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的关联转换与诗意的生成

2008-03-24杨景龙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2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海鸥浪花

杨景龙

无题

写诗的人从海鸥身上找灵感

海鸥却忙于从浪花里找鱼

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转换,是诗意生成的有效手法。唐诗如“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宋词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现代诗如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当代涛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等,都是运用意象之间的关联转换手法,生成诗意的佳句名篇。艾青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亦是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转换,若用箭头标示出来,即是:“灵感←海鸥←诗人←→海鸥→浪花→鱼”。

这种表现手法生成的诗意是多向度的。对这首小诗,至少可作如下三种解读:“从海鸥身上找灵感”的诗人是审美的,超越的:“从浪花里找鱼”的海鸥是实用的,功利的:诗人与海鸥看似相连紧密,实则相互疏离,并无实质关系。这是一种解读。

诗人与海鸥各有所求,各取所需,你忙你的,它忙它的,诗人看海鸥翩飞触发写诗灵感,以为海鸥只是在优美地飞翔,那美的飞姿是给他赏看的,却不知海鸥在浪花里飞上飞下是为了找鱼充饥。诗人与海鸥各自的忙碌,构成对比,且包含着几分幽默、善意的反讽意味。这是又一种解读。

诗人仅仅以赏景看客的身份观赏海鸥,是很难理解并写好海鸥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只有设身处地像海鸥一样,辛勤地“从浪花里找鱼”,体验海鸥为生存而劳碌的艰难,才有可能写好海鸥。诗人在这首小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文艺观。这是关于此诗的第三种解读。

古人有言:“作者之意未必然,读者之意何必不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诗人帕斯也说:“每一个读者就是另一首诗”。此诗究竟作何解读,还需要每一个读者,自己给出说法。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海鸥浪花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浪花一朵朵
保护海鸥蛋
厚重感
万鸟岛
浪花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浪花
海上浪花
爱美的小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