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情系民生拓宽富民强省路

2008-02-25

走向世界 2008年1期
关键词:适用房济南市山东省

启 洪 林 岩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中共十七大对民生建设的精确的概括把改善民生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建设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走在山东大地,民生之风蔚蔚盛行。在民生问题上,山东全省各市相继提出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口号和指标虽有不同,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却是异曲同工。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关注民生在山东上下渐成强音。这意味着,山东省已将改善民生放在了发展的重要位置,是一种执政理念的转变和飞跃。

民生“富”为先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富民强省第一次在工作报告中被鲜明地提出,富民与强省排在了同等的位置。

回顾近年来山东的发展,“富民优先”理念越来越多地反映到经济发展中。近几年,山东省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始终将扩大就业放在优先位置。也正因为这样,山东省已连续4年城镇新增就业达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75人以上,新增就业人数远远高于失业人数。

富民优先的发展思路,使山东人民近年来实惠多多自2003年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藏富于民”的预期正在变为现实,农村发展增势强劲。

身无保障心不安。不久前一项针对“城乡居民关心的问题”的调查显示,养老与医疗排在了最前面。长期以来,社会保障的不到位让普通百姓生活得底气不足。从城市到农村,疾病与养老的末期让他们不敢放心地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今,这种担心正随着社会保障工作的推进逐渐得到放松。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山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目前,全省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规模迅速扩大。青岛、淄博、东营、泰安、威海、莱芜6市作为山东首批试点城市,自2007年7月开始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参保人数已超过100万人。今年山东省将再启动6个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到年底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将达到500万人。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普遍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9万人,基本覆盖了农村低保和特困救济人员。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7个省级试点县以来,山东试点范围以加速度扩展,2007年全省134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总数超过6000万人,试点县农民参合率已提高到90%以上。

困者有其助

2007年底,济南市首批636户住房保障户拿到了住房钥匙,他们将集体入住位于济南西部腊山脚下的世纪中华城,这是济南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小区。

这可以看作是济南市大规模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开端。根据济南市出台的相关发展规划草案,未来3年,济南市拟建设2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每年向社会提供约1万套经济房。到2010年,基本上解决目前济南市6万余户住房困难问题。其中,3年内收购或建设1500套廉租房,力争实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享受住房保障。

安居才能民乐。从2004年开始,山东加快实施安康居住工程步伐,3年多来已累计竣工经济适用房843万平方米,解决了10万多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占全省住房困难家庭总数的40%。同时,山东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保障专项资金,多渠道解决资金瓶颈,为1.46万个住房和经济双困户提供了廉租房保障。2008年,山东将在所有县市建立起廉租房制度,并将在3年内再建设5万多套经济适用房,基本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尽力为困难人群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山东改善民生的生动体现。来自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消息,截至2007年11月底,山东累计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1.2万余户,全面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

破解民生难题,根本是让群众得到实惠。自2004年至今,从省政府到地方政府,年年都把着力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让广大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如今,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城乡社保体系、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制度已见雏形,全省94%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农民4000多万人;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87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在设区城市普遍建立……与此相配合,省级财政用于三农、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支出104.89亿元,占省级财力的31%。这些实事的背后,是政府职能向民生的转变与回归。

细微处见深情

伴随着民生建设的推进,更多的社会关爱洒向民生深处。

最近,山东的农民普遍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他们平常购买的一些生活用品都开始有了质量监督,打击非法农资生产经营行为的力度加大了,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要求更严格了,就连自家养的生猪都有了质量卫生跟踪服务卡……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为城乡居民生活撑起了一道保护网。

门口柏油路,村头停公交,就医到社区,做饭用沼气,农民们盼望了多年的“城市生活”在农村已逐步得以实现。

全部取消农业税之后,山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随之一一落实,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的农村“路水电医学”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又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通公交车行政村数比重上升到99.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20万平方米……而完成这些,山东省没有让百姓掏腰包,而是财政逐渐向农村倾斜,由政府承担更多的“民生成本”。3年来,山东投资100多亿元重点用于农村的路、水、电、医、学建设,重点用于解决农村教育、农民培训、农村医疗、扶贫开发等民生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山东还要加快建立农村养老、失业、合作医疗、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五大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各项保障制度的救助标准,特别要提高政府的补助比例。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灾有所救,化解民众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类风险,让发展成果真正施惠于民。城乡居民的生活正在发生数千年来的一次最为重要的变化。

猜你喜欢

适用房济南市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
经济适用房的“冷”思考
小心“接盘”二手经济适用房
全面解读经济适用房新规
如何买卖二手经济适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