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牛奶变迁
2008-01-15匡婕
匡 婕
我国奶制品行业的暗流涌动由来已久,相关的负面消息不时发诸报端,却没有一次不是不了了之,终成今日之乱。
小时候,家境只算得中等,喝牛奶只是偶一为之。可能是身体孱弱的关系,我一向很馋奶的香味。那时家住平房,若哪家有没母乳吃的小婴儿煮了牛奶,放学转过山墙,那股奶香能飘满一院子。
到儿子小时候情况就变了。奶粉也吃,多产自黑龙江农场,冲出来有一股腥膻味。所以,后来就订了城郊奶牛专业户送的鲜奶,用那种医院输液用的盐水瓶装着送来,拿空瓶换满瓶,或者带容器去从奶桶里直接打来。奶煮开后起奶皮子,看上去浓度也够,可就是闻不到小时候的那种奶香。有段时间打来的奶黄黄的,更稠厚一些,好像泛着一层油脂。问过师傅,他说,闺女,这段时间你多打点吧,家里的牛下牛犊子了,奶水好。但即使那样的奶依然煮不出蓬蓬勃勃的奶香来。和师傅聊起原因,他说,牛吃的不一样啊,你说的那时候奶牛吃的是炒熟的黄豆,现在吃的饲料,能比吗?至于饲料怎么就喂不出那样香香的奶,我没再深问,问了人家也未必肯说。
后来偶然知道了一点养牛的内幕。很早的时候哥哥有段时间和他下乡时结识的农村朋友合办了个养猪场,一年后就收手了。听哥说,不赚钱,同伴要转行养牛。养牛就赚钱吗?看我疑惑,哥说,养牛成本低啊,你知道现在怎么喂牛?挖一个大坑,把庄稼秸秆一层层码进去,撒上尿素,就这样一层秸秆一层尿素地垛好,最后撒水,封起来发酵,几个月后拿出来轧碎了喂牛。我更疑惑了,就这些东西牛能吃吗?哥说,怎么不吃,都是这么喂的,牛吃了长得还快呢。再后来从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整个过程。从此,牛奶与牛肉就在心里打了很大的折扣。
虽然不大喝奶了,但是牛奶的各种负面消息还是不胫而来。刚有某著名品牌的盒装液态奶时,好像喝到小时候的奶香了,很高兴了一阵子。可是,不久听说,那个香味是勾兑出来的。而后出现了“纯牛奶”和“鲜牛奶”的冠名问题。从那场争论中知道,即使是饲料喂出的缺少香气的牛奶,我们依然无福享用。
“纯牛奶”在市场上通行了很多年,照一般人的理解,不就是从牛身上挤出的奶不加水、糖等直接消毒了灌装嘛。可是,这么多人都想错了。一个新名词在那时节浮出来:“潜规则”。牛奶行业约定俗成似的都知道,所谓的“纯牛奶”和“鲜”一点关系都没有,那是从国外进口的奶粉加了水勾兑的,本名应该叫“还原奶”。好像还不是什么质量上乘的奶粉,只是人家加工奶制品的余料。“纯”和“鲜”的问题沸沸扬扬了一阵子,最后还是服从了潜规则,奶粉的来源究竟如何,没人深究了。其他的零星消息也还是有,比如,某大品牌被人揭发用回收的过期奶加工酸奶等等。而有些东西却要自己揣摩,比如,某奶粉广告宣称自己的工艺先进,生产的奶粉中不含铅。听了这样的广告,你才知道,原来我们多年吃的奶粉竟是含铅的!这样的消息和声音一波波地传出来,我对牛奶愈发敬而远之了。
其实,这些年来,不光是牛奶,其他的食品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多到让消费者都要麻木了。各种传媒在不断揭出假冒伪劣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做着另一个工作:教导消费者擦亮眼睛,明辨真伪。于是,全民皆用功,学好多好多的知识:从鉴别各种房屋装修材料到鉴别假药、假酒、假酱油、假食用油、假香油、假腐竹、假火腿、假化妆品、假洗发水、假香烟甚至闻所未闻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假鸡蛋。其他的工业产品就更多了,小到儿童玩具,大到汽车、住房这样几乎要用很多人一生的积蓄换取的商品,假劣现象也比比皆是。央视甚至还专门开出了“消费者课堂”栏目,收视火爆。让人感叹,古人叹蜀道难,却难不过在当下的中国做一个消费者。
让人惊奇的是,与消费陷阱密布同时存在的是森然林立的监管部门:工商、卫生、产品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检疫等层层叠叠,不厌其繁,不避其复。只从表面看,中国的消费者应该是这个星球上最幸福的消费者,产品丰富,价格便宜,而且还有国家奉养着这么多职能部门为我们把着关口。
现在,事情终于到了包不住的时候。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三鹿事件”未必不是好事,只是可怜了我们的孩子,用最纯洁最无辜的生命为我们民族精神生态的恶化做了殉葬。真是可悲到无以复加。
为这些孩子建个碑吧,我们有那么多纪念碑,却没有惊醒某些人的天道良心,但愿这座用我们孩子的健康和生命凝聚的碑能够唤醒一个民族沉睡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