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九江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探讨
2008-01-22赵欢刘佳
赵 欢 刘 佳
摘要:近年来,九江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外贸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产g技术含量低、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该地区对外贸易的良性增长,使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可持续性的难题。在深入剖析九江地区外贸增长方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外贸增长,加工贸易,资源产品,可持续发展,九江地区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我国学术研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外贸增长与社会效益提高相统一,使加工生产、商品进出口等各个环节与生态发展相协调。
目前,九江市正处于一个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九江口岸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进出口总值2.48亿美元,同比增长66%,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值为1.3亿美元,增长35%,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3%;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1亿美元。但这些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建立在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上的,并且很多商品在加工生产和出口的过程中都是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是九江地区有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九江地区传统外贸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1)外贸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过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尽管九江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呈明显增长态势,但进一步探究该地区进出口商品种类结构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九江港进出口商品中,原油及成品油占51.83%,金属矿石占22.53%,煤炭占8.63%,钢铁占5.95%,非金属矿石占4.98%,其他(包括矿建、化工、水泥等)占6.08%(数据来源于《中国港口年鉴》)。显而易见,该地区进出口商品中资源型产品占绝大多数。地区内外贸出口额的增长主要依赖资源型产品出口规模的增大,其中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口是九江地区传统的创汇产业。九江市是江西省内著名的矿产资源大市,铜矿、钨矿、锑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及石材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易于开采,因而众多企业蜂拥而至争抢这一优势资源,长期的过度开采不仅造成资源枯竭,并且由于开采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加工粗糙,产品出口附加值一直不高;另一方面,原油及成品油、煤炭、钢铁等产品则主要依赖进口,进口规模大且价格较高。长期来看,这种不合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下实现的外贸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2)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目前九江地区基本完成了由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货物出口的支柱主要是初加工或粗加工的资源型产品,而独具特色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主要表现在:其一,九江地区具有传统创汇优势的矿产资源产品在加工生产中,不仅污染大、高能高,并且区域内该类加工企业以中小型民因企业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因此加工产品只能定位在中低端产品的价位上,出口收益微薄。其二,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作为九江地区出口规模较大的产品,总量持续上升,但是由于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技术进步滞后,商品质量跟不上去,导致后劲不足,使其出口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贸易带来的压力,产品出口形势变的越来越严峻。最后,传统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大,技术含量低,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的出口比重小。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额的比重只有9%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很多。产业低度化造成了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严重制约。
(3)加工贸易比重偏低。
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工贸易对包括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在内的众多地区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宏观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至2008年五年问,九江市加工贸易额在该地区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逐年快速上升,从2003年的15.6%上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45%左右。但这个比例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甚。目前我市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矿产品、纺织品等几个有限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低。许多企业在国内需求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为了从加工贸易中分得一杯羹,纷纷降低加工费以争夺国外客户,使加工贸易企业陷入了加工贸易业务量增长,利润却大幅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大多加工贸易企业在微利状态下运转。
2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九江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全国各级城市中资源型城市为数众多,尽管资源优势各不相同,但其经济增长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对资源存在较大依赖。由于长年的过度开采、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我国已有近四分之一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九江市具有这一类城市的典型特征。因此,如何减缓资源枯竭的速度,保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市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我国各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发展循环经济是众多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九江市可在借鉴同类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着力提高铜、钨、锑等矿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程度,在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基础上作进一步地优化、提升,拉长产业链条,把传统的资源型产业改造成为现代化的资源型产业,这其中还包括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内容,政府部门应从经济收入中支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治理污染的成本,作为搞好循环经济的成本。
2.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九江地区内从事生产和外销出口的企业中,大部分是经营以原料金属矿产品、粗加工的石材产品和初级加工的纺织品等为业,其产品科技含量低,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甚少。从短期看,从资源型产品和其他初级加工制成品的出口贸易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但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有可能导致产业结构的低级化,使外贸出口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从长远利益看,以粗加工和初级加工产品为特征的产业模式对于九江地区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弊多利少。因此,我市应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科技实力的企业在地区内投资,借助外力加快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同时,要加大力度发挥政府、科研单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对配套资金和信息、有技术实力进行配套生产的本地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咨询、联合技术开发。通过推动产业纵深发展和推进产业升级来提升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3承接东部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当前,由于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及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众多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纷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制造生产能力,这为我市发展区域内的加工贸易创造了良好时机。我市应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转移。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承接国际、国内产业的梯度转移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统一认识,协调规划。在项目审批、资源利用、出口退税等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企业招商,产业结构方面应把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高附加值、自身具备研发能力的高新科技企业、制造业上。各县区应根据自身特点、特色产业,进行针对性招商,避免招商引资盲目性。比如共青城的服装产业,星子的石料及石制品产业。
加快出口加工区建设,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是推动九江市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突破口。采取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对外出口是内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必由之路。九江加工贸易应以出口加工区为突破口,集交通运输便利、水电及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于一身,通过科学规划、合理的产业定位以及政府的正确导向带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加快九江航运、物流发展。九江地处京九铁路大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上,南昌、武汉、合肥四小时经济圈内,九江港是湘、鄂、赣、皖的货物集散地和换装港。因此,加快九江航运业及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加快货流速度、保证通道畅通以及九江市吸引外资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