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合唱训练的几点体会
2008-02-13郑通祥吴东霞
郑通祥 吴东霞
合唱是综合了语言(歌词)、音乐(旋律、和声)、演唱(发声、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声乐艺术中最富有内涵、最有表现力的演唱形式之一,给人以直观的艺术享受,它对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等具有较大的意义。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原苏联教育部长)认为“合唱诗人和思想教育都代替不了的最好方式”。虽然合唱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却早已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它也是高校校园里最活跃、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活动之一。
在很多高校中,除了有音乐学院(系)学生组成的具有专业要求的非职业合唱团以外,还有由校园非音乐学院(系)爱好音乐的学生组建的社团性质的合唱团,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而且舞台表演等方面的经验很欠缺。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使他们的合唱青春、激扬、富有生命活力。因此,针对他们的特点,对他们的训练要用直白、诙谐的语言,在保持他们积极性的前提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他们先接触音乐、学习声乐,再接触合唱、融入合唱。
一、接触音乐
由非专业学生组成的合唱团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在农村里长大的学生,由于所在的中学设备较差,使他们极少接触音乐,学生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城市里的学生虽然接触的音乐多一些,但总体来说他们对专业的音乐知识还是比较欠缺的。所以作为一个整体,训练要从零开始,在接受合唱之前先让他们接触音乐,了解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
训练合唱初期,大多用的是简谱,do 、re、 mi、 fa、 sol、 la、 si这七个音符,有很多学生都要先背背着“口诀”,再对照阿拉伯数字,才能想起音名,但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一些节奏、节拍等简单的乐理知识是很容易的,他们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和运用,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加强对音准的要求。没有每个合唱队员的音准,就谈不上声部的统一,也谈不上声音的协和,谈不上音色的透明性,更谈不上感情的表现。可见,音准也就是视唱的好坏对于合唱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我们的学生总体来说视唱能力差,音准不好,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非常重视音准的练习,每次训练的开始,都要进行基本音阶和各种音程的练习,并要求学生把一些自己熟悉歌曲和每个声部的谱子背下来。这样他们对音符就不会感到陌生,音和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也会有一些感觉。
二、学习声乐
当一个歌唱者尚未掌握一定的声音技巧前,即使有较好的自然嗓音条件和强烈的表达愿望,也会由于技术上的障碍而心有余力不足。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嗓子是难以胜任表现音乐的任务的。因为每个声乐作品对声音都有一定的音域和音色要求,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嗓子的自然音域只有八至九度,且音色单薄、干燥。只有经过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学习才能增强歌唱能力,使音质得到润色了,才能达到作品对“人声”的要求。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唱歌。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正确的发声方法包括正确的演唱姿势,两脚平放地面,两眼平视,稍提眉,略带笑容一边脸肌上提全身自然放松,但应该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以便能做出与歌曲相符的动作;正确的咬字、吐字,歌唱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歌词向听众传达感情,如果歌词唱得模糊,听众很难从中得到歌曲信息,也就谈不上与他们产生共鸣,所以正确的咬、吐字对歌唱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还让他们逐步克服歌唱时的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平时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更不用说唱歌,怕自己音不准,怕自己声音难听,所以建立这方面的自信心是很关键的,学生只有先大胆的发出声音,才能在此基础上改善声音。这就需要训练老师的逐步引导,如果学生唱不好或是不好意思唱就批评的话,学生不仅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且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所以一开始的训练最好不要让学生单个唱,我在训练中是让所有的人大声地喊“嘿”,这个字更容易让学生找到气息支撑的感觉,又有利于让他们大胆的发出声音。
其次,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唱好歌。光有大的声音是不够的,要有好的声音需要进步的练习,在合唱中队员的声音应该有准确、统一的发声位置,也就是高音和低音的发声位置要统一,让声音在有气息的支持下,保持“高位置”,解放嗓子,充分调动共鸣腔体,使声音更为舒展,更具有穿透力等,达到音色优美、声音位置准确、真假声区的统一原润、流畅。这些高层次的要求是需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和队员不断地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的。
三、接受合唱
在高校中的这种非专业的合唱团大都是人数较多,我认为让他们接受合唱首先就要服从合唱的要求。
1.严格纪律
合唱所表现的是一种群体的情感或意识,它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和秩序,它要求合唱队的每个“个体”(包括每个合唱队员、每个合唱声部)都必须融入合唱这个整体的活动,如果有的人经常不参加排练或在排练中不认真与指挥配合而消极演唱,都有可能破坏合唱的整体效果,所以不仅要约法三章,而且要晓之以理地让他们明白,每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和演出的成败;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艺术创造的热情与主动精神,是每个人都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当合唱团成为一个有严密纪律的、团结而和谐的整体,才有可能表现出真正的艺术。
2.在统一的原则下寻求和谐
首先合唱的统一不仅体现在队员站姿、表情这些外部姿势的一致上,还在于声音、音响的统一,也就是产生声音的发音体的形态的统一。合唱力求消灭或消弱每个歌者的特殊音色,统一对共鸣的要求,力求音质的美。以达到声部的协和平衡。所以合唱队员演唱时应遵循发声的规律。如:要求每个人追求一种在气息支持下的集中、统一、和谐。通过指挥者的要求和长期的训练是能够将每位队员各自的相关发声器官,包括肌肉、神经等部分的阶调动作统一在一个完全协调一致的发声动态中。这样,才有可能产生理想的合唱音响。
3.培养多声部统一的声音观念
在平时加强多声部训练,建立多声部听觉意识,强调各声部在平衡中达到统一、和谐。其中最主要的要求是提请各声部注意:合唱不仅要唱,还要听,就是在唱出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这样才能配合默契,而默契的关键是不仅听音准,还要听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协和,在听中让他们掌握节奏感、体会到乐曲的整体感、更好的突出声部的音的对比和音色特点,从而达到多声部的均匀、和谐、统一。
四、融入合唱
合唱艺术是一种有组织、有要求、有沉滞的集体性声乐活动,是通过人生演唱时整体的声部协调、均衡、音色统一、音量的对比变化等表现手段来揭示音乐作品内涵、刻画塑造音乐形象,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当合唱团队员们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感,能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融入了合唱。
“诗以言志,歌以传情”,无论什么样的歌曲,都必然要向人们表达一种情绪。歌唱者无“情”的演唱,即使在其他方面有着良好的素质也是无济于事。当每个合唱队员都能把“情”融入到合唱中的时候,合唱也会用其独特的魅力震撼着每位队员。人们学习和把握合唱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人们的心灵净化、情操陶冶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感染力强思想内涵深刻的合唱艺术作品,对于人们的高尚情操则更具有一种强烈的熏陶和提升作用。哥德曾经说过“音乐占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一面,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语的感化来。”当演唱者进入了作品的角色,进入了意境,你的呼吸,你的血脉,你的神经都会随之共振起来,我们内心的真、善、美或被解冻,欢畅的流动;或被照亮,如沐春光;或被燃烧,激情万丈……它是情人的密语,给我们以甘甜;它是铿锵的誓言,给我们以信念;它是浩大的恩典,却可以尽在不言中。可见,音乐对于内心情感的升华,对于人们精神的震撼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作用。
融入合唱是合唱练习的高级阶段,能使每位参与者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宣泄。合唱艺术作品优美的旋律、乐观向上的内容、磅礴的气势能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能力。同时,合唱对人的心理有补偿作用,在合唱实践中,把焦虑、沮丧等填充在人内心的消极情绪排除出去,把音乐中美好的东西吸收进来,这样能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果把在合唱中获得的欢乐、愉悦情绪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人的学习、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精神风貌也会更加积极向上。长期陶冶在合唱实践中,能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并“解忧愁于欢悦,化暴怒为温柔,使精神获得平衡,情感得到调节与宣泄”,培养出健康的情绪、良好的心境。
参考文献:
[1]刘阳生整理《吴灵芬合唱指挥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精选》.合唱通讯.2004(12)
[2]赵淑云.论歌唱艺术的审美【J】.中国音乐,2002.(3)
[3]齐易、张文川著. 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
[4]施淑静. 浅谈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论文,2005.(3)
(作者单位:郑通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音乐系;吴东霞宣化科技职业学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