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得 提升能力
2008-03-07俞海媚
俞海媚
题目:如图1所示,一个铁球从竖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的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在压缩的全过程中,弹簧均为弹性形变。
1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
A球所受合力最大,但不一定大于重力值
B的加速度最大,且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值
C球的加速度最大,有可能小于重力加速度值
D球所受弹力最大,且一定大于重力值
2在压缩的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及所受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
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一、学生完成习题的现状分析
1不能正确选择所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表现在完成选择题上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能选择正确答案。
2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分析不正确。一种是对物理情景包含哪些过程分析不清,即使能分析清楚有哪几个过程,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答时,也会将这些过程混淆。另一种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认真分析过程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没读完题目,在该做什么都不知道时就开始解答。还有一种是不习惯作运动示意图和受力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或不能通过认真读题来获取重要信息(如临界条件)。
二、小题大做。提升思维能力
许多学生仅仅关注正确选项是哪一个而不重视正确选项得到的思维过程。为此,应充分挖掘小题功能,改选择题为综合分析题,充分展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利用图2和对照表格从四个方面来讲解。
1分析物体运动的思路:如上表所示,首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知道了,加速度随之确定。其次根据初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学生的头脑中不具有这条分析思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以至在解题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答非所问,不得要领。因此,让学生掌握分析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将上表与小球运动过程的示意图2对应起来,运动过程就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运动分析的顺序,即分析力一分析加速度一分析运动。
(答案:1BD 2C)
2作图分析:用图形、图像进行表述和思维显得直观和活泼,图形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物理解题思维的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笛卡尔在“思维的法则”中写道“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脑际了,因此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事物是十分有益的。”所以一方面要特别培养学生主动构造图形、图像及运用图形进行推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画图习惯的培养,在读题时一边审题,一边画图,并一一把条件和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2上。如图2,点A、B、C、D、E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在该点上标出各物理量的大小,而线段AB、BC、CD、DE表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则标出表示过程的物理量。这样我们就把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都呈现在了图形上。
3研究过程的划分:对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应先根据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把实际过程划为若干段。分段的依据是:(1)受力情况是否突然变化了,如B点,是弹簧弹力有无的转折点;(2)速度是否到达极值,如c点速度达到最大值,E点速度为零;(3)是否有对称点,如B、D为对称点,这两点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这样我们就把小球下落分为5个状态4个过程。
4动态分析:若制约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将引起一些物理量、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或是物理状态的变化引起一些物理量和物理过程变化时,就必须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在力学、电路、电磁场中常常有这类题目出现,解题的思路也差不多,先找出是什么物理量先发生了变化,然后一步步地跟踪分析。本题的分析顺序是:弹力变化-合力变化-加速度变化-运动速度变化-弹力变化……
这样通过不断地分析总结,把思考问题的思路呈现给学生,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