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探讨
2008-01-22江慧于鲁江
江 慧 于鲁江
摘要:全球化的进程首先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效益又使得跨国公司成为当仁不让的首要受益者。但是对于社会,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国内社会,全球化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效益那么简单,伴随而来的还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全球化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是连接国际于各个国家的纽带,那么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也需要国际、东道国和跨国公司自身的共同努力。
1国际层面
由于跨国公司往往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所以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必然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协调。国际社会对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的约束主要在于制定符合社会发展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使得跨国公司的行为能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现在国际社会对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国际组织成在国际层面推动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力量。在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出现了很多相关的规则,例如即SA8000成为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则积极推动了有关环境原则的建立,促使各国政府签署了《里约宜言》和《京都议定书》;另外,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绿色和平组织、沙利文原则等国际民间组织也都在促进国际环境法规、劳工标准和人权发展方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这些规则和条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缺乏对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效的约束,国际硬约束。因此,现在各种专门性国际组织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发展为核心,以大量的谈判为手段,促使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有关的诸多问题尽可能纳入到一个相关各方广泛参与讨论的框架中来,并形成一定的硬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达成相关各方的共识,提高标准,实现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有效国际约束①。
2东道国层面
东道国作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最直接的关系方,在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推进中当然具有最直接的作用。主要因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
(1)理念宣传引导。历年的宣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跨国公司本身的,另一方面是针对跨国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
发展中国家在人权、劳工、环境等方面的立法还比较滞后,还需要依靠和参照国际上的规则,而国际规则对于跨国公司没有实际上的硬的约束力,所以很大程度上,跨国公司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需要跨国公司自发的行为,那么理念的宣传引导将对于跨国公司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例如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行为守则和SAS000已经推广和渗透到我们的社会之中,我们无法回避。
但是在宣传中应当注意跨国公司的身份,跨国公司作为理性的经济行为体,其首先关注的当然是自身的经济利益,那么在宣传中应注意避免单纯性的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是其产生强制付出的错觉。应当将宣传重点放在社会责任与企业长期发展和长期利益的相关性上。让企业觉得社会责任的承担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有助于其长期利益的实现。
对于消费者方面的宣传以社会与人的发展为中心,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关注产品对于社会的影响,例如是否符合人权与环境要求,是否有利于人的长期发展,跨国公司在竞争中必然会相符合公众要求的方向发展,也就使得社会责任的要求转嫁到跨国公司身上。
(2)制度制约。对于部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缺失,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的评判,也不能总是期待它们道德自律的提升,而是应该积极地采取“他律”约束,从而引导跨国企业在制度框架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现在发展中国家对于跨国公司的制约性制度比起优惠政策来说要少得多,那么在社会责任日趋庞大的今天,政府应当从制度上对跨国公司有所制约,包括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立审核制度。
3跨国公司自身
作为跨国公司自身来说在当前缺乏约束的情况下能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是关键因素。跨国公司应与政府保持联系,了解社会情况和要求。
一方面跨国公司应当在现行的法律和国际规则框架中行动,避免不合法或者不符合道德的行为的产生,例如利用各国税率的不同而规避税收,真实地接受政府的审核。另一方面应当对于自身发展对于东道国社会造成的问题承担责任,例如进行改善环境的投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此外,对于政府福利的建设应当承担部分责任,主要体现在社会公益的投入上,帮助政府解决诸如失业、环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