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麟祥: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梦人
2008-03-18何文晖
何文晖
在布置简单、整洁的办公室里,阳光从玻璃窗照射进来,大家微笑着落座后,我们聊了起来。2006年,一本关于赵麟祥校长的事迹和教育思想的专著——《追寻教育理想的人》出版。我们想知道赵校长的教育理想是什么,这些年他走过了怎样的追寻教育理想之路,近来,他的教育思想有些什么改变。
在采访的过程中,从赵校长炯炯有神的目光中和明了适切的语言中,人们感到了他对教育之理想的醒察和追寻。从教师到校长、书记,对教育他有很深的感悟。他认为,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在教学中、在活动中引导、启发和帮助,让学生成为成功的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校长要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发展、创新的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使他们有幸福的教师生活。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学生享有教育资源、空间和教育质量、成果的公平,社会发展要求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在书的彩页中,我们看到了赵校长打乒乓球时的风采,看到了不同时期的精彩剪影……一路走来,在学生的快乐健康成长、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中,赵麟祥校长不断追寻和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正因为对教育理想的追寻与实践,我们的教育才如春天般温暖、生机勃勃。
在天津的普教圈儿里,赵麟祥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18岁初为人师、担任大队辅导员,而后进入滨江道中学教书,到前不久从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领导岗位上退休,近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有两件事情在天津教育界传为佳话。一是担任滨江道中学校长期间,他将这所普通学校办成了首批市级“三A”学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校,创造了名噪一时的“滨江现象”,被称作“赵麟祥之谜”;二是1998年赵麟祥以56岁“高龄”被调到二十一中学任校长,开始了艰辛的“二次创业”,为这所百年名校打开了一片新的发展天空。
在47年教育生涯中,赵麟祥23年当教师,24年搞管理,始终怀揣着坚定的教育理想,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我的理想是实现这样一种教育——就是创办一种把每个人的潜能都挖掘出来的教育,提高每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句话,依照社会的发展和人的需要创办教育,提升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赵麟祥在做一个助人成功的校长。当我们研究和剖析赵麟祥的成功办学之道时发现,是创新和超前的意识让他总是能够抢占育人制高点,是执著与坚持使他保持站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最前沿,做到“先人一步处处赢”。在赵麟祥追寻自己教育理想的人生道路上,创新和超前,执著与坚持,如同双翼,让他展翅飞翔,在自己的人生中书写了一段动人的教育传奇故事。
一
1983年,正在担任滨江道中学政教主任的赵麟祥被上级任命为校长。当时的滨江道中学是和平区教学成绩较差的薄弱校之一。这样一所学校想要有所突破、进而实现发展,难度太大了。看着领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好强而又喜欢挑战的赵麟祥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了。
滨江道中学地处天津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滨江道,学校地方小,办公环境简陋,连个像样儿的操场都没有,能维持现状就不错了,要想提高办学质量、取得新的发展谈何容易。可是赵麟祥积极开动脑筋,下定决心要搞出特色来,让学校走出低谷。
他多次在全体教师会上说,“时代发展了,教育也必须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按照时代的要求,为学生创设既紧跟时代节拍,又让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学生对学习没兴趣,赵麟祥就想在课堂教学领域里开展“多媒体教学”实验,运用电化教学把学习内容枝节演示给学生看。赵麟祥是物理教师出身,电化教学是内行。演示需要投影仪,他自己画图,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靠着一股爱钻研、能吃苦、有韧劲、不服输的劲头,滨江道中学在全市第一个实现了电化教学,每班都安上了课桌式投影仪。学生们感到新鲜,对学习有了兴趣,课业负担减轻了,成绩也都有了提高,学校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正是因为在电化教学方面先行了一步,所以当教育局决定出资30万元装备一个现代化学校时,滨江道中学理所当然地被选中了,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声像辅助教学六大系统”进课堂。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赵麟祥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于是,他果断地组织几路人马北上南下,学习各地的经验。当看到上海尚文中学的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搞得十分红火、学生乐在其中时,他想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只有当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体验到快乐时,他们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回到学校后,他结合滨江道中学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了“发展兴趣,培养特长”系列活动方案。而后,他又从上海闸北中学的“成功教育”中受到启示,在滨江道中学成立全市首个专门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开办的“宏志班”。在天津市岳阳道小学推出“三结合”教育经验后,赵麟祥又虚心学习,组建了学校的“教学改革专家团”。这些年,市里组织的报告会他一场不落,经常阅读教育书刊,目的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在这种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赵麟祥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办学思路。他从校情、师情、学情出发,坚持走自己学校的路,办出体现时代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学校。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赵麟祥想尽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场地小,他就内部挖潜,外创条件,每天第一节课后利用早上商户开门之前把课间操放到了滨江道上做,把体育活动挪到附近的新华路体育场,把素质教育基地搬到蓟县下营中学……这个连操场都没有的滨江中学居然在全区中学运动会上连续八年勇夺冠军。
在办学精神上,根据学校当时的情况,赵麟祥倡导以小见大、以劣胜优,把差异当作机遇,将不足视为动力,形成了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自信乐观的“滨中精神”,寻找到适合滨江道中学的办学道路,不断发展跨越。
赵麟祥对教师们说,我们是普通的初中校,但是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流的环境,让环境说话、环境育人。一走进滨江道中学,首先看到的就是“会说话的墙”,从一楼到三楼,一楼一个主题,都在进行无声的教育。
当时,为了追求升学率,很多学校都有早自习、晚自习,恨不得把学生的时间都占上。滨江道中学却取消了早自习,利用教室内先进的音响系统放《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等世界名曲,用高雅的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午也没有午自习,而是组织革命歌曲大家唱,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爱好,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1年过去了,正是有了这份创新和超前的意识,滨江道中学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199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初中校、市级电化教学先进校,一下子摘掉了落后的“帽子”;1996年成为天津市首批“三A”学校,是其中唯一的一所初中校,也是唯一的普通校。
二
赵麟祥常说,当校长,一是必须具有领先时代的思想意识,二是超前的正确决策能力,三是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在二十一中学当了10年校长,赵麟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治校方略,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二十一中学在新时期实现了新的发展。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赵校长的创新和超前的意识。
1998年,赵麟祥受命来到第二十一中学担任校长。他首先给自己的定位是“学习,继承,发展”,其中发展是重中之重。要发展就要有所开拓,有些做法既要与时俱进,还要实现超越,抢抓机遇,继往开来。
当时,天津市正在进行教育布局调整,首批规划建设的学校中没有二十一中学,二十一中学将如何发展成为摆在赵麟祥面前的一大课题。赵麟祥说,学校的发展一定要适应天津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要为自己找好定位,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赵麟祥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抢抓机遇,争创一流”的目标,在别的学校盖大楼的时候,二十一中学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铆足了劲。首先是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与提高;其次是进行校园内部网络建设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让教师苦练基本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二十一中学校舍狭小,又分散在几个校区,搞网络建设困难很大,资金也比较紧张,但赵麟祥从一开始便把目光瞄准在“要建成一流水平的网络系统”上,积极筹措300万元,在天津率先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百兆到桌面”的网络系统,体现了赵麟祥创新的理念和勇于超越现实的胆识。
二十一中学三个校区加在一起才15亩地,却容纳了近4000名学生。学校空间小,周边商场林立,已经没有向外扩展的空间,面对天津市50多所示范校相继建成的压力,学校将如何发展呢?在这个时候,赵麟祥提出了学校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方向,办成“精品校”的目标,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要围绕着“精品校园”而设计。他提出学校工作要达到“六高”标准——管理工作高层次,教师队伍高素质,课堂教学高效率,教学设施高水平,校园文化高品位,和谐发展高质量;学校工作要达到“精品化”——要出精品教师、精品学科和精品学生。
赵麟祥认为,对学有所长、学有专长的学生加大培养力度,是对以往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挑战。二十一中学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完全具备实施资优教育的条件,应该大胆去尝试。赵麟祥带领教师们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如何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专长,让学生能够茁壮成长。全校教师士气振奋,鼓足了干劲,科研风气更浓了,学生的心气儿也很盛,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展,家长更是非常满意。
在二十一中学,赵麟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提倡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学会理解人、尊重人、包容人、赞赏人,这不仅是校长的一种管理艺术,更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探索和追求。要做一名助人成功的校长:用事业的成功把教师吸引过来,用情感把大家凝聚起来,用满足心理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把大家调动起来;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励教师发挥潜能,把教师的成功与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用校长的人格魅力形成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和快乐,创设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赵麟祥常说,做教师工作靠的是真情,凭的是实实在在。学校管理要走向人性化,实现由“管好人”向“开发人”、“发现人”的转变,使教师获得成功。在赵麟祥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精心培养,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政治教师姜若探索出一条“自悟式”教育教学模式、班主任辅导模式,并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李维均老师把不断提升校园网建设,实现校园三处网通作为责任,义务承担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被区政府命名为“校园网星”;李万茹老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成绩突出,成为和平区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谈到这些,赵麟祥如数家珍,脸上充满自豪。
赵麟祥始终认为,校长不是权力,而是责任。在一所学校里,让老师们顺气,工作起来才有心气;学校里要有人气,做校长的就要多点大气。校长要做一名优秀的指导者,要有设计思路、把握全局、出好主意、用好干部的能力;要有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鉴赏的能力;要做不断的自省者,要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评价、自我超越的能力;要做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勤于思考,全程研究,勇于创新。
细节关系成败。赵麟祥在学校管理上非常注重细节,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拉近了与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 一个年轻教师结婚,请赵麟祥参加,正巧他在上海开会。婚礼是在周六下午,他下了飞机赶到现场,提前十分钟赶上了婚礼仪式,令这名青年教师感动不已。
赵麟祥说,校长的办学理念、愿景,要通过教师内化成教育行为,作用在学生身上,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学校中,创设一种文化氛围,感受一种关怀,搭设一个舞台,形成一种文化,历练一种魅力;通过人文关怀,化成一种巨大的工作动力和干劲,转化为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责任。
谭春燕是个年轻的生物教师,屡次在市、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展示赛中获奖。她利用放假的时间做出了“体内物质循环”的CAI课件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赵校长对小谭说:“你这台电脑早该淘汰了,换一个怎么样,学校奖励你一台最新型号的电脑……”惊喜万分的小谭一下子蹦起来,高兴得合不上嘴。青年教师李维钧因教学成果优秀也被奖励一台电脑。小伙子有些激动:“奖励新电脑是学校对我的认可,是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期望,再好的工作、再高的薪金也吸引不走我了。”赵麟祥在不断学习、实践与自省中对现代学校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人;管理的方式是信任人;管理的艺术是让人们自觉地把校长的理想化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并对实现这一理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管理的最大的效益是创建一个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众人的创造力,并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工作的快乐。
赵麟祥不仅善于学习和研究,还倾尽全力引导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他不同意将教师只比作“红烛”、“园丁”、“春蚕”。他说,这种象征意义没有体现出教师本人的生命价值,没有让人感受到从事教育工作所带来的内在尊严与快乐。教师的工作是学习和创造的职业,而学习和创造在带来造福他人的社会价值同时,必然也满足了创造者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教师自身应在不断的创造中获得更新和发展,让人生旋律奏出华章。在他的鼓励下,教师纷纷投身科研,撰写研究文章,著书立说。
二十一中学在赵麟祥的精心打造下,获得了许多骄人业绩:先后接受了国家级“九五”期间构建德育体系子课题“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品德中的作用”“和谐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课题实验校。
在二十一中学,赵麟祥号召同学们“扬学校之荣,走奋发向上之路;树‘四自(学习自主、生活自理、行为自觉、思想自强)精神,做世纪栋梁之材”。二十一中学的学生每提及赵校长总是充满着感佩之情:赵校长让我们与他通信和谈话;赵校长和我们一起在艺术节上演节目;赵校长还在大会上宣读了我们的信件呢……
以人为本,是赵麟祥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本”就是根,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长处短处、天赋潜能、心理情感需求等。同样,赵麟祥对师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这来自于对教育的责任感,对事业的使命感,来自他真诚善良的本性和对孩子们未来的深深期望。赵麟祥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主体进行思考、设计和实施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具有广阔的胸怀、完善的人格、创造的意识、竞争的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使之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十一中学有个学生王博,有感于高二文理分班之后的现状和问题,给赵校长写了一封信。投到“校长信箱”中的这封信很快促成了赵校长与这个高二男生的见面与攀谈,言语间,王博看到了校长对一个普通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于是他畅所欲言,坦然向校长阐述了加强学生自治能力、增加高中生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等建议。赵校长鼓励了王博,并在具体工作中采纳了合理建议。
赵麟祥虽然退休了,但是他对教育理想的追寻却没有止步。在他的教育人生中,他始终如同青年一样充满活力,他还在为着自己的理想继续努力耕耘着……
(责任编辑张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