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代序

2008-02-11邵燕祥

杂文选刊 2008年10期
关键词:白骨罹难者风沙

自从去年我为茆家升《卷地风来》和倪艮山《沉思集》作序以来,不断收到一些朋友的信稿,多是在各个时期受到政治运动冲击的——如果回避“政治迫害”字样的话。各人情况虽不尽相同,但大体上经历是相近的。其中详略不一,文字表达各异,但那刻骨铭心的记忆和逐步深入的反思,每每使我于欲哭无泪之馀,思前想后,问天无门,欲对历史进行叩问依然不得其门而人,因为真正的历史依稀在重重的帷幕之后。我有时想,也许不单是历史的结论严重滞后,就是追问和探索历史真相的过程,怕也不是我们当事人这一代所能完成,而要相信我们的后人会比我们聪明。不过,为了让我们的后人有更多第一手的史料为据,今天的幸存者有责任提供尽可能详实、准确、公正的亲历记录。我想,这就是我所看到和没有看到的朋友们“藏诸名山”之作的价值所在。

这一番意思,我在为上述两书写的序文里大致说到了。现在有些朋友让我为他们写的回忆文字作序,我已经颇有无话可说的尴尬。——同样的话如果说了又说,是不是会令人生厌呢?

我想,请索序的朋友们,包括本书的未曾谋面的作者理解并谅解,让我以今春三月风沙日所写的一首《夹边沟》寄托我的感慨:

春日多风沙

从河西走廊来

从巴丹吉林沙漠来

从玉门关外的戈壁滩来

从盐碱地上的夹边沟来

裹挟着漫天的尘雾

血腥的沙砾

无数的墓碑都是粉饰和欺骗

被害者没有墓碑

甚至没有坟墓

口令训斥鞭挞和呻吟

都被风刮走了

血痕和泪渍

早被风刮干了

过去的一切全不在了

只有你们留在这里

以你们的白骨

历史被黄沙掩埋

比无名白骨埋得深

而你们的灵魂

至今流落到何处

也许随着刺骨的朔风

一路呼吼撼动所有的门窗

在这倒春寒的暗夜

寻找着

有多少颗心

敢听

你们

倾诉的

记……忆?

我的诗文采不足,但直陈了我的心情,应无任何朦胧难懂费猜详处,我就不多说了。我在1957——1958年间同命运的人中,属于不幸中的幸者。比起投荒到黑龙江、青海、甘肃和其他边鄙之地,在穷乡野岭、沙碛丛山、大墙里面和矿井底层去服劳役,以至埋骨异乡的罹难者,以及侥幸生还的朋友,我那些年的逆境主要在精神的囹圄,而沒到垂死的边缘,且在世纪末的二十年中,我还得以重新操笔,一吐积愫,这样的机缘,在大多数划为右派的幸存者,也是没有的。我惭愧,以我的条件,这些年来我所做的太少了,有限的做为中又包含了不少的无用功。

这些说也无益,不说也罢。让我还是对朋友们说:“倾诉吧,不管一时有没有人倾听,或能不能传递到愿意倾听的人们那里。”

【选自邵燕祥著《教科书外看

历史》 花城出版社版】

题图 / 佚名

猜你喜欢

白骨罹难者风沙
时间的年轮
无题
沙枣花
都怪祖先
寄生
辽宁团罹难者家属获赔偿
执子之手
“头七”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