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拾梦

2008-01-11胡寒筱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石库门弄堂江南

胡寒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记忆中江南的风物是浸泡在水做的光阴里,潮润润湿漉漉的。一个江字,濡染出水乡种种氤氲曼妙的气氛。

置身江南故乡——木质结构的房子,临江而开的店铺门面,宛若临于水上的阁楼小屋,罩在屋面上的黛青瓦檐,入眼的全是饱蘸江南水乡气息的建筑物。

每每春深,入夜时分,空气里弥散着艾草清幽的香芬。我总爱赤足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观赏着夜幕中支撑瓦檐的乌漆椽子,聆听一两声新燕的啁啾。我便开始了一段段俏皮的遐想。脚下绵延的青石板,光滑至极,却也凹凸起伏,磕得我的脚掌微微生疼。

在这样临水的建筑里,不记事的那段日子,如同娘娘(祖母)手里的咸鸭蛋壳,被一片片地剥落。然而那时的我并不识得江南的秀美,却异常执拗地厌恶娘娘的老屋子,因为它从里到外散发一股陈年腐旧的气味。

过多的雨水催生了角角落落的青苔;木头门上粗细不同的门缝,长短不一,是经年的伤痕,疼痛而无法痊愈;连偶尔泻入院落的阳光,也像是几百万年以前的。张爱玲在诗中描述:“曲折的流年/深深的庭院/空房里晒的太阳/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道出的正是我当时的情绪。

这是孩童时代我对江南风物的定义——一桩晦涩的陈年旧事。

于是我猜想,父母工作的外地城市一定是崭新的:那里有喷薄绯红的黎明,有新刷出的雪白的行道线……娘娘家四十二度坡角的屋檐再也挡不住我的视线了吧?

可是我忘了翻阅地图,由此也并不知晓那个有着全新概念的城市,实际上也属于江南的范畴。

我在那儿待了两年,同父母一起住在石库门的老房子里。开门是窄窄的弄堂,仰望是被晾衣竿划拉得支离破碎的天空。我的瞳孔里写满了鸽灰色,眼前的风景依旧没有生气。

然而,弄堂口的穿堂风蓬起的不仅仅是我纯白的棉布裙子,还有关于那座城市所有声色撞击的记忆。

每日晨昏,我携着地铁月票将十分钟的时间埋入地下。乘坐地铁的十分钟里,周围川流不息的人群鲜艳精致。他们行色匆忙,赶往一个个地上的蜗居。于是一座座魔方大楼拔地而起,周围的人流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出奇一致地粘贴着一种怨怼的神情——这副对于任何事都无法满足的表情在他们的毛孔里落地生根,怎么也撕扯不下来……

起初,我仅是诧异这座高速变幻、压缩时间的城市是否属于真正的江南。呆得久了,心里竟生出几分恐慌,仿佛觉得自己把江南弄丢了,抑或是我从未找到过真正的江南。

从不审视那座城市里人们真实的脸孔。因为他们每天都是全新的,新得让我错觉他们没有固定的容颜。这座城市也是新的,每天都变着样子。它就这样沓沓地向前狂奔,我怀疑是自己在沓沓地向后退去,越退越远。除了石库门的弄堂,依旧一派天真,千年不改朴拙的模样。

石库门弄堂可以固定永恒流逝的时间。二楼临街的房间大多是少女的闺阁。王安忆在《长恨歌》里写道:“闺阁是上海弄堂的天真。”那些柳木窗棂边的幻梦属于纯真的少女,她们从嫩走到熟,是陌上花开极其冗长的过程。石库门的时间也由此变得十分缓慢。

这一切使得高频的电子音乐,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夜城的刺耳喧嚣,暂时淡出了我的视线。我又从这些景致的影子里找回了故乡的江南。

热爱石库门的弄堂也是从那时起的。每天清晨,我端着一口锅子去排队买大饼油条,然后又四平八稳地把它端回来。两次穿越狭长的老弄,仿佛两度穿越江南如烟的尘海。

弄堂墙缝里不知名的草根,宛如故乡角落的青苔;窗口飘出姑娘津甜清脆的笑声,是椽上新燕稚嫩的啼鸣。

弄堂里晾衣竿上常挂着湿答答的衣物,水滴沿着衣角往下流淌,衣服鲜艳的色彩,仿佛也随着水珠一滴滴滑入我的掌心,这是时间的一种有形流逝。故乡的时光也是这般精细地流淌。如此缓慢的步调精心烘焙了故乡红锦鲤的鲜美滋味,托举出弄堂女子的如水优雅。

老房子果绿色的窗幔前,植了好几株栀子树。渐入盛夏,圆实的叶子上一层层晕涂着墨荷色,继而是一树凛然的香气——栀子花开了。弄堂里花花草草的开落,同故乡类似。它们含蓄饱满,悄然零落,自始至终笼着一层怀旧的气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颔首微笑,我小叹造物主的匠心:当广袤的土地上的文化,被压缩得如同方便面般快速便捷、索然无味时,它仍能保留一方江南净土来守候时间的洪荒,承载人文的重量。

每每穿行于那座城市的新旧建筑群,感受变化速度的快慢反差,我愈发慨叹石库门的美好,故乡的亲和。

这才恍然,石库门的弄堂与我的故乡一样,充溢着古朴含蓄的情怀,其中蕴藏的生气随江南的水汽蓬勃。只是啊,江南水自然灌溉的是苔藓类低矮细小的植物,若不仔细体悟,便如我般,硬生生地将这番优雅怀旧曲解成晦涩陈旧。

地图上的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我的狭义的江南仅仅是对江南风物的形容——清秀优雅、古朴素心。

彻悟之后,故乡从我的眼底醒来,从江南的梦境中醒来。俯身拾起曾被我遗失的乡梦,任它在我的掌纹里闪出泫然光华……

[后记]

我一直很想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概述江南所有的气质。然而生活在水乡的孩子并非只有我一个。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热爱这方故土。于是同型文章如“大珠小珠般落满玉盘”,文字之华美惊得我不敢动笔。

看得多了,也产生了视觉疲劳,觉得文章都出自同一个角度,即单纯地描写水乡人物、环境。于是我有了自己的想法,运用我童年时的经历来描写,通过地理意义、人文角度的对比写出我故乡的气质。

起初我设定这是一组散文,这是第一篇,仅从江南风物这一角度体写故乡。因此,这篇文章几乎没有人物,“我”也仅充当线索人物。但写着写着便觉得环境是能够衬托人文的,同时却又觉得缺少个性鲜明的“人”实在单调了些,希望这种矛盾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我最希望表达的主题是江南的精细优雅,怀旧的人文气质,毕竟这才是故乡带给我最美的回忆。

整篇文章描叙了作者“失去乡梦——发觉乡梦之美——拾起乡梦”的心路历程,故而取题《江南拾梦》。

评点 胡仁泉

文章的题目《江南拾梦》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

文章内容丰富,文脉清晰,以“梦”为线索,描叙了失梦——觉梦——拾梦的心路历程。文章以白居易《忆江南》开头,中间又信手穿引了许多名人如张爱玲、王安忆等的有关的经典语段。不仅丰富了散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可读性与文化底蕴。

文章的语言华美、精致、老到,每一处又描绘得恰当、得体、精细、个性。

作者对江南情有独钟。全篇字里行间透逸着对江南的热爱、赞美之情。文章也因此有了“魂”,文字才有了光彩与活力。

猜你喜欢

石库门弄堂江南
传承红色基因 从石库门开启
弄堂里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弄堂
弄堂记忆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