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油画中的表现性因素研究

2008-02-13庞振捷徐振国

大舞台 2008年5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家

庞振捷 徐振国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油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中国油画中的表现性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尤其针对东西方油画在艺术观念、特征和取向上的异同进行剖析,力求在当代环境中寻找到一条更具中国审美特色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油画 表现性

一、中国油画中的表现性因素溯源

我国的油画自十九世纪中叶传入至今虽仅百余年的历史,但几乎涉猎了欧洲油画发展的全部历程,从古典到现代、从具象到抽象、从印象派到表现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中国表现主义油画在20世纪初期曾有过可喜的发展端倪,第一代艺术家走出国门便为中国油画带来了新鲜血液,如刘海粟、王济远等人的后期印象派画风;陈抱一、庞薰琴、倪贻德、丁衍墉、关良等人的野兽派画风以及林风眠等艺术家都强调绘画的表现性;鲁迅先生在1928年翻译了《近代美术史潮论》,特别对于德国表现派的美术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 但是之后的种种历史原因导致了油画特别是表现主义风格在中国发展的阻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开放人们才真正有机会在国内的美术馆领略到欧洲大师的风采:1978年的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油画展、1981年的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名画原作展、1982年的韩默藏画展、联邦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展、法国250年绘画展、以及1983年的毕加索原作展和蒙克绘画展等等。[2]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中国油画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一片鼎盛的态势。当然,油画毕竟是一个舶来品,它的发展必然要受到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油画中表现主义因素的形成正是在西方近现代以来的各种表现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1、早期表现主义强调表现主观世界,重视形、线、色、体积的变化,主张艺术要抒发作者自己的感受,创造艺术的真实。其中以凡高、马蒂斯、蒙克等的影响最为显著。他们是80代初期中国的表现主义画家主要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如80年成立于北京的“星星画会”等艺术团体,中国的艺术家在借鉴西方绘画的同时能够有意识结合传统艺术形式大胆的求变,大多局限于样式风格的挪用,但正是由于他们所作出的努力才为之后中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2、著名的德国表现主义运动产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初,在欧洲的影响颇为广泛,其中以“桥社”和“青骑士”画派最为典型。他们强调用色彩、线条、形状等来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绪,反对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自然的倾向,注重对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的表现,强调物我统一的移情作用,这一点上与中国精神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以凯尔希纳、诺尔德和康定斯基的影响最大。在中国“85新潮”美术作品中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如“85新潮”美术时期河北画家团体“米羊画室” 代表人物王焕青等艺术家的作品就反映出西方表现主义与东方文化的有力结合。这些画家在吸收德国表现主义画风的同时,使之与东方民间艺术相融合,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特征。

3、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的一次革命性的艺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的出现实际上是欧洲艺术与美国本土文化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与几何抽象传统截然不同的风格。抽象表现主义与其说是一种风格,倒不如说是一种思想,是二战后人们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在文化领域里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画家包括德·库宁、波洛克、罗斯科和纽曼等人。他们凭借开放的心态和狂热的个人意志,运用最有力、最有效的笔法强调个人内心的真实体验,是对人性的一种庄严而崇高的解放。其中以德库宁、波洛克等人最具影响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许多中国画家从中受到启发,找到灵感和力量。如袁运生、江海、贾涤非等画家的作品就具备这方面的特征。

4、9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表现主义油画主要来自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以基弗、巴塞利兹、里希特、伊门多夫、彭克等人的绘画最受推崇。基弗从德国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寻找隐藏在事物深处的美、本质、意义和被压抑的精神价值;吕佩尔茨、伊门多夫等艺术家则从他们的绘画中体现出政治信仰与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巴塞利兹以倒置的画面体现出一种无畏的后现代颠覆精神。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患正在成为艺术家思考的主题,这种观念的注入使他们的艺术不仅仅是德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的表现主义者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中开始运用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资源和审美方式去关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境遇。正是由于这种深厚文化传统基因的存在,使中国表现主义油画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接中保持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可以从吴冠中、尚扬、周春芽、许江等艺术家的追求中管窥一斑。

三、中国表现主义油画的特征

近年来当代中国的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势头,这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艺术家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分不开的。所谓中国的表现主义油画是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一种强调艺术本体和精神超越性的表现主义倾向。

1、当代表现主义画家把人的问题放在首位,充分肯定人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追求真理的自由,尤其是针对现代文明给人类所带来的人性的“异化”进行充分的反思与考量。中国表现主义油画与德国新表现主义在文化现象上有其相似之处,强调个人价值,关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困境,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中国表现主义油画所具备的这一特征有上世纪对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反思的结果,更有面对西方文化的蔓延、商业的投机、信息的爆炸、技术的追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如果说文革是政治高压与专制对人性的摧残,那么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所面临的经济的挤压与商业的诱惑,却是一种文明的生死存亡!重建历史所赋予艺术的人文和精神价值成为最迫切的问题。于是这种对人本理想和人文精神的追求立刻体现在表现主义绘画价值取向中。

2、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绘画大都以写心、写意的自由性为特征,在形式与色彩上常常超越常规,强调主体内在的激情和艺术的自律性。他们超越物象的外在特征,对其进行自由变化与重新组合,使一切符号服务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使个体对生命的感悟转化为一种充满自由精神的符号和形式,最大限度地追求情感的深层表达,从而实现文化观念与精神价值的上的追求,成为一种超越理性与客观的纯粹心象。

3、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点,强调艺术观念与人文精神的建设。这种传统文化支撑点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观”、“心物统一观”上。中国的表现主义画家在文化形态上注重把自我融入于自然,使心与物、主体情思与客观物象交融化一。此时自然界万物在艺术家眼里已是情感与精神的载体,是超越了物象的精神复合体,因此当代中国的表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重“神”似而不求形似,追求二者的统一和完美结合。艺术家们这种对于精神的追求和探索显示出强大的包容度,在艺术形式和观念上体现出一种更为多元化的后现代思想,不再拘泥于东西文化的二元对立,以一种更为当代更具开放姿态实现着一个民族对于自身人文精神的建设和现代化的诉求。

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从东西方文明各自的文化观出发,开拓视野,从丰富全人类文化生态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建构和完善一个文化族群的鲜明特征。

四、中国油画中表现性倾向的内在成因

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理念与精神追求对中国表现主义油画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中华民族所禀有的深厚文化艺术传统,更应该是催生中国油画中表现主义因素的主要内因。我们在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时,往往会追溯到其哲学源头和对待宇宙的终极态度,与西方传统的人神对立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总体上保持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倾向于把自然与人的关系、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看作一个连续的整体。众所周知,构成华夏美学体系的三大基石为儒家、道家和禅宗,他们对中国的艺术活动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从而使得艺术活动在中国文化当中本身就禀有了一种形而上的功能,所以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命题对其进行认识:

1、形与神,形与神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主要范畴之一,东晋顾恺之论画中多次提到“形”与“神”的概念:“以形写神”、“晤对通神”、“传神写照”等等。正因为神在中国美术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因而在历代的画论中体现出一种重“神”而轻“形”的倾向,如南朝宗炳就认为“以形写形”这种绘画活动本身应服从于“道”,服从于主观意识的需要。又有宋代的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反对简单的外型的相似而更注重本质与神韵。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的这种重传神而不求形似的美学观直接影响到之后文人画重视写意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2、似与真,“似与真”是基于“形与神”的观念而引发理论。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中曾提到:“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以,图真不可及也。”“华”指外在的物象,“实”指内在的本质和精神层面。在其后的理论发展中“似与真”的概念得到了更大的拓展,时至近现代又有黄宾虹的“真似”之说和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说。可见中国绘画的美学命题一直在围绕客观物象与超越客观物象的精神层面的关系之中展开。

3、意与象,从《易经》开始,“意”就被看作万物内部的本质,《易传·系辞》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认为感性的形象比之于逻辑语言更能充分抒发和表达主体的情感。《庄子·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以而忘言。”魏晋玄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将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发展为“得意忘象”说,提出“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存象者非得意者”而“忘象者乃得意者”,强调“得意”而不可执着于“言”、“象”。[3]这一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中国文人绘画重视写意与超越性的表现主义倾向。

4、道家哲学观对于中国表现主义艺术的特殊作用。道家哲学观是一种达观的出世哲学,它主张人格的“无为”的天性化。以“道”作为宇宙运行的基本动力,是人生和宇宙的根源。老庄思想所成就的人生实际上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粹艺术精神实质是由这一思想系统所导出的。老庄美学强调的艺术创造精神的高度自由,恰恰契合了艺术的自律性,无论“解衣磐薄”的高度精神自由还是“庖丁解牛”的游刃有余,都比侧重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论带有了更为浓重的主观意象色彩和情感色彩,如此则更加有利于对创作灵感的激发与召唤,并促使艺术表达的语言、技巧、手段,由客观的写实转换为主观的写意。老庄哲学所建立的观念是“道”,它不仅是一种人生观,也是一种最高的艺术精神。道家基本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表现艺术的产生。

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从中国现代绘画进程之初到当代中国绘画异彩纷呈,无处不彰显着表现主义精神对于人性光辉的颂扬,如果说中国表现主义油画最初主要是对于西方样式的模仿,而今天的表现主义绘画则更多是艺术家对传统哲学和人文精神的自觉。正是这种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地域和文化上的深层契合导致了东西方文明在精神追求层面的殊途同归。人类文化艺术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对既有文化的追本溯源,一个民族的艺术要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同步,必须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持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并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中国油画中表现主义绘画元素的生成与发展,正印证了这一点。此时的中国艺术随着经济的高速腾飞正逐步走出国门,成为世界多元化格局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元,中国的艺术家们与活跃在国际一线的艺术家们有着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所面临着的共同境遇面前,实现着我们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所应承担的文化责任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水天中.中国油画的现代主义试验[J].北京:中国油画学会网2007.12.28

[2] 王宏建 ,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3] 韩林德.境生象外-华夏审美与艺术特征考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注:本文系2007年度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系列论文之一:项目编号:W2007Q35 ;项目主持人:庞振捷 ;第二主研人 徐振国。)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油画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油画去哪了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