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度IR特征之鉴

2008-01-16

资本市场 2008年12期
关键词:分析师投资者指标

两年之间,“牛熊之市”流转,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上市公司日趋重要。回顾2007年度上市公司的IR特征,有助于总结经验,客观地了解中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总体水平。

2007年,参加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评选的公司数目大大增加,其中有效反馈的公司达811家。参选样本公司的扩大,能够使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和程度上更客观地了解我国投资者关系的总体水平。下面通过对参评的811家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IPO单独分析),并与往年情况进行对比,总结出2007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整体特征。

投资者关系管理整体发展稳定,与上一年水平相当。

根据南京大学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的统计,2007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最高得分82.10(工商银行),最低得分32.08,总体平均得分51.99,处于Ⅴ级水平,与上一年度水平相当。对于处在股市高涨的2007年,以及较之2006年参评公司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得分,更加说明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年的发展已初见成效。

2007年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分布较为均匀,指数处于40-60之间的企业共有656家,占比80.89%,已有八成之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整体发展正常,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同往年相比,2007年的投资关系管理指数没有较大变化,但是由于今年参评上市公司较多,因此本年度是最为真实反应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整体水平的一年。通过2004到2007年投资者管理指数的分布情况的比较,2007年度较之往年表现出稍许下滑。但是从历年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的分布情况来看,2007年又是指数分布较为集中的一年。全流通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这一年能达到如此程度实属不易。可见,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之下,大部分上市公司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努力。(见表)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投资关系管理水平正处于稳定提升时期,尽管这种提升在2007年度表现得较为隐性。

投资者关系管理已初见成效,正在步入下一次辉煌。

状态水平指标、质量水平指标、管理水平指标共同构架了南京大学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状态水平是主要衡量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最后结果绩效水平的指标,即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后的绩效表现;质量水平则是对上市公司处理投资者关系过程的评价,反映上市公司处理投资者关系过程中的表现;而管理水平则是考察上市公司在处理投资者方面所涉及的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和制度建设等。

2007年度状态水平指标、质量水平指标、管理水平指标这三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0.26、55.76、49.48。与整体指标的平均得分51.99相比,质量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略高于整体指标的均值,状态水平指标与管理水平指标则略低整体均值。(见图)

可见,2007年投资者关系管理,优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即质量水平;劣在最终的绩效水平和管理水平,这也是2007年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尽管有所提升却是隐性提升的原因所在。由于投资者管理是一项长期行为,从过程到最后的绩效表现需要时间来磨砺,而质量水平略高也印证了2007年投资者关系管理整体所呈现的特点—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已初见成效。

投资者关系管理绩效稳步提升。

状态水平指标主要体现了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咨询机构对上市公司在互动沟通、信息披露等方面工作的认可。尽管2007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状态水平指标平均得分50.26,略低于整体的平均得分,但是与2004年的34.62、2005年的43.09、2006年的42.22相比,却已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分布也是最为集中和稳定的一年。

股价波动日趋稳定,上市公司管理投资者“惊奇”能力提升。

通过统计状态水平指标的下属三个指标—股价波动率、股东忠诚度和分析师报告数量的分布情况发现,在2007年度的牛市背景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变化水平较为平缓,只有个别公司的股价出现了短期内剧烈变化的情况。同2004年股价波动率平均得分60.73、2005年的42.38以及2006年的70.27相比,2007年度股价波动情况是历年来得分最高的一次,高达72.33,这充分反映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年的发展在应对危机、信息披露、以及重大事件的沟通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上市公司在避免投资者“惊奇”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股东忠诚度较高,但两极分化,上市公司仍需倡导价值型投资以维持股东稳定。

股价波动率体现了公司全部流通股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绩效水平的考核,而股东忠诚度则反映的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最终评价。从2004年到2007年股东忠诚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48、43.59、32.88、56.12。可见2007年度股东忠诚度的得分也是历年最高的。这与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与机构投资者以及大股东的沟通是分不开的。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高层在某一重大事件(增发、配股、危机、并购、重组)发生前后积极拜访重要投资者,以期得到这些投资者的认可,这种案例已经数不胜数。

然而,得分的增长只能说明2007年股东忠诚度优于往年,但并不能说明2007年的股市已形成了价值型投资的氛围。2007年我国股市的投机成分仍旧较高,表现为股东忠诚度得分分布较为分散,有半数之多的大股东没有在一年中持续持有公司股票。由此可见,上市公司为了获得稳定融资规模,仍需在投资者关系管理过程中重点阐述价值型投资的理念。

分析师的价值提升作用并未得到上市公司重视,仅有少数公司能得到分析师青睐。

分析师报告数量反映了分析师群体对上市公司的关注程度,该项得分的均值仅有21.9,并且上市公司受到分析师关注的程度差别较大,仅有少数公司才能得到分析师的青睐,这与去年的情况相当。2007年度分析师关注最多的公司包括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中国联通、万科、中兴通讯、民生银行、宝钢股份和工商银行。

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一再表明,分析师的关注对于提升公司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中小规模公司和IPO公司或者再融资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分析师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进行解读,再通过媒体等渠道传递给投资者。分析师关注越多,意味着公司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就更广,熟悉该公司的投资者也越多,这不仅会增加对公司股票的额外需求,而且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

然而,现在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对中小规模企业。2007年对分析师关注上市公司(主要通过万德资讯分析师研究报告来代表)的情况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平均分析师关注为4.78(即每个上市公司有4.78篇研究报告),最高值为28篇(招商银行),且分析师的关注与公司规模高度正相关,即规模越大的公司分析师关注越多,而中小规模公司分析师关注相当少。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公司治理完善程度,是中国分析师在选择要研究的上市公司时最关注的四个指标。

由此可见,分析师对选择跟进和关注的公司是有其自身动机和利益考虑的,但是在如何吸引分析师关注,获取分析师的青睐方面,上市公司并不是无能为力。因此,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规模公司要重视对分析师群体的研究和关注,通过有效的投资者关系,加强与分析师的互动沟通和信息披露,以获取分析师的青睐。

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的沟通方面总体表现优秀,但具体而言,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设计、对投资者质询的响应速度、沟通互动,以及利用来自投资界的信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沟通关系质量与信息披露质量共同反映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质量水平,而质量水平是2007年度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管理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模块。2007年,沟通关系质量、信息披露质量、质量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6.58、60.20、55.76,可见这个模块的得分不但较高而且较为均衡。

沟通关系质量是由如下四个方面来衡量:沟通渠道易达性和有效性、响应速度、反馈质量以及公司与投资者的互动(包括对来自投资界信息的处理),2007年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1.12、9.52、46.97、68.73。

沟通渠道易达性和有效性在2007年整体处于Ⅳ级水平,它是从沟通渠道数量、沟通渠道的易达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衡量的,而这三方面的平均得分:62.02、44.08、77.23,分别处于Ⅳ级水平、Ⅵ级水平、Ⅲ级水平。对于沟通渠道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而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沟通渠道不论是电话、邮件甚至是实地来访都是较为便利和有效的,因此此项得分较高也是理所当然。在对沟通渠道数量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半数的公司一年内一对一的沟通(如与单个分析师沟通)能达到10次以上。而一对多的沟通(如召开发布会、分析师联合调研等)却不那么乐观,有超过60%的公司一对多的沟通次数低于三次,其中又存在24%的公司在一年中并没有进行过一对多的沟通。此外,2007年接待投资者考察人次超过10次的比例也不高,仅占56.3%。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适用于大股东或者机构投资者,而中小投资者更多是通过公开的研究报告和媒体报道获得有关公司信息。

易达性、便利性和有效性都是衡量沟通渠道所发挥作用的质量性指标,可是易达性的得分却偏低不少。可见,上市公司应加大与投资者沟通的力度(尤其是中小股东),在注重沟通渠道数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沟通质量。

此外,被称为“大小鬼”的大小非解禁问题是引起市场恐慌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能否在稳定投资者信心方面的举措和行动是反映公司是否做好投资者关系的重要一点。2007年样本公司中存在大小非情况的约占98%,因此调查上市公司在大小非解禁时期与股东的沟通情况,很有普适性。调查结果发现,没有安排此类沟通活动的公司竟占到半数以上。

便利性这一指标考察上市公司是否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有利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渠道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就是以上市公司是否与分析师、基金经理保持沟通来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约有75%的上市公司已意识到分析师、基金经理这一群体的重要性。然而这只是一种应然的表现,在对分析师关注指标的考察中,发现结果并没有这个数据理想。

响应性测试是为了考察上市公司在面对未知投资者的E-mail质询时反馈的速度以及反馈信息的质量,并且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如何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互动情况。2007年的响应性测试中,有10%的公司做出了回复,这与2006年的3%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的响应速度有所改观,在做出响应的上市公司中,67%的公司2日内就给出了回复,同往年相比有所提升。这表明已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重视来自中小投资者的声音,对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是欢迎和期盼的。

反馈质量反映的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询问的反馈质量,主要从两个渠道考察:一是响应性测试,考察上市公司对中小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的反馈质量;二是股东大会上对股东质询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股东大会上针对大股东的反馈效果较好,均分达到88.11。有52%的被调查公司在股东大会上面对投资者质询是“不设定时间等限制,就经营状况与股东真诚沟通”,38%是“有时间规定,但股东若有疑问可以充分表达和沟通”,8%是“议程较多时,限定股东提问时间,给予较充分的解答”,1%的公司认为“公司高管繁忙,未能充分解答股东疑问,鼓励会后咨询”,还有1%的公司认为“股东提问时间严格限定,以免影响会议议程”。尽管1%的比例很少,但是依然有公司持有这种观念,表明这些公司在面对投资者沟通方面确实存在不足。

在对上市公司反馈电子邮件的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反馈电子邮件的公司中70%的公司反馈质量都很好,能够比较好地针对“当前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不知道公司有无具体计划或者措施稳定股价?”这个问题给予反馈。

互动效果主要反映投资者反馈的信息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状况,影响和重视程度越高越好,从此项的平均得分68.73可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还是很乐于听取股东的意见或建议的,而且有62%的公司IR(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表示会随时将来自投资者反馈的重要信息提交决策层。IR部门对“重要信息”的界定是决定某一信息是否上报的决定性因素,由于这种判断具有较强主观性,且IR部门的总体认知判断水平有限,可能会使部分重要性被忽略。因此,IR部门应该仅扮演信息整理的角色,定期以简报形式提交决策层(调查仅有15%的公司这样操作),这种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提交的时间间隔,比主观因素容易控制,因而有助于高层更全面了解来自投资界的意见。

信息披露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自愿性信息披露尚不尽如人意。

信息披露质量是构成投资者管理中质量指标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公司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全面沟通的信息桥梁,它要求上市公司能够及时并完整真实地进行信息披露,使得投资者以此作为是否投资的决策依据,也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督。这一指标涵盖了上市公司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2007年2月1日,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范了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信息披露行为。总体而言,2007年度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指标平均得分为62.20,处于IV级水平,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仅有两家公司的信息披露指数达到I级水平(≥90,分别是:深高速和中国银行)。尽管如此,中国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表现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在看到2007年信息披露质量有所下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两点:一是此次评选活动是参与公司最多的一次,所得的结果同往年相比更为真实和客观;另一方面,ST类公司参评明显增多,这也对指标的数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2007年中国股市创造了一个神话,股指市值创历史新高,全民参与式炒股使中国股市表现过热,股民的热情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上市公司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上有所松懈。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清楚地认识到,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良性发展的证券市场,在短期内表现出来的过热现象会充分暴露出股市的弱点,不稳定的市场带给投资者的不仅仅是资金化为乌有,还有对投资者投资信心的重挫,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倡导价值型投资,稳定市场稳定股价。这也是证券市场设立最根本的初衷。2007年的行情也是检验中国股市潜在问题的试金石,信息披露质量也许就是其中之一。

进一步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看,2007年各家公司在监管机构强制要求的披露信息上做得较好,其中深高速和中国神华表现最佳,但是良莠不齐的现象也较为显著。这种情况不但表现在不同公司在信息披露完整性的偏差上,而且也表现在信息披露的不同方面上。其中,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披露表现最好,平均分达到72.47,而对公司发展前景等前瞻性信息的披露却较少,平均分只有21.51分,仅处于VI级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远远好于自愿性信息披露,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依然任重道远。

如何提高信息披露可靠性对上市公司而言依然是挑战。

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包括三个方面:完整性、可信性、及时性。2007年,这三项的指标平均得分分别为63.99、51.48、69.33,而整体信息披露质量平均分为62.20,只有信息披露及时性和披露完整性高于整体水平,可信性却低于整体水平。

根据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统计,大约95%的公司(约774家)都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遗憾的是,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年报须经所有高管签名”方面普遍做得较差,约92%的公司年报上都没有明确显示所有高管签名。国内外的很多调查都表明,年报是投资界获取上市公司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年报所展示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就是其可靠性问题。年报里财务数据的“粉饰”,以及年报中存在的“印象”管理,都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信息披露解不开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年报信息的可靠性是上市公司管理层需要重视的问题。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及时性达到历年最高水平。

2007年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是历年表现最好的一次。从定期披露和不定期披露两方面进行评估来看,定期披露以2007年年报发布的时间为准,这项测评与往年并没有什么变化;而在不定期披露方面,有75%的公司都能在两日内向投资者公布重大事件,确保了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投资公司的重大信息,这比去年高出将近两成半,有着显著的进步。

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活动的管理亟待强化。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管理水平是做好一切投资者关系活动的基石,在2006年度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报告中曾以“高管层认同投资者关系管理基本理念,是投资者关系有效管理的灵魂”、“完善的组织体系构成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支撑”、“优秀的执行力是贯彻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保证”这三个理念,清晰地诠释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模块的重要性。2007年,管理水平指数的平均得分仅为49.48分,尽管同2007年整体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的总体分值(51.99)不相上下,但是同往年相比却出现了轻微的下滑,情况不容乐观。

上述的三个理念不但阐述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也点明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即高层参与IR、IR组织设置、IR人员素质,这三个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55.49、60.27、24.34,而2007年度管理水平的得分为49.48。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IR人员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高层对投资者关系活动的参与度依然不高。

公司高层参与IR的情况近年来没有太大变化。股东为上市公司提供资金,而上市公司的高层也有义务与股东进行沟通,这不但能够维持企业运作所需稳定的资金流,而且也是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更是倡导证券市场价值型投资的关键环节。

遗憾的是,历年来一直强调高层应该强化对投资者关系的重视,然而一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善。面对“投资者如有需要,是否有机会接触公司高管或营运人员”问题的调查,有2%的公司认为公司高管繁忙,一般不安排;42%会根据不同投资者及其不同的需求,安排接触机会,选择这种做法的上市公司在面对不同投资者时的不同反应可能会违背投资者关系所强调的公平公正;56%的公司是会尽量安排、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通过对2007年一年内公司董事长或CEO参与业绩说明会次数的调查表明,从来没有参加过业绩说明会的公司竟然高达41%,在5次以内的比例为56%,超过五次比例为3%,其中参与次数最多的是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均为30次。

专职投资者关系部门和专职人员比例不高,IR预算处于较低水平。

投资者关系组织设置是2007年度管理水平指标中表现最好的一个指标值,但是与往年相比,该项指标却有些许下滑。投资者关系组织设置是进行投资者关系活动的支撑和前提,2007年仅有1%的上市公司拥有专门的投资者关系部门,有近69%的公司设置了专职的投资者关系人员,17%的公司尚未专设,但有董秘领导下的董秘办或证券部共同处理,另外13%的公司也没有设立IR部门,但有董秘领导下的其他部门参与处理。

此外,对投资者关系年度预算的调查发现,仅有24%的上市公司有年度预算,而在这24%有预算的公司中,大部分公司预算在0-10万元之间,预算超过10万元的公司只占16%。尽管投资者关系的预算仅仅是投资者关系组织设置的一个侧面反映,但是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开展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这或许也是该项指标下滑的原因之一,上市公司对此应给予更高的重视。

投资者关系官员培训不足,可能影响未来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绩效。

IR人员素质应该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标,可是2007年却出现了极为偏低的情况,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否IR工作与股市的繁荣和萧条存在关系。2007年是股市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一年,开户人数达到了一亿一千万,在这样的行情下,融资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IR工作是否也变得不再重要?尽管这只是一种推测,但是不论这种推测是否真实,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从长期来看IR工作在股市繁荣时期的作用更大,影响程度也更为深远。

投资者关系官员素质主要通过培训次数加以考察。调查结果发现,2007年一年内没有对投资者关系人员进行培训的公司比例高达47%,培训3次以内的公司占49%,而三次以上的公司仅占4%。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关系具体操作人员并不重视。随着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投资者关系官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投资者关系官员的培训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对IR人员的从业年限和从业背景的调查发现,IR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平均从业年限达到5.4年,从业年限在3年以上的(不包括3年)占70%左右,有23%的IR部门人员从业10年以上。而对A股上市公司IR部门人员的从业背景的调查中却发现,IR部门的从业背景配置比较单调,多为金融经济类人才,而IR部门应属于一个全能型的部门,它同投资者进行沟通,需要擅长沟通的技巧;它同媒体打交道,需要深谙媒体之道;它为公司找寻潜在的投资者,需要具备营销的理念,因而这个部门需要多元化的人员构成,而这可能也是目前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较为欠缺的一点。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可以在必要时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对股东权益和投资者关系管理进行策划,可能也正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有较为完整的IR组织设置,上市公司对此并不感冒,目前仅有19%的上市公司聘请了外部机构进行IR的相关的策划。有时适当引入外部资源,创新本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思想,对提高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绩效,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法。

编辑:邱玉琴omnicourage@gmail.com

Tips:

2007的挑战

.如何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在牛市中通过投资者关系不断优化公司的投资者结构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的重点之一。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部分重点转向了原先非流通股股东。

.随着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公司的运作并参与公司治理,这也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工作带来挑战。

.与基金经理沟通也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头戏。

.上市公司除了进行强制性披露外,增加披露的自愿性,甚至主动与以分析师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007的现实

.2007年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处于V级水平,整体水平不容乐观,而且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上差异较大。

.大多数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能力比较薄弱,这也是2007年度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

.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沟通角度看,上市公司在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设计、对投资者质询的响应速度、沟通过程中的互动,以及利用来自投资界的信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信息披露角度看,2007年信息披露指数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与往年相比出现一定的滑坡。

.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缺少自愿性和主动性。

多数上市公司忽视来自中小投资者的声音。

猜你喜欢

分析师投资者指标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纠纷调解知多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