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让家长满意

2008-03-18王敏勤

天津教育 2008年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长学校

王敏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所学校,就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也就满意了。虽然说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学校,很多家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是要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一所学校怎样才能让家长满意?这需要我们换位思考,我们必须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一般说来,家长对学校有如下几方面希望。

一、希望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

虽然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单纯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主张公布学生的考试结果。但是,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你不公布,他就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借其他学校的试卷考一下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因为家长不懂教育,因为整个社会的用人制度和升学制度使得家长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家长似乎有着统一的思维模式: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上好的小学—上好的初中—上好的高中—上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可以说这是社会的风向标,学校不可能不关注。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孩子一上幼儿园家长就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每年的政府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百里挑一,特别是在学历方面、是否是重点大学毕业等方面要求非常苛刻,这些对家长起到一种导向作用。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尽管强调不“唯分数论”,但在社会诚信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分数依然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家长不关注分数是不现实的,学校不抓教学成绩,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问题。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关键是怎样考和考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考试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家长自然会拥护学校的做法。

另外,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各种能力、素质的发展也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的,所以检验教学质量、关注教学成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科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各学科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主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实现。我们的考试要体现这些思想和要求,而这些正是家长所关注的。

二、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如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家长既希望孩子成才,更希望孩子成人。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升学压力小,各种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尽管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家长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劳动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让孩子从小就尊重别人、孝敬父母和长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讲究卫生、注意节约等,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学校的集体生活氛围对学生起着一种督促和激励作用。所以好多家长慨叹:孩子听教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有些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但在家里不是好孩子。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没有时间管教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作用就尤为重要,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更高。总之,能否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特别关注的。其实,这也符合教育的规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些都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关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家长的这种希望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希望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

除了希望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期间能培养一定的能力和特长。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改革在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此外,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增加竞争的砝码,多一方面的能力就可能多一个竞争的机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应对社会上激烈竞争的能力,如交流与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生活幸福,有提高生活的质量的能力,如具备健康的体质和运动技能,有审美的情趣和表现能力等。所以,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特色课外活动特别受家长的欢迎。特别在小学阶段,升学压力小,家长对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活动特别关注,在选择学校时也希望能到有教育教学特色的学校上学。

四、希望学校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关键的问题是师资队伍。为什么有些新建学校校舍条件、教学设施都很好,家长却不愿意送孩子去,而一些老学校相对硬件条件差一些,而家长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到那些学校去上学?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看中了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前些年有些名校办“民校”,租赁校舍,硬件条件相对较差,但家长们还是愿意花钱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为什么?家长看重的不仅是学校的名气,更看重了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主要不是在硬件方面,而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近几年,我们搞基础教育均衡化建设,向一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发现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才是导致教育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有的重点中学在岗的特级教师就有十几个,而有的区县在岗的特级教师加起来都不足十个;有的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一大堆,而有的学校教师的学历还不达标。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某学校,就是奔着这所学校的某些名师来的。现在有些好的学校带动了周围房价的提升,就是名校效应和名师效应。所以如何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是家长特别关注的,这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五、希望有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

尽管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关注以上诸方面条件的同时,家长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也特别关注。一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学校“吃苦”,所以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等都是家长比较关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优美、安全、整洁的学习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此外,家长希望孩子所在的班内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家长都明白。这是一些家长为什么要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好的班的主要原因。家长认为在一个校风好、班风正的环境中,孩子不会学坏。所以,家长不仅在乎学校的硬环境,也在乎学校的软环境。

六、希望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有的班额比较大,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站在学校的角度看这是合理的。按理说,一个班有几个“后进生”也是正常的,十个指头也不一般齐。但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家长会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班有几个“后进生”可能只占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但在一个家庭中是百分之百。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至少要影响到三代人的情绪和幸福,所以家长很在乎教师是否关爱自己的孩子。说实在的,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比较了解,也不都强调自己的孩子非上北大和清华不行,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切实的进步。只要孩子有进步,家长就看到了希望。孩子的进步确实需要教师的关爱。家长希望经常能和教师交流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希望教师能及时介绍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现在教师进行家访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许多学校都是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家长会,家长下了班赶到学校,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校长讲完了主任讲,家长坐了两个小时还听不到自己孩子的事,感到很失望。家长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你说一些大道理家长根本不感兴趣。家长最希望的是教师能通过各种形式(如家访、电话交流等)多谈谈自己孩子的事,有针对性地幫助孩子进步。

当然,家长对学校的期望还有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安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等。针对家长的希望学校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家长满意呢?

第一,学校要认真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切实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是否满意,对哪些方面满意,对哪些方面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学校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满意程度,然后进行汇总,确定办让家长满意的学校的标准。

第二,学校要逐一对照家长的要求,看看家长对什么满意了,对什么还不满意,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家长不满意的地方,家长已基本满意的方面要争取做得更好,因为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家长不满意的方面要争取让家长满意。

第四,要把让家长满意的标准分解到学校的各个部门,要求各部门争做家长满意的部门,班主任争做让家长满意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争做让家长满意的任课教师。学校每个学期要根据调查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比。如果学校的每个教师、每个班、每个部门都让家长满意了,学校也就成了让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个学校的学生家长都满意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也就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长学校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