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教学思想的转变
2008-02-20王洪亮
王洪亮
《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需要,如何转变教学的思想,是广大体育教师目前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向“导学型”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传导作用,即常说的“导学型”。第一,在教学中要体现“学为核心,导为关键”的原则。体育教师在制定计划时,应围绕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宗旨,紧扣《新课程标准》,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二,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细节进行研究,挖掘出教学内容的情趣因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氛围,满足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掌握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和明确其科学性,为学生将来自我锻炼打下基础,这也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做好引导学生如何学习锻炼方法的思想准备。第四,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让他们利用体育专业知识去理解体育原理,解析体育现象,懂得如何做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起积极的指导作用。第五,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提高语言艺术,经常采用提问、比较、纠正错误等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多层次思考,启发学生的各种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体育的相关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第六、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而锻炼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艰苦奋斗等优良品德和体育作风,教师课前应该做好向学生传导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准备。
2、向平等地位转变
体育教学改革后,教师的权威地位逐渐向平等地位转变。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表现为:第一,提倡教师与学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第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有主体意识,让他们参与体育课的组织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教师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追求成为教师导向的人,同时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爱戴与尊敬。第四,教与学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双向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学习对象,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向学生学习,才能使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以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使师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关系,从而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3、向“因材施教”转变
进一步放开了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材的选择权,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由过去的只教书转向研究学生、研究体育的健身原理,研究运动生理、运动化学、运动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材。现代教育特别提倡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要求体育教师对学法加强研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身心诸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能力始终是制约学科发展和教学、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科研工作,而且要努力提高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出成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训练,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靠教师的勤奋和努力,要纠正教师只重视体育实践而不注重理论科研的倾向,要养成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己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能力,要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4、向“学习型教师”转变
温故而知新。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学习。我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个比喻在以往信息量少,传输渠道单一,速度缓慢、知识更新周期长的时代似乎还可以,但现在不行了。一瓮水也不行,而应有一个源,不断补充,不断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现在的学生思想敏捷活跃,求知欲望强,他们生活在知识和信息的氛围中,我们很难断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知识,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大量吸取知识、储备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才能有课堂教学的成功。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这些都会引起体育教师教学思想的变化,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转变和更新教学思想,更好地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