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面子”
2008-02-11孙存准
孙存准
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标准的大“帅哥”,史书记载他“美姿仪,少聪慧”。同时,他还是一个出了名的极好“面子”的皇帝,他不但十分爱惜自己头颅上的“面子”,而且内政外交皆好“面子”。
隋炀帝向国人大摆架子,全力兜售他的“面子”。隋炀帝曾于大业元年(605年)、大业六年(610年)和大业十二年(616年)三次乘龙舟巡幸江都。他要求龙舟巍峨、漂亮,龙舟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最上一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耀人眼目,而且规定挽船的八万多名民工都穿锦绣华丽的衣服,做到整齐好看。他还非常讲究气派,每次出巡,船舟连绵二百余里,风帆劲扬,照耀水陆,两岸则有骑兵夹岸护送,同样连绵二百余里,旌旗猎猎,马蹄声声。路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都要献食,极尽水陆珍奇,没有吃完的就地弃埋,浪费惊人。结果,隋炀帝在最有“面子”的排场中丢尽了“面子”,不仅弄得民怨沸腾,而且搞得沿途官员叫苦连天。
隋炀帝向客人大摆阔气,竭力显示自己有“面子”。大业六年(610年)正月,西域诸胡、突厥、蕃人等酋长应隋炀帝盛情邀请,来到东都洛阳。隋炀帝为了充分展示大隋朝的盛威,特在端门大演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乐工一万八千人。其时,灯火照耀天地间,乐声响彻几十里,整整狂欢一个月,花费十分浩大。炀帝事后感觉此举为自己在客人面前捞足了“面子”,于是便将其列为例行的“欢庆节”,之后每年正月都在洛阳端门狂欢。同时,为了把这一“面子工程”做大做强,隋炀帝下令对诸胡入市交易的洛阳丰都市场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店铺整齐划一,帷帐华丽,珍宝充溢,还要求进入市场的人都穿得体体面面,甚至卖菜的草垫要用昂贵的龙须席子。并且下令,胡人客商可随便在酒肆茶楼白吃白喝,客人吃后,主人还须对“外宾”宣传:“中国丰饶,酒席例不取值。”农历正月正值北方千里冰封的时节,隋炀帝便命人用绢帛(高级绸缎)缠树,给不明真相的客人说这是“仙晨帝所”。对此,有的西域人当面质疑:“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可见,摆阔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客人感激涕零,反遭质疑,还被国人“哂其矫饰”,被斥为“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在胡人客商吃喝不要钱的同时,长安一带的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人畜多有死亡。
隋炀帝向敌人大摆谱儿,尽力彰显他的“面子”。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二月,隋炀帝第三次出征高丽。他在出征前的诏书里说:“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顺天诛于海外,救穷民于倒悬,征伐以正之,明德以诛之,止除元恶,余无所问。”(《隋书》)事实上,隋炀帝征讨高丽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救那里的老百姓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是纯粹要争个“面子”,摆摆谱儿,教训一下高丽王高元,因为那小子不听话,对隋王朝不够恭敬。征讨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实现“救穷民于倒悬”的目的,反而把自己治下的老百姓陷进了水深火热之中。
隋炀帝摆架子也好,摆阔气也好,摆谱儿也好,都是为了“面子”,他苦撑“面子”的结果是败光了国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民变。兵荒马乱之时,隋炀帝料到天下纷乱无法收拾,便躲到江都繼续奢靡着,维持着有“面子”的帝王生活。618年的一天,隋炀帝一边照着镜子,一边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头颈,会由谁来砍呢?”果然,宇文化及带领禁卫军哗变,要砍死炀帝。但死到临头的炀帝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面子”,他厉声断喝:“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拿鸩酒给我!”但一时找不到毒药,最后禁卫军用白练将他勒死。一生追求“面子”的隋炀帝,在面临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他最后的努力竟是求得一个有“面子”的死法。真一个不折不扣的死要“面子”。
【原载2008年7月11日《济南时
报》】
●江西省丰城 陌上蝶荐
插图 / 迟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