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的“五要”“五不要”

2007-12-29查维克

体育教学 2007年5期

  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然而,通过进课堂听课、调查分析,发现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效的现象。怎样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呢?笔者作了深入的实践和反思,认为合作学习应做到“五要”、“五不要”。
  
  一、要凸显实效,不要只讲形式
  
  目前在一些体验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学活动中,形式上只是操场上队列、队型的变换,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练习小组,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马上分组合作,操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像扫机关枪似的,学生根本听不清,教师宣布时间到,嘈杂声立即停止。接着就是学生汇报,老师机械地让学生“拍拍手”、“你真棒”,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实质上,这种合作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特点,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且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未能积极参与,不能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要凸显价值,不要随心所欲
  
  合作交流是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一定探究价值,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然而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精心设计,随口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问题提得太难,使学生难以回答;有的问题提得过于浅显,不用讨论就能说出答案;有的问题提得不够恰当,如:有位体育教师在教学篮球知识时,竟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篮圈离地的高度是3.05米?”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篮圈离地高度3.05米是国际篮联制定的,提出如此不恰当的问题只能使合作教学流于形式。
  
  三、要凸显自主,不要动辄合作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建构。只有这样小组合作才能充分展示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削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一提出问题,就立即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课堂上出现表面热闹的场面。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能力何以得到发展?
  
  四、要凸显互动,不要一枝独秀
  
  合作学习倡导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在合作学习时,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既充满温情友爱,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要乐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然而,有的合作学习,老师一说讨论,几个人刷地围在一起,操场上都是说话的声音。总是那些学习好、反应灵敏的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是附和几声,甚至只充当“收音机”,不但争不到发言权,而且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走了个“合作学习”的过场而已。老师一说停,各小组代表便接二连三上台说得头头是道,其他同学却一直“沉默是金”!许多同学恰恰因为合作而失去了当堂发言的机会。结果好的更好,差得更差,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合作学习岂不是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一言堂”?
  
  五、要凸显参与,不要袖手旁观
  
  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教师既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又要平等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上,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然而,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像个“闲人”,或者站在队伍旁袖手旁观,或者背着双手在操场上来回运动,走马观花似的。学生在说什么、做什么,一无所知,遇到问题也不能作有效的指导,这样的合作学习何以能提高其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