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遗产
2007-12-29
体育教学 2007年5期
2007年8月6日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内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奥运办主任耿申、任海、金元浦、杨共乐、古柏、张绪山、黄亚玲、裴东光、杨铁黎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毛振明教授主持。张建华教授作了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内涵研究专题报告。
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对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内涵进行界定。张建华教授对奥林匹克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内涵分别作了阐释,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以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为教育对象,通过体育、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人们传递奥林匹克知识、价值观、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以实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促进世界和平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遗产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以全体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为教育对象,通过体育、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向人们传递奥林匹克的知识、3C2W2Row1lWo0bm+IlPtfw==价值观和生活哲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世界和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有价值的,值得传递的优秀奥林匹克文化成果。”张建华教授还对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进行了分类,根据文化遗产的形态,将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分为有形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和无形奥林匹克教育遗产。根据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和文化的结构,又可以将有形和无形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分为奥林匹克教育遗产载体和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保持和传递机构,无形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分为奥林匹克教育制度遗产、奥林匹克知识和精神教育遗产。在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中无形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尤其是精神教育遗产是最为珍贵的遗产内容。
与会专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黄亚玲教授认为:“历史文化教育不是奥林匹克教育的所有内容”;杨共乐提到:“奥运会的会歌是否应该涵盖在内”;张绪山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的特色应该体现平等参与、有序竞争、体现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裴东光强调“奥林匹克的形式是多样的,同样在奥林匹克教育遗产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特点应该是转观念、育人才”;杨铁黎提出:“奥林匹克遗产应该包括奥林匹克教育为人类留下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体应该包括机构组织、科研成果、活动形式、展示、理念、提高了哪些素质、示范校的成效与特色等”。任海认为:“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核心应该是培养一批奥林匹克教育者,其特色应该是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古柏提出“奥林匹克应该是体育中的奥林匹克,奥林匹克在中国要实现本土化”。
耿申最后作了总结性发言,并提到:“奥林匹克教育遗产的研究首先要研究北京在哪些方面给世界留下遗产,同时,奥林匹克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方面,缺乏志愿精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