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两翼”山东雄鹰振翅高飞

2008-02-25杜启洪

走向世界 2008年1期
关键词:鲁南一体两翼两翼

杜启洪 李 平

俯视中国版图,山东大地如一只雄鹰傲立于东方,背靠广阔陆地,面向浩瀚大海,振翅欲飞。

2007年8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根据山东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要求,首次提出山东的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按“一体两翼”的布局展开。“一体”,是指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地区,“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

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山东在区域发展中重新排兵布阵。

由“横”到“纵”,变向区域经济布局

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应新的发展实践和发展要求下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其基本要求是科学分析新机遇和新矛盾,自觉走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山东,由科学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山东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近年来的山东发展势头迅猛,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位次的跃升。2004年经济总量过1.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2006年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处于较高的稳定增长平台;山东是近年来全国新增百强县个数最多的省份,2006年以23个百强县稳居全国第二位。

相比在全国的不断冲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山东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而西部相对滞后,贫富落差的东西部似长短不齐的双腿让山东不能奔跑自如。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山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面对发展中的短板,山东近年来一直在为西部加快发展而努力。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思路和措施。从“东中西”梯次推进,到东中西重点突破,再到“五大板块”竞相发展,山东的西部战略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1年,提出并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战略,主要内容是搞好点片开发,实行横向联合;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2年,提出并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其基本要点也是自东向西,梯次推进;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4月,提出并实施“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战略。所有这些,都着眼于统筹东西部发展,是一种横向的思维和布局。

参与“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的中共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认为,“一体两翼”的新概括,在过去主要从“东中西”横向坐标考虑全省区域发展的基础上,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丰富和深化了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特点的认识。这一概括,深刻揭示了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为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区域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山东省积极参与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启了新的思路。

放眼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发展大势。

2006年7月下旬,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宣布无限期中止,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转向寻求双边和多边合作。东盟宣布将加速经济一体化的时间表,欧盟也宣布将加速自身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协议的谈判。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随之陡然加速,中日韩等东亚国家都在积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交流,谋取东亚经济一体化利益。

就国内区域发展来看,山东周边省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是风生水起。北面环渤海经济圈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如火如荼,南部苏北地区发展势头强劲,西部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山东如不抓紧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将面临着被“抽离”和边缘化的危险。

面对来自周边的发展压力,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的担心是,边界经济特别是区域合作发展迅猛,不仅对周边地区的资本和产业流入山东产生阻滞,而且开始吸纳鲁南的人才、资金、项目等。山东如不更快发展,有可能被甩在后边。“将山东经济相对薄弱的鲁南和鲁北地区作为‘两翼重点开发建设,是应对区域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山东向北紧邻京津冀地区,向南连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向西连接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海国际经济圈交汇处,为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区域分工协作,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作为“北翼”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是山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南翼”的鲁南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合作的机遇良好。

“一体两翼”对这种优势和条件进行了有机整合。对内,强化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性、兼容性,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全面提升“五大板块”之间的合作水平;对外,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参与环渤海开发,加强同东北亚经济区的合作,向南,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淮海经济区和中部崛起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延伸发展腹地:向西,加强与豫冀晋陕等的省际协作,繁荣发展边界经济。

从过去的东西发展到南北布局,从横向发展改为纵向推进,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开始优化变向。

强固一体,撑起坚实的脊梁

从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的“一体”,聚集了山东主要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3,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从行政区域上看,“一体”主要由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构成,具体包括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泰安、威海、莱芜、德州、聊城10市。

多年的精心经营,“一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争议的主体地位,其基础设施、投资环境、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等优势因素决定了它对山东经济的带动作用。为了强化“一体”的支撑作用,专家建议,“一体”应实行优化开发,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这种思路正在被付诸实践,“一体”外围层产业融合紧锣密鼓:泰安市提出与济南在汽车、钢铁、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加强合作;聊城市按照“突出特色,配套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积极与济南接轨,走“竞争性产业联合,互补性产业配套,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加快高新技术引进”的路子;德州市将自身定位为省会城市经济圈中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和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这种良性互动,将从总体上增强城市群综合竞争能力,为“一体”强健筋骨。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庆林认为,对于“一体”,主要是做优做强,除了要高水平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动胶济铁路两侧产业聚集带建设外,针对外围层经济欠发达的实际,还必须加大要素投入,促进资源开发,推动紧密层和外围层良性互动,提高一体化水平。

而“一体”真正做强的关键是,能否在区域中形成竞争力强的城市群。经过多年发展,山东一体区域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5%,经济总量也超过京津两大城市之和,成为国内城镇密度大、经济要素聚集度高的城市连绵带。

2007年7月,《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开始进入贯彻执

行阶段。《规划》所涵盖的范围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地级市和计划单列市,与“一体”所覆盖的区域基本一致。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全国大大小小近30个城市群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条件成熟、发育良好的城市群之一。”主持编制《规划》的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吕斌表示,山东半岛城市群属于竞争力培育型城市,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还不够强,吸引力和拉动力不足。

经过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培育,“一体”的工业发展处于强势地位,带动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体”紧密层的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6市,2006年人均GDP基本达到5000美元左右,已进入消费型社会阶段,产业结构比重加快向服务业转移。在当前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增强“一体”的经济实力,重点在于加强区域内的产业整体,加快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开发。

配合“体两翼”战略,加快全省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11月召开的山东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确定,山东服务业的发展要“突出发展特色,发挥区位优势,细化分工合作,推进资源整合”,在加快发展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健全完善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丰实两翼。打造南北引力场

从行政区划上看,“北翼”主要包括东营、滨州两市和潍坊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的高青县等;“南翼”主要包括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5市。

南北“两翼”加快发展,不仅可以让山东全身强健,而且还可以通过资源、设施、环境等优势打造南北两个引力场,吸引山东周边地区的人才、资金、项目等经济要素汇聚山东。

与“一体”相比,“两翼”是山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来看,这些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没有发展优势,而是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南北两翼具有腹地广阔、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等特点,是“一体”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支柱。这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农业、能源、电力、建材、盐化工及海洋化工等基础产业比较发达,交通运输业也有很好的基础,是全省可开发利用土地最集中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为“一体”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对外开放和竞争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比于“两翼”中的“南翼”,以黄河三角洲为主体的“北翼”具有诸多比较优势,可以实现率先发展。进入新世纪,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纳入了国家决策层的视野,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重心逐步北移,环渤海经济圈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在这样的环境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可谓是机会绝佳。

黄河三角洲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土地55万公顷,另有浅海面积近100万公顷,石油、盐、地下卤水等资源丰富,尽最大程度地把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实力,是“北翼”快速丰满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发展港口群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发挥优势和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发展以港口为龙头,以疏港铁路、公路为骨干交通体系的出海大通道是区域经济扩大外放性和加快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黄河三角洲地区面临海洋,具备建设发展大通道的有利条件。从目前看,要加快以东营、滨州、潍坊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港口群建设,以港口为依托,加快临港工业和港口经济发展,使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山东又一个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而包括鲁南5市的“南翼”则是山东的软肋,须布以重兵。鲁南地区人口、面积分别占全省近1/3,而生产总值却只有全省的1/5。可以说,鲁南的发展快慢关系全省,“南翼”振动不起来,山东这只“雄鹰”就难以振翅高飞。

“南翼”需加快发展,这已是山东多年的共识。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发展步伐相对较慢,增长势头也不够强劲……解决这一系列的“痼疾”是鲁南发展的惟一出路,这也是山东此次把它作为一翼重点突破的动因。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落后地区有后发优势,必须整合资源,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争取在全球产业链条中占据较高位置,把“南翼”打造成山东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后发优势是“南翼”发展的潜力所在。鲁南经济带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丰富,是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和建材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地区产业结构已经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铁路和公路里程已占全省的1/3。“十五”期间,鲁南5市生产总值平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发展后劲充分显现。

专家们指出,鲁南经济带要变优势为现实,必须打破原有经济模式下的各自为政,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规划发展,以整体实力制胜。从实际看,鲁南5市地域相接,产业相联,各市既有分工,又是有机整体。因此,努力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由“错位竞争”到“合作共赢”的转变,是实现“南翼”腾飞的必然路径。

而特别值得提的是,位于东方桥头堡的日照港,无疑是“南翼”中最为强劲有力的翎羽。日照港1986年正式对外开港开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散货运输南部大通道的主要港口。目前这个港口有石臼、岚山两大港区,拥有33个泊位,能力是8000万吨。日照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重要支撑载体,陆上通过兖石铁路、兖菏铁路到荷兰鹿特丹,已经实现了和100多个国家的同行。

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日照港业务快速发展,从1997年至2005年,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22.6%,超过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总量15.6%的年均增长率。2006年11月25日,日照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大关,由此成为全国亿吨港口的第9名。

以日照港为重要支撑点,鲁南地区经济要素加快优化组合。目前,按照区位、资源、交通和产业基础状况,鲁南5市“一带三区六大产业基地”的总体建设框架基本确立。

“一带”就是兖石铁路沿线产业带。以日兖菏为轴线,在东起日照港、西至菏泽东明近500公里的日兖菏铁路两侧,有针对性地规划建设产业项目,形成若干经济增长点,构成产业密集带。“三区”就是东部以日照、临沂为主体建立临港经济区,中部在陆桥通道与运河水上运输枢纽地带,以济宁、枣庄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西部以菏泽为主体依托京九和新石铁路大通道建立京新沿路经济区。“六大产业基地”就是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和煤化工、精品钢铁、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基地。

以此规划,鲁南经济带的发展,主要是靠港口、铁路带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构筑和提升产业体系。按目前规划,到2010年,该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900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在此基础上,到2020年,鲁南经济带将与全省基本同步实现现代化。

强体丰翼,“一体”带动“两翼”,“两翼”支撑“一体”,“一体两翼”带动山东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向着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振翅高飞。

猜你喜欢

鲁南一体两翼两翼
“一轴两翼、双发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模型与应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郭子化对鲁南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金雕”展翅
临沂鲁南弦子戏采风报告
鲁南普通高校乒乓球选课现状研究
生活与实践:小学英语生态课堂“两翼”
“一体两翼”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之“冠名培养”模式
浅析一体两翼教学在中职建筑专业课程中的作用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