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东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2008-03-29

中州学刊 2008年2期
关键词: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刘 燕

摘 要: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角度来分析,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规模、外资对贸易的贡献、外资对固定资产形成的影响和对工业发展的贡献、外资对财政收入及就业的影响四方面均存在很大距离。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东部地区经济中的主要成分,该地区正在成为外资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东部地区正处于利用外资的拐点,即更加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而非数量。而在中部地区,外资在经济中的成分占比并不高,仍处于利用外资的初级阶段,对经济的影响力还比较小。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仍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051—03

投资和进出口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中国经济在改革之初由于资金短缺,制定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政策。20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外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1990年,外商投资工业产值在中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28%,2002年高达33%。1981—2000年,在中国经济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中,大约有2.7%来自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或间接贡献。但是,外资投入在中国的地区分布并不均匀,东部地区吸纳的外资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90%以上,而中部地区这一比例不到10%。东中部地区在利用外资领域的差异,已经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对中东部地区利用外资进行实证分析,以其找出差距,扩大中部地区吸引外资的规模,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利用外资规模比较:东部高于中部

东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方面的差距首先表现为规模差距。到2005年底,全国外商投资企业260000家,其中,东部地区206083家,占全国的79.26%;中部地区16794家,占全国的6.5%。全国外商投资总额14640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11579亿美元,占全国的79.21%;中部地区1039亿美元,占全国的7.1%。全国外商注册资本6319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5110亿美元,占全国的80.87%,中部地区421亿美元,占全国的6.66%。这些数据显示了东中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巨大差距。

东西部地区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差距可以作为解释两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变量。为什么外商更愿意投资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不热心于投资中部内陆地区?从投资者的立场出发,在国外投资与在国内投资相比,国外生产会产生很大成本。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出发点。如果一个公司想在外国投资,它必须有降低这种成本的优势。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存在很大的要素禀赋差异,所以,我们权且借用国际投资理论以解释地区间的投资差异。根据约翰•邓宁(1977,1981)提出的国际生产折中论,企业如果要开展对外投资,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所有权优势:企业必须拥有一些特殊的产品或产生工艺,使它能够在国外市场上获得优势。这是由知识资本产生的,它可以很容易地被输送到国外生产企业,并且具有可以在不同生产企业同时发挥作用的共同投入效应。二是区位优势: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支持它到国外去生产,而非集中在国内。它取决于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的成本和质量、运输成本、通讯成本、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干预的程度和范围、金融制度和商业惯例等。三是内部化优势:企业必须有理由支持它利用内部的所有权优势,而不是向外国公司提供许可或出售产品或工艺。东中部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差距表明在这三个方面,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如东部有比中部更高素质的劳动力,有更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有更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更高的政府施政效率和更低的干预程度等等,所以能吸引外商投资。而投资与发展是互补的,由于有优势,所以吸引外商投资,外商投资反过来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相对缺乏这些优势,对外资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难以大量利用外资。

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贸易的贡献:东部地区面临质变,中部地区在量变之中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产生最深刻影响的领域莫过于对外贸易。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投资和对外贸易扩大了总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这点。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之比)也逐年提高,2004年达76%。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与中国的总进出口额保持同步上升趋势。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9.91%,到2005年已经达到58.5%,成为中国进出口的主要力量。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外商投资对中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影响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从进出口额看,东部地区外商企业进出口额占当地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51.9%增加到2005年的61.4%,增长近10个百分点,并且一直保持在50%以上;中部地区该比例则一直处于27%以下,且出现了一定波动,由2000年的26.6%下降到2004年的22.9%,2005年又增长到26.2%。说明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对当地进出口额有很大的贡献,极大推进了东部地区的开放,而中部地区这一贡献则较小且不稳定。

第二,从出口额看,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当地出口额从2000年到2005年出现了很大变化,由60.6%下降到39.1%,下降近22个百分点。这一变化结果说明东部地区外资投资企业对贸易收入贡献下降。这可能源于:一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国内市场购买能力日益增强,导致外资企业销售重心由国际市场转为国内市场;二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逐渐消除,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外资企业在国内销售条件逐步放宽,更强化了外资企业的本土意识。总而言之,这应该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及政策效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中部地区这一比例虽然有一些波动,但整体上是增长的,由2000年的20%上升到2005年的28.8%,表明中部地区外资企业对本地贸易的贡献在增长。

第三,从进口额看,东部地区进口额呈上升态势,由2000年的53%上升到2005年的60.8%,增加近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该比例则依然出现较大波动,由2000年的40%降低到2004年的28.6%,再上升到2005年的35.3%,表现出不稳定性。作者认为这个结果仍然表现出地区开放程度的区别和外资投资战略变化。体现东部地区更高的开放程度和外资对经济更强的影响力,以及由原来的“投资——生产——出口”,转向现在的“投资——进口——生产——销售”,东部成为更重要的生产基地。而中部则延续了既往的“投资——出口”模式。虽然对进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影响路径需要更详细分析,但仅从数据层面看,进口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是积极的,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则不确定。

三、外商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及对工业贡献:东部大于中部

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是评价利用FDI业绩的重要指标,它常常被用以考量对投资或技术升级的贡献。因为固定投资是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同时也反映对资本积累的贡献。2005年,全国外资投入占固定资产之比是4.2%。其中,东部地区全部固定资产投资50551.8亿元,外商投资3050.2亿元,占该地区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外商固定资产投资453.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7%,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差别很大。说明东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更重要的地位,形成的生产能力和对GDP的贡献高于中部地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所引起的作用也大于中部地区。

从对工业的贡献考察,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所以,我们主要用反映产出和利润的工业指标来比较中东部外资投入的差异。2005年,东部地区“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69952.01亿元,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为3793.87亿元,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只及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8.44%;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为17488.92亿元,中部地区为1193.87亿元,中部地区只及东部地区的6.83%,东部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中部地区高43795.07元,说明外资在东部投入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高于中部。东部工业总产值和产出的利润率均高出中部两倍以上,东部外资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年人均比中部地区高出43795.07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外资在制造业中投入的生产效率和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率来讲,东部地区整体上高于中部地区。结合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若任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将不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越发不平衡,差距会越来越大。

四、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和提高就业率的贡献:东部大于中部

税收和就业通常是我们考察外资对经济贡献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年东部地区“三资”企业主营业务税金与附加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5.7%,中部地区“三资”企业主营业务税金与附加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12.7%,东部比中部高出13个百分点。考虑到对外资的税收激励措施,如土地优惠、税收减免、退还增值税等因素,外资对当地财政收入的贡献更凸显中东部地区的差距。从就业情况看,2005年,东部地区“三资”企业就业人数为1683.6万人,占本地区全部就业人数之比为76.8%,中部地区“三资”企业就业人数为90.3万人,占本地区就业人数的12.6%,东部比中部高出64.2个百分点,存在极大差异。

形成这两方面差异的根源在于利用外资的规模差异。利用外资越多,相应所缴纳的税收及提供就业机会就越多。一个新企业的建立或者企业扩张除了纳税之外,生产过程需要劳动投入,包括体力劳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相应增加新的就业岗位,所以伴随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提供工作岗位随之增加,这就是就业的增长效应。虽然也存在就业的替代效应,即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需要的工人数量减少。但是,由增长效应到替代效应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一定规模基础上的积累。所以,中东部地区这方面的表现说明两个地区在利用外资规模上的距离。分开而论,对东部地区,应该是更重视利用外资的质量,因为在量上已经有很大积累,也很难再有突破;对中部地区而言,则要继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因为,第一,中部利用外资的规模本来就不大,存在较大提高空间;第二,中部地区劳动力密集,劳动力素质偏低,为更好缓解就业压力,既需要利用高新技术的外资,也可以吸纳技术含量较低的外资。所以,在量上的提升是可以实现的。而提高就业率,增加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

五、总结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中东部地区在利用外商投资上的巨大差别。外商投资已经成为东部地区经济中的主要成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些数据及指标显示,东部地区正在成为外资企业重要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该地区正处于利用外资的拐点,进入利用外资的新阶段,即更加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而非数量。对中部地区而言,外资在经济中的成分占比并不高,仍处于利用外资的初级阶段,对经济的影响力还不是决定性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仍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首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王玉宝.FDI与我国产业安全的辨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6).

[2]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效益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9).

[3]潘镇,鲁明泓.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J].世界经济,2006,(2).

[4]潘金娥.在东亚的外国直接投资;经验与事实,国际研讨会综述[J].国际经济评论,2005,(1,2).

[5]高铁梅,康书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2006,(4).

责任编辑:伊 人

猜你喜欢

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