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08-03-07宋秋荣
宋秋荣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赖教师灌输,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问题意识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性心理品质。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探究教学中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具备强烈问题意识作为思维动力,才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到获得新的发现。因此问题意识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化学中许多概念、规律、现象等问题都存在着适于探究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并敢于挖掘和创新,精心设计问题情景,通过设计问题情景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落实到实处。
一、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水平,以此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那些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创新性,驱使学生有目的地探索。例如进行“乙醛、醛类”教学内容设计时,可提出如下问题:乙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就摘到桃子”而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
2问题要有启发性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启发性问题要有足够的空间,难度要落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金属钠着火不能用普通的灭火器灭火,因为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和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什么?笔者以此为题与学生进行探究:(1)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产物是什么?(2)过氧化钠是强氧化剂,碳是强还原剂,两者能共存吗?(3)二氧化碳是大量的,产物会是过氧化钠和碳吗?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回答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避免提问梯度太大、提问过多造成学生精神过度紧张,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二、遵循教学论原理,控制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设疑问激兴趣,以问引入探究教学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困惑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讲盐的水解时,可先复习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条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发问引导:(1)怎样才能使平衡向水的电离方向移动?(2)是否有微粒促进水的电离?学生自发提出盐电离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会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即提出盐的水解课题。此课题在复习旧知识中引申,使学生将信将疑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2启迪思维以问代答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传授知识,而应注重激励学生思考,教会学习或探索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可通过设计一个中间台阶性的相关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该问题时,其问题的答案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提示作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如学完浓硫酸后可提问学生:如何鉴别一瓶硫酸是浓硫酸还是稀硫酸?请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鉴别方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的每一实验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多角度的提问和开放性的问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对发散思维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3抓住重点激活思维化学学习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故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跨度,不要就题论题。一般来说,新授课中设置的问题跨度应小些,复习课中设置的问题跨度宜大些。如高三复习课可设计如下问题: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有哪些?褪色原理相同吗?这些有关漂白的问题横贯于初中化学的活性炭,高中化学强氧化剂次氯酸钠、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以及还原剂二氧化硫和有机色素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另外,提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课的核心内容并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课的重点内容。
总之,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科学认知规律,就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