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2008-03-07骆权
骆 权
新课程标准建立了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引领着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行为都应随之发生变化。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创设,可以催生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在师生创设的情景中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教学情景的创设应满足的要求
1创设的情景要结合教学目标
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各种主客观条件和手段,让学生获得化学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的目的是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所以创设的情景应该是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而不能偏离了方向。在一堂课中情景的创设也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景而冲淡了教学要达到的目标,那会得不偿失的。还有创设的教学情景不应该太难,要吻合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最近发展区”。
2创设的情景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教学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逐步培养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景要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养成坚忍不拔和克服困难的科学品质。
3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实际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学习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感悟不一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所以教师创设的情景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过程的情景创设途径
1通过化学史来创设情景
化学史是世界自然科学的瑰宝,它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而且以不可替代的独特方式积累了自然科学的发现和研究方法。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化学史创设情景,学生既学习了前人的观点,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又增强了对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家的崇敬之情。例如,在讲原子结构时,教师可以先讲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就指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和他的原子模型;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波尔研究氢原子光谱,提出了新的更合理的原子结构模型。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科学实验技术的进步,更得益于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思想的解放。
2通过实验来创设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既能达到对疑难问题的解决,又符合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教学去体会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喜爱除了来自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还有学生对于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在实验中学生亲自操作,受外来的约束和压力比较小,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是在其他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是演示实验,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验证原理,发现实验中的新的问题,然后对物质的反应和操作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素养、求实的探索精神,并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3运用新闻、生活来创设情景
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新闻因为其快速、真实、准确、客观地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进行及时报道,成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在这些新闻中有许多都是和化学有关的,如煤矿瓦斯爆炸,化工厂重大事故,硫酸毁容事件等等。这些涉及化学知识的新闻是创设情景绝佳的素材。教师利用新闻热点设计教学情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创设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深化,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另外,在生活中学生身边很多事也与化学有关,如家用洗涤剂,食品与健康,饮用水的质量,修正液的使用,酒和酒香,家庭装潢中的甲醛,人体中的血糖等等。例如,在讲酯的性质时,教师开始上课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厨师常用黄酒和食醋混合做烹调,陈酒为什么有一股令人陶醉的香味,这些生活中到处都有的现象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心,学生觉得“有意思”,使课堂教学迅即转入了愉快、轻松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利用问题来创设情景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变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在醛的性质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水瓶内壁的银镜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然后通过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后,分析反应的实质并写出反应方程式,接着提问若用甲醛进行反应,反应方程式怎么写。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很快写出生成甲酸铵的方程式,这时追问:“一定是这一反应吗?”学生感到愕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甲醛的分子结构及产物可能的结构,学生立即进行讨论与反思,积极发言,进行探索,最后明白氧化产物应为HOCOOH,这又是什么物质呢?当有学生突然喊出是碳酸时,大家恍然大悟。所以用好的高质量的设疑创设情景,不仅在导入新课时有突出的作用,而且在课中、课后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当然,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是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不能过高超过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利用问题创设情景时,不但要考虑问什么,同时要考虑怎样问,要有层次,要指明方向,不能使学生不知所云,一团迷雾。
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学生在参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这样的学生完全能适应各种挑战。总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创设出各种适合教学的化学科学情景,让情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