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答疑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3期
1 .贵州镇宁李老师:王教授,您好!我是一个中学教师,各种信息都很闭塞。我听说有一个“阳光体育运动”,很想了解具体内容,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王教授: 从您所提出的问题来看,虽然您身处西南边远地区,但是您对信息的了解和把握的意识还是相当敏感的,这也说明您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体育教师。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是指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
2、用2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3、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小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生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4、坚持依法治教,规定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
5、课外体育活动: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6、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7、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牵头的领导小组,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2.chenzhaomin21@126.com:您好,我想写篇关于“市场需求的体育教师的培养”的论文,请您帮忙,给点建议,设计个思路。
王教授:关于体育教师培养的论文实际上是很多的,然而这个问题又是一个永恒需要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推行新课标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培养的问题更值得研究。例如,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教师的问题(课程改革问题、教学内容改革问题等),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问题等等,都是目前急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至于你拟定的“市场需求的体育教师的培养”一题,我不知道你所说的“市场需求”是如何界定的,换句话说你所指的“市场”是什么?搞清楚了这一问题,你就可以从当前市场需求什么样的体育教师,现阶段体育教师在哪些方面不适应市场的需求,以往体育教师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市场需求加强与完善体育教师培养的途径、方法与手段等对策。
在此,我还想说的是,你想写论文的意识和行动是值得赞赏的,说明你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面看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有所思考了;另一方面,在我们的体育教师队伍中很有必要大力倡导和营造人人参与研究活动的氛围。
我们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发达地区中小学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师的研究是融研究、学习与工作为一体的探索性实践;教师的研究行动是多样性的,课题研究已不再是教师参与研究的唯一选择,写文章也不再是教师研究结果表达的唯一方式;教师的研究与行动都是一种学习,是一种认识教育、改进工作与完善自我的学习;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科学和人文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改进自身思维方式为主要追求。
3.甘肃天水龚教师:王教授,您好!现在小学男孩子中的胖子逐渐增多,而胳膊却越来越细,上臂力量差得实在不行。请介绍一些简便易行的上肢支量练习方法。
王教授:现在的中小学生中,身材高、体重大、臂腿细、力量差的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体质健康现状。关于上肢力量,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上肢支撑力量和上肢悬垂力量。
关于小学生的上肢支撑力量练习:
第一,在地面上可以练习:手脚支撑在不同高度上的俯撑练习,推小车练习,手脚支撑在不同高度上的俯卧撑练习,对墙摆手倒立,靠墙手倒立(停止时间)等。
第二,在双杠上可以练习:双臂支撑顶肩练习(沉肩、顶肩),双臂支撑前进,双臂屈伸练习(练习初期可以在帮助下进行)等。
关于小学生的上肢悬垂力量练习:
第一,在单杠上可以练习:手脚在单杠上悬垂练习,双手握杠悬垂练习,单手握杠悬垂练习,双手握杠屈臂悬垂练习,引体向上练习(练习初期可以在帮助下进行)等。
第二,爬绳(杆)练习:手脚并用水平爬绳练习,手脚并用垂直爬绳练习,双手爬绳练习等。
第三,在肋木上练习:手脚并用爬肋木练习,双手握肋木悬垂练习,双手握肋木上爬练习,握肋木悬垂举腿练习等。
在组织学生练习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步情况安排练习内容;同时要在每次练习前,认真检查器械的安全性;对于基础差、体重大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
4.辽宁省庄河市姜秀娟:王教授您好!我是农村教师,多年一直订阅贵刊,是贵刊长期的读者。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我利用花布做了很多小布球,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效果也不错,您能否提点建议?
王教授: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短缺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并不是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问题。因为从你的做法中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只要我们的体育教师有责任心,就一定能够开动脑筋、想出符合自己学校实际的办法,并动员学生一起自制出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器材来。你发动学生做些各式花色的小布球(毽子),不仅解决了贵校体育器材短缺的实际问题,而且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更主要的是“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你发来的“如何利用小布球”的文章,我已转给《体育教学》的责任编辑,请她们给予你帮助。同时也真诚地欢迎你能够把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想法、做法总结出来,发给我们的《体育教学》,以便交流。
5.zhao140523@163.com王教授:你好!我是《体育教学》一名忠实读者,非常喜欢你的专栏。我有几个问题想请问你。1、制定体育课时计划,是先制定教学目标还是先制定学内容?2、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是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还是课的目标?3、新课程理念下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是否不允许出现不及格?谢谢!
王教授: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答疑栏目的厚爱和支持,同时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的《体育教学》和答疑栏目,我们也将同广大读者一起努力,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这块交流园地办得越来越好。
关于您所提出的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与您交流。
关于“制定体育课时计划,是先制定教学目标还是先选择教学内容?”我的理解是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再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因为,在学校阶段,体育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参加体育锻炼的技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会学生运用体育手段调节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认识未来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群体性等等。在任何一个学段,体育课程都要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而努力。对于体育课程来讲,教学目标确定了,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就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关键是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校的教学条件、自身的教学技能等来选择体育课程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内容。我们举例说明,瑜伽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目前在有些高校的体育选修课中已开展起来,但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来说要想选择瑜伽就有相当大的困难:一个班级学生人数很多、场地难以保证等。总之一句话,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体育教师就可以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甚至是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
关于“对教学目标的表述是用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还是课的目标?”我以为用教学目标更为恰当。所谓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教师的教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如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还要考虑学生学的规律,因为学生的学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的,学习的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才能被学生所消化。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内容,还必须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研究得很不够,教师也不太重视学生的学,这种状况目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至少在意识上重视多了。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评定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是否不允许出现不及格”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的新课题。因为在新课标实施以后,体育课程的评价问题已成为困扰广大体育教师的一大难题,即新课标给出了五大学习领域目标,但是对于各领域目标的达成如何进行评价就难以操作了,从而使得体育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实际上,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关注。2007年4月4日,《教育部组织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教学的重要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六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全面检验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积累了丰富的修改建议,具备了修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有必要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一线教师的意见,认真做好修订工作。”
在本次征求意见的学科中,《体育与健康》就列在19个学科之中,而且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提纲”中,评价问题列在其中,即“评价建议部分能否有助于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否有助于教师较好地评价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还有哪些改进的意见或建议?”
我相信,通过本次修改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会在各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其中包括体育课程评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