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鎏金塔内舍利之谜

2008-01-09于曰良

钟山风雨 2008年6期
关键词:建康梁武帝舍利

于 飞 于曰良

2008年7月17日,南京市有关机构组织发掘大报恩寺遗址地宫,于8月6日开启铁函,发现鎏金塔,惊动世界。据石碑记载,塔内藏有“佛顶真骨”,还有“感应舍利十颗”,是南京建初寺阿育王塔内宝物,内有“金棺银椁”、“七宝阿育王塔”,是中国最早最高级别的供奉仪式。铁函高达1.33米,创世界舍利函之最。考古人员兴奋之余却被难住了,因为鎏金塔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置入地宫前,已将缝隙烧焊封死,至今997年了,人们企盼的释迦牟尼“佛顶真骨”等圣物如何请出?是切割鎏金塔?还是保存现状?专家难以决断。这次考古发掘的中国最大的舍利鎏金塔,无疑是南京乃至全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阿育王敕建84000座舍利塔

舍利,梵文sayiya音译,或译为“设利罗”、“室利罗”,意为“身骨”,一般指释迦牟尼遗体焚化后结晶而成的固体物,也有其他高僧留下的舍利。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后,信徒遵其遗嘱,庄重地裹其身浇油火化,拾得舍利八万四千颗,七国争夺圣物,欲以兵戎相见,幸亏阿育王以佛祖和平思想劝止,集中八万四千颗舍利,派信徒广行天下,建八万四千座舍利塔,永远供奉,故人们习惯上称为阿育王塔。阿育王与中国秦始皇是同时代人,后有佛教信徒到中国,共建了三座阿育王塔,但由于中国各民族绝大多数人不了解佛教,自然不相信并排斥之。南京史载,公元247年,康居国僧人康僧会带领信徒在长干里搭茅草房诵经传教,他带来了第一颗让南京人好奇的舍利。吴国孙权由怀疑转而尊崇佛教,为康僧会建立了建初寺阿育王塔。当时南京相信佛教的人不多,故此塔存在时间不长。后来外方来了几个尼姑,在南郊即长干里一带住下并建寺传教,名曰小精舍,并建小塔,受到儒家、道家的排斥。公元266年孙皓驱逐尼姑,毁平小精舍和小塔,却阻止不了佛教文明在南京的广泛传播。康僧会带来的舍利受到信徒的崇拜,神圣的舍利文化推动了佛教文明的广泛传播,六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佛教文明的圣地,众多高僧在这里建寺译经传教,并带来许多舍利,有佛指、佛牙、佛发,还有一些高僧的舍利,品类之多创全国之最。之后战乱及佛教文明的衰落,使舍利宝物多被埋入地下,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康僧会第一个将佛祖舍利请到南京

佛教最神圣灵验、令人崇敬的宝物是佛祖舍利,正是舍利将佛教文明带到中国各地。第一个将圣物舍利带到南京的是外僧康僧会。他是康居国人,世居天竺,其父是商贾,到交趾做买卖。僧会少年时,双亲病死异国,他即入佛教,励行修道,通晓三藏,博览六经,对天文、图谶多所综涉,尤辨于枢机咒术,很会写佛理学术文章。他听说孙权控制江东,拜通晓梵文佛经的月氏人支谦为博士,翻译推广佛经,发展佛教,于是决意杖锡东游到江左振兴佛教,建立寺庙,广收信徒。他终于在赤乌十年(247年)初到达繁华的建业(南京),在长干里营立茅茨土屋,供立释迦牟尼像,诵经行道,被视为奇人。孙权听说来了异国高僧,遂召见诘问,僧会如实以答,向孙权建议:“佛祖逝世已730多年,遗骨舍利84000颗,神耀世界。阿育王已起塔84000座,只有建筑舍利塔,才能标志着实行佛祖教化。”孙权敬重佛祖舍利,只是从未目睹,建业地方也从没见过。建塔必须先有舍利,孙权并不全信僧会,就答复说:“你能得到舍利,我就为你造舍利塔。”僧会早已在天竺请得佛祖舍利,沿途密藏不露,严格保护,现提出必须大行法礼,以示隆重,才能安置于建业:“舍利为精魂运化,结宝如珠,水火不避,必择毓秀钟山而居,东南山麓,深若千丈,下有如来真身舍利。”孙权派人刳山检验,果得舍利,一下子惊动全城百姓。孙权老练,故意刁难说:“此虽有验,难以敷诚,法师既有大神通,必有神力,若再请得一颗,百姓方才相信。”僧会早有预案,允请设坛,虔恭斋沐,将铜瓶立案,遥望四方,焚香念咒,行法礼七昼夜。第七夜乃宣布请得舍利。孙权打开一看,果然是闪耀五色光焰的舍利,立即虔诚礼拜,宣布建塔。从此南京有官建佛寺,号建初寺,并建塔供奉两颗佛祖舍利,距今年发掘舍利铁函,南京供奉舍利已有1760年了。

竺慧达发现失踪百余年的舍利

孙权造阿育王塔后十几年,孙皓禁佛毁塔,阿育王塔倾塌,有长达127年的时间人们不知舍利所终。

六朝东晋时期,胡人刘萨诃遇疾暴亡,但心口犹暖,家人不敢殡葬,过了七天竟活了过来。他回忆说:有两位阴差将他捉了去,向西北行了好久,进入十八层地狱,见那里的人按阎王判罪轻重,各受不同惩罚,惨不忍睹。观世音对他说:“汝缘未尽,若得活可作沙门,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都有阿育王塔,可以去朝拜,你可寿终,不落入地狱。”说完后,刘萨诃如坠高崖,猛然醒悟,于是就出家,取名竺慧达,念佛游学,见塔必礼拜。

竺慧达来到丹阳、建康,却找不到南门外的塔。一天傍晚,他登城四望,见长干里一带闪光有异气,到那里一问,果然是古长干寺遗址。他天天早晚来礼拜,终于见到发光处,断定这里有舍利,就召集人挖掘。挖到一丈深处,发现三块石碑,都长六尺,中间一块石碑下有铁函,函中有个银函,银函中还有金函,打开第三函,内盛三颗舍利、一节佛指和一束佛发,佛发又细又软,长数尺,放下来就卷曲,人们都认为这是长干寺阿育王塔倾塌后失踪的佛祖舍利和圣物。三重铁、银、金函盛舍利,这是阿育王供奉舍利的隆重方式。于是,竺慧达在简文帝所造之塔的西面又造了一座塔,供奉舍利,所在位置应当与现在发掘的地宫相吻合。

大力弘扬佛教文明的奇人梁武帝

在南京历史上,保护舍利、弘扬佛法最有贡献的当属梁武帝(464-549年)萧衍。他是汉高祖相国萧何的后代,出生在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一生下来就长相奇异,长大后博学多才,崇孝好仁,重视农业,有文武之功,故死后谥号为“武皇帝”。梁武帝在位时积极弘扬佛教,引进外方高僧,广译经书,建立众多寺庙,搜集保护佛教文物。他研读佛经,入寺讲经,多次参加建康千百人佛学大辩论,与高僧平等讨论佛法,使建康成为中国佛教文明昌盛的中心。

梁武帝经常到寺庙参加佛法活动,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台城旁边的同泰寺,为便捷走路,还特在宫墙西边开一便门。他参加同泰寺佛法活动非常认真庄重,影响较大的就有七次记载:大通元年(527年)三月一次,达三天;中大通元年(529年)九月、十一月两次,各长达一个多月,设四部无遮大会(无遮大会,梵语般者于瑟,译曰无遮会,即无遮者宽容而无遮阻也,圣贤道俗贵贱上下无遮讲求平等,在中国首次由梁武帝实行),升座讲《摩诃般若波多罗蜜经》;中大通五年(534年)二月一次六天;中大同元年(546年)三月参加佛法大会,讲《金字三慧经》;夏四月去讲经,设法会;太清元年设无遮大会,武帝升法座讲经,僧徒常在千人以上,对其宣讲的佛法很是佩服。儒、释、道三教在建康和平相处,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时期,建康成为全国佛经的翻译、出版中心,佛教高僧最多。

梁武帝三次“舍身”护佛

由于梁武帝虔诚研读佛经,建康百姓也深受佛教文化影响,“舍身”之举成为高尚行为,亦成为六朝建康的一种社会风气。“舍身”,即佛教徒为修身养性、宣扬佛法、劝导社会为佛寺布施而离家入寺,自我苦行的行为,在当时的建康很普遍,就连皇帝也来“舍身”,其中又以六朝时期的梁武帝、陈武帝最为出名,影响巨大,正史中都有记载。梁武帝第一次“舍身”从普通八年(527年)三月辛未日开始,他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布衣麻鞋简装坐上马车,带着捐给寺庙的金银缓缓进入同泰寺,百姓与寺僧非常欢迎武帝舍身,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眼泪,大臣们则跟在后面哭着哀求,苦苦劝止。武帝进入同泰寺后,僧人挡住大臣,让武帝安静诵读佛经。大臣们聚在寺外与僧人协商,想让僧人劝皇帝念经后即行还宫,僧人一致表态,舍身不可坏了规矩,但交二百万钱可以“赎身”。武帝潜心诵经三日,第三天下午,朝廷大臣将捐钱凑齐后用牛车载了三大筐运入同泰寺,僧人才劝武帝赎身离开。武帝回宫后即宣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元为大通元年;天下孝悌力田及州闾乡党称为善人者赐爵一级。”百姓对皇帝“舍身”之举高度赞誉,但武帝并不满意,认为这次“赎身”钱太少,对建康众多生活清苦的僧侣没有多大帮助。

事隔三年,即大通三年(529年),武帝第二次决定“舍身”,在臣僚们一致反对下,于秋九月癸巳日“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舍身”。武帝这次舍身时间更长,最后定下一亿万赎钱。一个多月后的十月己酉日,牛车运来公卿以下人员捐来的一亿万赎钱后,武帝回宫。十八年后,武帝见建康诸寺僧侣困苦,十分不安,又不顾群臣反对,决定捐款舍身。中大同二年(536年)三月庚子日,“高祖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舍身”,“公卿等以钱一亿万奉赎”。过了一个多月,即“夏四月丁亥日,舆驾还宫,大赦天下,改元,孝悌力田为父后(父亲依靠的独子)者赐爵一级”。

梁武帝四次礼瞻保护舍利

梁大同八年(542年)十一月,在修缮改造阿育王佛塔的过程中,挖出地宫中供养的舍利及佛爪、佛发。佛发青绀色,细如藕茎丝,僧人以手抹直,可长可短,放下来就卷曲。梁武帝认为这是东晋竺慧达发现的舍利爪发。四尺深的地宫中还发现僧人供养的金银环、剑、钏、钗、镊诸杂宝物。此次发现的舍利所记甚详:石磉下有石函,石函内有铁壶,壶中盛银坩,坩内有金镂罂,盛三颗舍利,如粟粒大,圆正光洁;函内还有琉璃碗,碗内有四颗舍利,沉香色。梁武帝非常高兴,举行仪式隆重礼拜舍利。

是月二十七日,梁武帝从城北台城赶到南郊长干寺礼拜舍利,设千百僧人无碍大会(无碍大会又称无遮大会,施与一切僧俗之斋),齐诵佛经,大赦天下。这次僧人用金钵盛圣水,放入舍利泛浮,唯有最小的一颗沉底不泛,梁武帝向它礼拜数十次,舍利皆泛,在钵内放光并不停浮动,到中午才停止。梁武帝认为舍利灵验神奇,向大僧正慧念提出欲请一颗舍利回台城奉养。武帝与群臣在台城隆重供养舍利,次日送还。梁武帝第三次到长干寺礼拜舍利时又召集千名僧人,设无碍大会,祈祷天下太平,百姓无病无灾,并命令皇太子与王侯朝贵列队奉迎。这天风和日丽,建康百姓倾城观瞩,奉献供养,武帝等所带去的无数金银供品全部留在长干寺,供养佛祖舍利圣物。武帝还与群臣捐钱一千万,作为修缮长干寺的基金。后梁武帝再次从台城赴长干寺,设隆重的无碍大会,祈祷天下平安。这次竖立两塔,各用金罂、玉罂分盛舍利爪发,置入华丽的七宝塔内,外用石函盛放七宝塔,分成两份置入两刹地宫内,两座宝塔周围堆积了王侯妃主、百姓富室献舍的无数金银环钏,熠熠生光。后来,长干寺僧请武帝为发现的《般若经》题名,当夜两塔俱放光明,人们认为舍利灵应神奇。梁武帝命邵陵王萧纶制了一块长干寺大功德碑文,以纪盛事。可见长干寺阿育王塔与新立两塔共有三处供养舍利,这次在大报恩寺遗址地宫内发现了一个舍利铁函,那么另两处舍利地宫可能也就离此不远了。

猜你喜欢

建康梁武帝舍利
商山银花
方一新《建康实录释词》手稿
汉语四声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兴了佛教,丢了王朝
何谓[舍利]
从刘裕运筹建康保卫战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