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词素作为中医术语的翻译单位

2008-03-24

中国科技术语 2008年1期
关键词:词素

罗 枫

摘 要:通过回顾词素层翻译的历史,探讨此法在中医术语翻译规范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提出由于词素层译法是实现中医术语标准化的科学翻译方法之一,可以把词素作为中医术语的翻译单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这种方法译出的术语更符合科技术语的形式要求。

关键词:词素,词素层翻译,中医术语,翻译单位

Abstract:By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morpheme level translation and discussing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s translatio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morpheme level translation is one of the scientific translation methods to arrive at standardiz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y. Most notable is its advantage in ensuring that translation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terminology. Therefor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morpheme may be used as the translation unit when we translate TCM terms.

Key Words:morpheme,morpheme瞝evel translation,TCM terminology,translation unit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逐渐走向世界,中医翻译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医翻译面对的群体不再局限于外国人,国内的中医学者以及近几年各中医院校中医英语专业的师生,都需要了解中医英语和中医翻译。中医术语的翻译能否统一、标准化,取决于中医术语翻译的方法是否科学。目前,根据国内外中、西医翻译的经验,有五种方法可以成为实现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科学方法:西医词借用法、词素层翻译法、约定俗成法、回译法( back瞭ranslation) 和音译法(transliteration)。近年来,词素层翻译以其可找到英语对应成分,译语科学,符合科技英语构词法和易于规范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中医翻译界的关注。下面拟讨论以词素作为中医术语翻译单位的可行性。

一 词素层翻译的定义和西医词的构成特点

词素是构成词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词素层翻译就是利用英语中的词素(前缀、后缀、词根) 和连接元音字母o(偶见用i) 创造新词的一种方法。翻开任意一部英语西医词典就会发现,西医词汇有70%是由前缀、后缀、词根和连接元音字母构成。例如,hysteromyoma (子宫肌瘤)是由hystero (uterus 子宫)+myo (muscle 肌肉)+ma (tumor 肿瘤)构成;hepatosplenomegaly (肝脾肥大) 是由he-pato (liver 肝)+spleno (spleen脾)+megaly (enlargement 肥大) 构成; electrocardioscopy (心电图检查) 是由electro (electricity电)+cardio (heart 心)+scopy (examination 检查) 构成。

二 词素层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位将词素层翻译引入西医术语翻译的是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ocrates)。他把希腊语作为词缀、词根用来翻译英语医学术语。其后,又有罗马人仿效他的做法,用拉丁词素翻译英语医学术语。正因为这个原因,同一个医学名词,英语词素来源往往有两个:一个希腊,一个拉丁。例如,blood 就有hemo埠蚳emato玻 uterus 就有hystero埠蚼etro玻籲ose 就有naso埠蛂hino驳取W钤缃词素层译法用于中医的是17 世纪的荷兰人Dane Jacob Booudt,Buschof H. 及Rhijne W.。他们翻译了一定数量的中医术语,其中一部分到目前为止还被人们广泛使用着。例如,他们将“针刺”和“艾灸”二词分别译成“acupuncture”和“moxibustion”。“acupuncture”是由前缀“acu :neddle ( 针) ”和后缀“瞤uncture :penetrate (刺) ”构成;“moxibustion”是由前缀“moxi (艾) ”和后缀“瞓ustion :burning(燃烧)”构成的。这两个译名是最早被译成英语的中医名词,也是被西方人广泛接受的两个译名。这种利用希腊-拉丁词素翻译命名新医学词汇的方法一直延续下来,至今仍然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地使用着,足以看出其实用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事实上,现代医学新术语层出不穷,词素层译法功不可没。自从工业革命,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新术语不断涌现,正因为有了词素层译法,这些新名词才得以及时地翻译命名并被纳入现代医学术语词典。这种利用英语固有词素组合创造新名词的做法仍然值得今天从事中医翻译的人学习。

随着中医的国际化,中医术语翻译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李照国认为,中医术语翻译的标准化应遵循民族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1]。杨伊凡认为,中医术语词翻译的标准化包括保持中医特色、词能达意、简洁明了、习惯用语、专业化、形象化和约定俗成等[2-3]。侯灿认为,英译中医术语规范化包括中医术语理解规范化和英译词表达规范化[4]。所谓英译词表达规范化,即用词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关于英译中医术语标准化的方法,李照国提出,应将中医翻译单位确立在“词素”层上比较恰当[1,5]。词素翻译法借鉴西医语言的构词法来翻译一些中医术语,将译语和源语在词素水平上实现了对等,既有中医特色,又能为外国人所理解,使“民族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得到了完美体现。又据李照国等的研究,采用词素层翻译法翻译中医术语不但简洁规范、科学性强、交际能力强,而且信息密度高[6-8]。如:“里虚”译为endopenia (其中endo 里;瞤enia虚) 要比internal deficiency 更为简洁。因而可以说,该法基本上符合英译中医术语规范化原则。侯灿引用Porket 观点,认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应包括: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根据上下文灵活翻译(flexible translation adapted to the context) 和规范化翻译(normative translation) [4]。与直译相比较,Porket 更主张采用规范化翻译法,强调用拉丁语创造新词,并希望大家都加以使用从而使其规范化。所谓用拉丁语创造新词,与词素层英译中医术语的说法应该是相符合的。余文海提出中医英译标准的具体方法,其中涉及按照英语构词法将英语、拉丁语、希腊语或意大利语的词根、词缀合成一个新词,认为该译法用来翻译没有英文对应的中医术语具有广阔的前景[9]。吕刚认为,造词法是利用已有的词素按构词原则生成新词的方法,包括:词缀法、合词法和拼缀法。该法使英译中医术语更精确[10]。还有观点认为,中医病名的翻译可以仿照相应的西医病名的译法来表达。不但语义上能清楚地表达病名的意义,而且结构也十分简洁[11]。这种译法与同类西医病名的译法相符,为中医病名的翻译规范化建立了可遵循的标准。可见,采用词素层翻译应该是中医术语翻译规范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 中医术语翻译的问题及词素层译法的优点

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的最大问题是释义性翻译。不管是直译或意译,其结果都是译语太长,不符合科技术语的要求。例如,风热头疼、宫寒不孕、肺虚咳嗽在许多词典里被分别译为headache due to pathogenic wind and cold,sterility caused by coldness of the uterus 和cough because of asthenia of the lung。先不管译文是否准确,单从译语形式上看,与英语医学术语的形式格格不入。翻开英语医学词典可以看出,从结构上看,英语医学名词基本上有三种形式:①n.;②adj.+n.;③n.+of+n.。也就是说,要么是单一性名词;要么是一(几)个形容词加一个中心名词;要么是一个名词加介词of 再加一个名词。根本看不到有介词短语“due to”“because of”,更看不到过去分词“caused by”出现。

从语言学和翻译学来讲,科学的标准化的中医术语的英译形式要语义准确(semantically precise),词形简明(morphologically concise),符合现代科技术语的机制(structu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formation and usage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erminology)。如果把以上三个中医术语改用词素层译法,则其译文如下:风热头疼anemopyretic headache、宫寒不孕hyster of rigic sterility、肺虚咳嗽pneumasthenic cough 。可以看出,用词素层译法译出的中医术语完全符合英语现代医学术语的形式要求;与科学的标准化的术语的翻译标准一致;避免了因释义性的直译、意译所造成的译语冗长的缺陷;消除了因译语不当使外国人对中医产生的隔膜感和排斥感。因此,可以勇敢地作这方面的尝试。事实上,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努力和工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李照国在他的著作《中医翻译导论》后面附有十多页词素层翻译的若干中医术语。另外,李照国在1997 年出版了《汉英中医药大词典》。在这部词典里,他大胆采用了词素层译法,翻译了大量的中医术语。

四 早期元素名翻译的启示

其实,利用词素层翻译命名新术语的做法在中国早有前例。中国早期的化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名时就采用了这种译法。不同的是,他们所创造的是汉语化学名词。过去,中国化学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的局面。汉语里没有现成的一套词汇供翻译工作者使用。因此,他们就从英语医学词汇的词缀、词根得到启发,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以及形声字等特点,为汉语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元素周期表中诸元素的译名。首先,根据“音”或“意”在汉语中挑选一个字(相当于英语中的词根) 来翻译相应的一个英文元素名;然后,再在这个汉字前加上一个表示该元素性质的偏旁(相当于英语中的词缀)。这样,一个元素的汉语译名就被创造出来。例如:气体类的元素,在其译名上方加上“气”字旁,如氢、氧、氯等;金属类的元素,在其译名前加上一个“金”字旁,如钐、铷、钋等;非金属类元素,在其译名边加上一个“石”字旁,如硼、碘、磷等。早期译者创造的有关元素译名的新词很快就被大众接受。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新创造的词完全符合汉字的构成机制,因此才没有被汉字系统所淘汰,反而很快被接受。今天在翻译中医术语时,同样要重视英语医学术语的构成机制。事实上,目前所翻译的中医术语不能被外国人所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忽略了英语医学术语的构成机制。这应引起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五 结语

纵观词素层翻译的应用历史,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在翻译命名新科技术语方面有着其他翻译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符合科技术语的形式要求。这对解决目前中医术语翻译中存在的译语冗长的缺陷提供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方法。因此,在翻译中医术语的时候,不妨考虑以词素为翻译单位。然而,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译名统一。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在使用词素层译法翻译中医术语时,一定要把握适度,不可过度使用。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参 考 文 献

[1]李照国. 中医翻译导论.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136,150-154;239-252.

[2]杨伊凡. 中医术语英译浅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 (9):559-560.

[3]杨伊凡.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讨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 (6):569.

[4]侯灿. 中医术语英译问题的商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1):46-49.

[5]李照国. 关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思考.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3):144.

[6] 李照国,周杰,王得奎,等. 中医基本理论术语英译探讨(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 (6):370-373.

[7]王朝辉,贾若君,孙阿萍,等. 西医语林是中医术语翻译的宝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 (10):785-786.

[8]罗磊. 中医常用术语层面英译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 (8):627.

[9]余文海. 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术语英译的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49.

[10]吕刚. 试论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10):627.

[11]王朝辉,林岩. 中医因果关系病名的特征及其翻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12):749.

罗枫:泸州医学院外国语学院,646000

猜你喜欢

词素
派生词分解加工模型视域下英语词素意识的培养
基于词素解构的高中英语词汇扩充方法分析
从词素来源看现代汉语词素同一性问题
词汇识别中歧义词素语义加工:ERP研究*
英汉新词成分词素化对比研究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关中方言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
简缩造词与现代汉语词素义的衍生
浅谈语素和词素
关于日语的「連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