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用“米”字教转身等

2007-12-29黄晓青等

体育教学 2007年3期

  队列和队形练习,是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中发展体能的活动与内容。由于一、二年级(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小,空间方向感差,在教向左(右)转,若按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经过实践,我采用了形象、直观的“米”字的教学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介绍给同行,共同探讨。
  1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用粉笔(硬物)在地面脚底下写一个“米”字,强调字要写大一些(30~40cm左右),笔画要写直。
  2 .教学时,要求学生双脚的脚后跟靠拢,脚尖分开,踩在“米”字的交叉点上,这样“米”字的前、后、左、右4条线映入学生的眼帘,然后让学生举起左手, 教师喊口令, 向左——转时,学生听到口令后,左脚跟与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向左转体90°,重心落在左脚上。接着,右脚向左脚靠拢,同时要求学生身体向举手方向转动至面朝“米”字的另一边上去。这样反复练习,学生既掌握了左的方向,又对角度有了概念。
  3.教向右转方法与教左脚的方法相同,但方向相反。
  4.教向后转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向后转其实就是两个连续的向右转(90°+90°)。教师喊出口令后,要求学生从举起右手的方向转向背对的“米”字一条边。如此练习,学生就很快地掌握向后转的动作,明白180°的含义。
  5.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米”字,教学生45°的转法。
  (福建省安溪县实验小学362400)
  
  背向滑步掷铅球教学二法
  李 玉
  
  背向滑步及髋部的顶转是背向滑步掷铅球的关键所在,滑步的距离、滑步的节奏及滑步的速度又是滑步技术动作的要点。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动作经常出现滑步与最后用力阶段脱节,滑步节奏掌握不好,滑步距离短及滑步速度慢的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一些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为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以上情况,根据教学经验特设计了如下训练方法:
  
  1.主动阻力牵拉法(图1)
  在场地划一条直线。练习者右脚踏在线上,左手伸向体前,被一帮助者牵拉(较紧),然后预摆、滑步加髋部的顶转,帮助者随练习者的后滑被动松力前移。
  注意:帮助者拉力适中,不可将觉不到阻力。
  
  2.被动阻力牵拉法(图2)
  准备:在场地划一条直线,一个�铃(把上系有两条连在一起的自行车内胎)。
  练习者右脚踏于直线上,左手前伸拉住车胎,适当前后移动使车胎稍绷紧;然后预摆、滑步加髋部的顶转。
  注意:壶铃的大小可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以上两种方法是通过用适当阻力的方法来解决前面所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运用,加之教师的细心指导,图示及模仿练习的综合运用,练习者的成绩必定会稳步提高。
  (山东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271605)
  
  接力跑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和纠正方法
  王慧明
  
  错误1:接棒人过早地超越传、接棒的标志线,使传棒人无法向他传棒。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早,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高估了传棒的速度,接棒人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缩短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的距离,经常在高速跑的情况下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判断同伴的跑速和自己的竞技状态。
  错误2:传棒人超过接棒人。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晚,低估了传棒人的速度,反应太慢。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延长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的距离,其余均同上一错误的纠正方法。
  错误3:接棒人接棒时回头看,影响跑速。
  产生原因:对接棒信心不足,精神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练习较慢速度时的接棒动作;目光始终向前,反复练习,消除紧张状态。
  错误4:掉棒。
  产生原因:传接棒时过于紧张,接棒人还没有做好接棒动作就传棒,手持棒的部位不正确。
  纠正方法:在中速跑进中安全地传接棒,传接棒时严格按照先后次序;传棒人应负主要责任,必须握紧棒,直到安全送到接棒人手中为止;明确传、接棒时手持棒的正确部位。
  错误5:接棒人没有按应跑的跑道一侧跑进,给传递接力棒造成困难。
  产生原因:没有形成各棒次在跑道内侧或外侧跑进传、接棒的习惯。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各棒次队员正确的跑进路线和传、接棒技术,在队员形成正确的概念之后反复练习。
  错误6:传棒人持棒臂前送太早,或接棒人接棒臂后伸太早,或起跑时接棒臂就拖曳在后,影响跑速的发挥。
  产生原因:传棒人跑到终点时过于疲劳,担心自己不能及时赶上接棒人;接棒人担心不能及时接到棒。
  纠正方法:在特别强调注意的动作与意义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传、接棒动作练习;消除紧张心理。
  (安徽省贵池中学秋浦分校体育组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