必定会促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扬光大。复兴的中国必将禀承古代中国的开放传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与世界其他各种文明广泛交流、相互借鉴,充实、改进和提升中华文明的现代内涵,经过综合创新,真正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新文化。中华文明将创下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同时,“复兴”无疑也是对现存不合理的世界文化格局的有力冲击和修正。它必将改变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意识不断膨胀所造成的文化结构失衡,使中华文明摆脱长期以来受鄙视、受压抑的地位,使古老中华文明的传统和价值再次得到肯定。中华文明将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与西方文明体系迥然不同的文化景观,以东方的方式体现着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不仅表现为维护民族文化主体性、反对外来殖民文化的整体自觉,尤其表现为开创世界各国文化和人类各种文明平等交流、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纪元的伟大探索。

其次,“复兴”将从根本上改变占世界五分之一人类的中国人的命运,并将使中华民族能够像他们的先人那样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疯狂掠夺,由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旧中国经济始终无法发展起来,长期处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由此造成中国人民普遍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那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总体而言,甚至连最基本的衣食温饱都无法得到满足。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家多灾多难,人民同样也是多灾多难。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建立时曾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①这主要还是指政治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获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了反动阶级的统治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人民获得了自由和解放。现在看来,这个“站起来”的任务并没有最后完成。而只有再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复兴”,中华民族才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综合国力的世界较量中完全“站起来”。也只有到那个时候,才能说中国人“站起来”的任务最后完成了。“复兴”将从根本上改变十多亿中国人的面貌和命运,这本身即是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

中国是一个大国,应当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这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多次表达过的一个愿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声。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如果中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就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南北问题方面尽更多的力量,那就真正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找到了一条出路。毫无疑问,“复兴”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复兴”开辟了落后民族和落后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代表了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趋向、新突破和新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如何选择自己道路的方法性借鉴;“复兴”使中国有能力在诸如参与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援助受灾害打击的国家和地区、防止核扩散、对付国际恐怖活动和国际贩毒活动等全球责任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在诸如海洋、太空、大气层和南极洲等全球共同问题上分担更多的责任;“复兴”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居于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一个发动机和火车头,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带动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复兴”还必将造就出一大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人文艺术和体育等各个领域的世界级的大师和巨星,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总之,“复兴”的历史价值绝不仅仅表现为中华民族自身的创业兴邦,更表现在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上。

再次,“复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并必将有力地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许多西方分析家认为,中国的兴起会动摇现有的世界秩序,甚至有人认为会对世界造成威胁。其实,这种观点或疑虑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中国衰败得太久了,经过千辛万苦才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我们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底子薄,人口多,可谓问题成山。为了专心致志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太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了。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渴望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不会去谋求地区和世界的霸权,中国的发展也不会妨碍任何人,更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的秩序也不例外。现有的世界秩序既非从来如此,当然也不会永远这样下去。不变只是相对的,发展和变化才是绝对的、必然的,问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朝着坏的方向变化而已。中国的复兴,不仅是中华民族之福,而且肯定也是全人类之幸。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走上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必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整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人类将变得更加有希望。中国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符合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中国的发展和复兴,不但不是对世界的威胁,反而是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关于这一点,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都看得很清楚。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早在1996年的一次演讲中就认为:“一个人口达13亿、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在2020年接近美国四分之一的繁荣国家,肯定会比一个贫穷而动荡的有13亿人口的国家对全世界更有利。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的成长将为西方提供机会。”“中国和东亚的复兴将使世界再现蓬勃生机。”②可以预见,在21世纪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一极,复兴的中国将以其日益雄厚的国力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大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繁荣和昌盛的新世界。

最后,由于“复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推进和实现的,因而必然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复兴。

20世纪曾经是社会主义在全球凯歌高奏的世纪。然而,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遭到了空前未有的严重挫折。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失败论”一度甚嚣尘上。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里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对于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和信仰社会主义的人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使人们从社会主义在中国欣欣向荣的发展中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复兴的希望。邓小平同志曾经坚定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③“中国稳住了,而且实现了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显示出优越性。”④“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才是大变化。到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⑤“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⑥“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⑦“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⑧回顾这十多年的历史,中国正是沿着邓小平同志所预言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复兴”不仅仅只是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它还关系到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将其提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的高度。纵观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全部历史进程,都是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推进和发展的。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长期的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在,我们有党制定的实现“复兴”的宏伟蓝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指引,有近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积聚的综合国力作基础,举全中华民族之力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复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既是对“复兴”的正确道路选择,同时也是对“复兴”的正确性质规定,因而“复兴”进程中的每一个胜利,都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复兴”的最终实现,必然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挫折中复苏,从低谷走向新的高峰,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到本世纪中叶,当中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主义必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社会主义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向往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将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走向复兴。⑨

注释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6页。

②李光耀:《中国和东亚复兴使世界再现蓬勃生机》,《东南亚南亚信息》1996年第21期。

③④⑤⑥⑦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0—321、320、143、320、346、225页。

⑨参见李乐刚:《论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江汉论坛》2004年第1期;陈立旭:《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特点》,《江汉论坛》2001年第1期;范晓晔:《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江汉论坛》2006年第7期。

责任编辑:海 玉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中华民族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