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养的庸官、懒官和拿钱不干活的官?

2008-02-11冯印谱

杂文选刊 2008年9期
关键词:瓮安公仆县委书记

冯印谱

编者按:6.28瓮安打砸烧政府机关、7.1上海杨佳袭警案、7.19云南孟连事件、7.3湖南邵阳事件。短短四十多天内各地发生了接二连三的警民冲突悲剧,让我们在震惊惶惑的同时,不禁深思:为何民众的愤怒会如此轻易地一触即发,其背后掩盖着怎样的矛盾累积和深层症结?干群关系在利益砝码面前暴露出如此尖锐的对立?我们又能在个案的偶然中发现怎样的共性弊端?……

连日来沸沸扬扬的贵州瓮安事件已基本平息,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的一帮官员被免职,省委书记石宗源向瓮安人民三次鞠躬道歉,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评议。

这一群体事件背后掩盖的深层次原因,石宗源分析有三点:矿群纠纷,移民纠纷,拆迁纠纷。当地官员在处理这些纠纷时,没有充分考虑或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群众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矛盾积累,敢怒不敢言,一旦遇到像死人这样的导火索,再加之信息不透明,传言四起,黑恶帮派势力作祟,不少不明真相的群众便借机发泄不满情绪,以至酿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

石宗源在瓮安调研时问询一名群众在当地感到安全否,该群众不敢回答。石说:“你不相信我,怕报复?”回答:“我相信你。但你是大官,住在省城,不能天天来保护我。你在,我们安全,你走了,我们找哪个?”石宗源听后眼含热泪说:“瓮安不安,老百姓不敢讲真话,是我们的责任。”他问在场的瓮安县委书记王勤(已被免职):“为什么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王勤回答:“我的工作没做好。”这一问一答中,其实都隐含着一种答案:老百姓不敢说真话,是惧怕地方官员也;县委书记说自己工作没做好,是地方官员在行政过程中不畏民也。

人民是主人,官员是公仆,要说公仆应该怕主人才是正理。但是如今不仅在瓮安,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恰恰颠倒了个儿,变成了主人惧怕公仆,这已经是司空见惯和民众的共识。从媒体诸多报道中不难看出,公仆一句话,主人种的茂盛的玉米就得立即毁掉改种白菜,心里有气你也无处喊冤屈;公仆一句话,主人的房子就得瞬间拆掉改作别用,应当给予的补偿不满意你也无处讨公道;公仆一句话,当地宝贵的资源就得廉价承包给他人,主人有意见也只能闷在肚里没处说原委。你说这个公仆厉害不厉害?你看这个主人当得窝囊不窝囊?

民怕官,官不怕民,在于主人没有制约公仆的权利。谁来给主人当公仆,不是由主人来决定,而是由更大一级的公仆来决定。一个公仆当得勤快与懒惰,节约与浪费,廉洁与贪腐,主人心里最清楚,但却没有发言权,即便发言了人家公仆也不会听,更不会把主人的意見当回事儿。最终决定公仆留任和调离,升迁和罢免,当主人的都没有话语权和处置权。既然如此,主人也就是个好听的名词而已,公仆不怕主人也就很正常了。

石宗源书记在瓮安调研时还说过一句精彩的话:“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多了,老百姓就不会有好日子过。”问题在于,在我们的公仆位置上,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庸官、懒官和拿钱不干活的官呢?是谁把那么多庸官、懒官和拿钱不干活的官摆弄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呢?或许,他们原本是能官、勤官和拿钱又干活的官,然而在公仆位置时间一长,缺失了主人的指教和管束,诫勉和开除,能官也成了庸官,勤官也成了懒官,拿钱干活的官也成了拿钱不干活的官!

石宗源的话可谓一言中的,无疑,庸官、懒官、拿钱不干活的官多了,老百姓就无论如何不会有好日子过。然而石宗源只讲了一半,掩盖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值得深挖和探讨。

【原载2008年7月14日《三晋都市报·双塔走笔》】

插图 / 董建伟

猜你喜欢

瓮安公仆县委书记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一句话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马路公仆赞
哪里错了?
近期我省千部任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