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出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天地
2008-03-18冒北林
冒北林
2006年,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化学新课本评优课活动,其中的一个课题是“酸碱指示剂的探究”。课本设计了一组“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活动与探究”,在按课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准备时,我发现“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设计与操作并不难,但按课本设计找到合适的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花瓣和果实却成了问题。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问题,如实验仪器不足、药品不全、许多实验受季节性影响等,而当教学实际情境与课本要求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往往选择了放弃,通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用标准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模子”来框住学生。但这次是评优课,实验不能放弃。这样,我们只能从城里花店购买鲜花来做实验。事后我想:一枝玫瑰5元,20枝就得100元,如果每次做实验都用鲜花的话,那得花多少钱?而且,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6个“演示实验”、9个“学生活动与探究”和10个“家庭小实验”,这些实验所涉及的化学用品如果都花钱买,我们将根本无法承担这部分花销。于是,寻找化学实验替代品就成为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把这些实验的设计和教法拿到化学组内进行研究,并申报了课题“利用农村资源节约化学实验成本的研究”。
研究从寻找制取酸碱指示剂的替代品开始。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可以替代鲜花来制取酸碱指示剂的物品很多,完全可以借助于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动学生来寻找。于是,我就将“花儿的颜色”的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放学之后去寻找。同学们对此兴趣很浓。第二天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带来了很多植物的叶、花、果实,如木槿花、月季花、一串红、扁豆花、苹果、红萝卜、卷心菜,以及各种各样颜色的树叶等,而找得最多的却是平时对化学不太感兴趣的几个男生。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将这些植物的叶、花、果实按实验设计的要求一一进行初步实验,果然发现它们有很多可以作为制取酸碱指示剂的替代品。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对课本中实验设计过程进行改进,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学生怀着极大兴趣进行药品、仪器的准备、选择、制作、安装,思维极其活跃,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围绕实验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尽可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手脑并用。例如,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在学生理解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后,我就布置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小石子、鸡蛋壳、贝壳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用来替代大理石和石灰石,平时吃的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可以代替盐酸。在此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小石子与食醋反应、鸡蛋壳与食醋反应、贝壳与食醋反应、小苏打与食醋反应等多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制取得到了二氧化碳。
类似以上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我们还做了很多。改进后的实验设计让课堂回归到农村生活世界,打破了课程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不再让学生机械地“照方抓药”,使学生摆脱了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实验过程变繁琐的演示实验为简单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既便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发现化学实验替代品,既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又解决了农村实验经费不足的困难。
新课本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毋庸置疑,但由于课本编写者所面对的师生、教学条件和环境等都是虚拟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因此,常常导致教学实际情境与课本要求发生冲突。这时,我们只有在理解课本所反映的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吃透和领会课本的意图,因地制宜,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才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