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中小企业路在何方
2008-01-16李俊
李 俊
在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重压下,广大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苦撑”,“出口订单减少”类的报道屡见报端。而中央决策层密集赴沿海企业调研,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小企业的关注。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度过“寒冬”呢?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国内部分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有超过1万多家企业倒闭, 2/3的企业面临重整。
随后,美国金融危机又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振荡,中小企业在风暴中的处境变得岌岌可危。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旗下在东莞的两家工厂倒闭,6000余工人瞬间失业,当地政府为合俊员工垫付了2400万元工资才没有使这起案例演变为一场社会风波。从影响和知名度来看,合俊的倒闭被称为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倒闭的第一案。随后,合俊倒闭的悲剧在其他地区陆续上演,生产电子产品的香港百灵达公司和港声公司在深圳的两个工厂也宣布关门,其中港声公司欠债累计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这些年,中小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居功至伟,有口皆碑。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不能不引起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关注。
为何接连倒闭
近年来,关于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境的声音不绝于耳,再加上很多企业经营不踏实、管理不严谨、缺乏创新能力,倒闭已成为必然,而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这些企业的死亡速度而已。
生产成本上升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增加。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引发全球相关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有色金属、钢、铜、铝等原材料,甚至一天一个价,这直接推高了制造成本。
其次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企业综合成本增加。浙江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前几年企业靠廉价劳动力获得了竞争优势。近两年来,员工工资上涨和企业对职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日益完善,企业劳动力综合成本不断增加。
再次是随着土地价格和建筑材料不断上涨,产品综合成本增加;再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各种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频频设置,更是导致出口成本增加,例如,仅浙江慈溪家电产品进入欧盟或美国需要进行的各种认证费用,就大幅提高了出口产品成本;此外,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导致出口企业利润摊薄。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甚微,许多企业都是靠国家出口退税来获得利润,当国家鼓励出口退税率降低甚至取消时,部分企业自然难以维持正常经营。
融资更难
由此来看,目前中小企业确实面临多重困难,且由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导致,而其中最现实的困难实际上是经营困难,是成本之痛。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其经营困难的一种表现,正是因为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了资金紧张和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是暂时现象,它在我国一直存在。我国每年都有约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超过60%的企业倒闭是由于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中小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占我国GDP总量的60%以上,但是,中小企业在我国信贷规模的余额当中所占的比重却只有22.5%。
导致这一难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缺乏直接融资手段。另一方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收益不稳定、诚信度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势必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热情和支持力度。
而且,去年央行多次加息,到去年底,法定准备金率调至17.5%,贷款利率达到7.47%。尤其是去年9月份央行出台限制信贷规模政策更是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了40%~50%以上。今年受股市低迷、信贷从紧、国外资金严格限制进入、民间信贷资金成本提高等影响,部分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更是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浙江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年一季度对浙江中小企业贷款减少了25%。融资难再次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成导火索
由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元单边贬值,致使人民币币值对外上升了25%。也就是说,中国出口品价格平均上涨了25%。产品质量未大幅提升,价格却涨25%,竞争力减弱,出口受阻可想而知。在广东,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进出口贸易不景气等因素影响,众多港澳等外资企业纷纷撤资,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目前外部环境仍在进一步恶化,企业生存困难的局面仍将持续。
谁来救中小企业
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渡过难关?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单靠哪一方面的努力都很难克服这个困难。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企业发展下去。同时企业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的支持,而必须要学会“自救”。
政府出手
中央已经充分意识到,目前的金融危机绝不能影响到国内的实体经济。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财政:今年以来,财政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10月29日,为缓解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
税收:根据今年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条例,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今年8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半年增加退税100亿元左右;10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对涉及大量中小企业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到14%;自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次调整总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
收费:自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
信贷:今年8月,通过窗口指导,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的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总计约新增2000亿元贷款,并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放宽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对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2万元提高到5万元;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下调存贷款利率。
在我国,银行各司其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是大项目、大公司,而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才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主体,他们有一整套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现金流虽然紧张,但不放贷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放贷增加,存贷比到达75%的上限,没有能力继续放贷。信贷紧缩必然导致利率上涨,浙江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调30%至40%。如果是担保贷款,还要加上担保机构2%至3%的担保费率。因此,只有给地区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权力,以及给符合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特定监管手段,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认为,国家连续推出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发出了利好信号,但步伐还应迈得再大一些。虽然从8月起已两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但带给企业的回旋余地很有限,是否可以继续调高,包括将纺织品退税率恢复到17%,并完善出口退税机制?虽然央行近期先后几次降息,但融资成本依然偏高,“企业仍相当于在给银行打工”,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大降低贷款利率的力度?还有,是否可以加大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政策扶持,比如鼓励企业参与各种形式的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和网上对接会,对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予以相应的经费补助,采用扶持手段降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等等。值得期待。
除了以上对策外,笔者认为,还要为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很多行业,中小企业因为缺乏准入权、议价权,或被挡在门外,或得不到合理的利润。甚者,中小企业还面临被垄断企业扫荡的可能。1998年时,全国有3340家民营油企,但目前只剩下100家,而民营加油站也从5.63万家锐减到3万家左右—民营油企的命运或许就是中小企业一个侧面的写照。此外,“包袱”过重也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一个原因。比如,企业所得税虽然从2008年1月1日起从33%调减至25%,但此税率仍比周边国家高出很多。因此,拯救中小企业,还应为中小企业减负。
虽然政府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都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但由于政策从出台到实际效果的显现还会有一个滞后效应,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是中小企业最困难的时期。
企业自救
新政策只是“保暖措施”,企业要确保度过“寒冬”,还要靠自身强筋壮骨,学会“冬泳”,在各方面做好过冬的充分准备。
就企业而言,在面临破产危机时,要想走出困境,可以考虑转型或者缩减。转型就是企业在对市场发展前途不再看好或者市场饱和的时候选择改行,如浙江的农夫山泉就是这样一个从房地产业转型的优秀典范。据调研发现,广东省大部分倒下的企业都是加工和能源消耗方面的低附加值企业。这类企业就亟需转型。当然,对于一些单个的中小企业或许很难完成转型任务,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帮助。如政府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灵活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机制,需要在劳动力培训、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大投入,要给企业创造出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为企业转型提供条件。而缩减则是将原先多元化的业务结构缩减到少数几个集中行业,这也是出于节省现有资金流的考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行业中,以平稳度过危机。
同时,企业还应学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倒闭的中小企业中,很多都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反,一些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仅能够走出困境,而且还活得很好。因此,从根本上讲,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等,只有具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外贸企业,要自救,还要将目光从出口转到内需上,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产品能卖到国外的,就一定能卖到国内。事实上,很多出口产品在国内的卖价不见得比国外低。但是问题在于,以前很多外贸企业都是订单型生产,现在要把外销型产品转成内销,销售渠道、市场、营销方式一下子建立不起来,需要一个转型过程。自去年底国家取消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以后,金美亚集团就及时调整了方向,产品全部转为内销,规避了外部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面对上半年钢材涨价、银行利息高的现实,该公司又一改以往直销的生产方式,转而为其他企业做加工,规避成本风险。
动物在冬天来临前,都会准备好一定粮食,并用冬眠的方式减少运动来保持体力等待春天的到来。在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的时候,当需求下降、市场不明朗时,企业不应该进行大规模的扩张行动,而应苦练内功,以最好的姿态等待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到来,并成为早飞的得益者。
(作者为博财证券投资顾问公司高级经济师)
编辑:许倩xu.qian.198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