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探索之路

2007-12-29刘长春

体育教学 2007年5期

  编者按:
  如同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公平原则一样,城市与农村孩子能够同等享受到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教育开展的真谛所在。城市学校拥有着种种优势,而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北京怀柔庙城学校对于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庙城学校认为:农村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一定要立足农村,针对农村孩子的身心特征,要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要让农村孩子真正理解奥运深刻的人文内涵,仅仅对学生进行泛泛的宣传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奥运精神、理念、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学校独轮车运动员在全国以及世界独轮车大赛一次次捧杯夺冠的事实,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奥运教育,就是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珍贵的奥运种子。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世界冠军不是梦”,只要不懈奋斗,一切皆有可能;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懂得“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的意义与价值,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追求,参与才能获得快乐!实践也证明把奥运精神内化为师生的思想追求、通过奥运精神引领师生跃迁到教育教学的一个个新层面才是校园最生动、亮丽的风景。校园弘扬奥运精神不仅仅在体育、在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把奥运精神渗透到师生追求真善美的自觉行动之中,用奥运精神引领师生励精图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与创新,从而造就越来越多的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
  
  北京怀柔区庙城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由庙城中、小学合并新建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认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一天天地走来,这对于全国几亿青少年来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将是提升中国教育的天赐良机,也是农村孩子接受奥林匹克教育、感悟奥林匹克文化、认识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利契机。
  当申奥终于成功并不再是国人企盼的一个梦时,学校根据自身地处农村这一实际情况,根据许多农村孩子对独轮车的喜爱程度,决定从独轮车训练入手,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让独轮车也成为奥运的比赛项目。学校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小的独轮车,不仅可以强健他们的体魄,健全他们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充分展示特长、张扬个性,而且还可以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奥运种子,架起一座了解奥运、认识世界的桥梁,让他们从小就受到奥林匹克丰富人文内涵与精神的熏陶,其意义将无比深远重大。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依托独轮车,充分利用北京2008年承办奥运会的大好机遇,深入宣传贯彻奥运理念,大力普及奥林匹克知识,营造浓郁的校园奥运文化氛围,使奥运文化、奥运精神、奥运理念走进农村学校,在农家子弟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以独轮车运动为特色,撒播奥运种子
  
  1.校园兴起独轮车
  
  1993年8月怀柔举行的“国际独轮车长城行”暨首届中国青少年独轮车大赛使得学校对独轮车运动怦然心动,经近一年时间的咨询考证,学校了解到独轮车造价低廉,简单易学,比骑自行车更安全,特别是能够填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平衡能力训练不足的空白,强身健美,且有助于智力开发,达到艺术与体育完美结合,由此产生了在学校开展独轮车运动的想法,做出了在学校开展独轮车运动的决策,决定把独轮车运动作为学校全面育人办学特色的突破口,丰富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内容及课外生活,激发学生健身的兴趣。1994年8月12日经原县教育局批准,在原国家体委指导下,原北京28中学具体帮助下,独轮车运动在学校悄然兴起。
  学校开展独轮车运动是把兴趣作为小学生自主学习锻炼,提高竞技水平的引擎,把独轮车运动纳入学校课外兴趣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独轮车一经与少年儿童接触,立即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一轮一座,脚蹬则行,不蹬则停。座子同轴连在一起,一经骑上,只有前后左右保持平衡才可骑着行走。如此新奇的项目无疑是对少年儿童勇敢、智慧和意志的挑战。
  
  2.走向校本课程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学校总结出:初学者扶墙或其它物体上车,坐住,感悟静态平衡→两脚用力缓慢向前由扶静物到扶人感悟动态平衡→独立骑行体验成功乐趣三步法。
  1998年以前学校独轮车运动的开展以课外活动为主。1999年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设立独轮车班,把独轮车运动纳入活动课程。2002年随着独轮车纳入中小学体育选修课程,学校开始把它作为校本课程。这就是从兴趣小组活动到选修课程走向校本课程的过程,同时也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到了多位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此期间学校培训了师资,建立了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生成了独轮车教学大纲和各年级教材单元、教材基本体系、基本评价体系等,纳入了学校体育教学课时计划,举办了怀柔区6届中小学生独轮车运动会。当前,独轮车运动已牢固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3.世界冠军不是梦
  只有春天辛勤耕耘,才能换来收获金秋的喜悦。学校坚持有计划、有组织地教学与课外训练,学生的竞速水平显著提高。1995年的8月,学校独轮车队首次进入全国赛场就一鸣惊人,夺得BC组团体总分冠军,获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9枚。同年9月国际独轮车联盟理事、中国独轮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树孝到学校挂牌宣布:国家体委怀柔独轮车运动培训指导中心成立。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下,学校独轮车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我国独轮车运动的一支劲旅,被原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独轮车队”。
  1998年7月24日至8月6日,学校在德国勃特洛夫市举行的第九届世界独轮车锦标赛中有10名少年首次亮相国际赛场,一举夺得青少年组23金,12银,9铜的辉煌战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我国独轮车运动在国际占据了一席重要位置,为我国首次承办第十届世界独轮车锦标赛奠定了基础。
  2000年8月1日至8日,第十届世界独轮车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作为东道主,我国组成了80名运动员的代表队,其中怀柔区庙城学校有50名队员入选国家队,为祖国夺得金牌46枚,银牌40枚,铜牌46枚,再次为国争光。这是我国运动员首次挑战世界独轮车山地越野高手。
  短短几年,学校参加了十余次全国、四次世界独轮车大赛,共获得十五次(项)团体冠军,金牌124枚。我国四次以该队为主组成国家队参加第九至十二届世界独轮车锦标赛,获世界金牌102枚、奖牌总数601枚。至今已培养出50多名全国冠军,30多名世界冠军。
  
  4.全面育人结硕果
  十余年的独轮车运动实践,形成了学校鲜明的独轮车体育特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了学校综合育人的实力。“世界冠军不是梦”已成为凝聚学校团结合作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鼓舞着师生在追求卓越人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独轮车运动给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校在科学育人方面创立了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800小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通过构建小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小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开展了《农村地区师生积极情感互动关系的研究》,使各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风、学风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以多种活动为载体,普及奥运教育
  
  1.以“迎奥运、爱怀柔,文明礼仪我先行”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化奥林匹克教育
  庙城学校地处怀柔区南城板块,属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社会闲散人员、流动人员较多。这种复杂的社会人际环境对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针对学校周边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开展了“家校共育365学生健康人格模式探索研究”的课题和开办了家长学堂。“家校共育365健康人格培育模式”的总体思想是通过研究、解决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出现的各种突出矛盾、尖锐问题,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教育模式,探索和形成“家校共育——庙城镇模式”。所谓“365”就是要充分利用一年中的365天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而且积极征得镇村两级领导同意,通过镇广播站、村广播室向全镇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在全镇共举办文明礼仪知识、奥运知识广播讲座6期,各村分别举办了5期讲座;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班主任家访、家长学堂等多种渠道向各村群众、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意义和奥运有关知识。如通过班主任家访,使全体学生家长基本知晓文明礼仪、奥运礼仪相关内容和一些简单的奥运知识。
  
  学校1—6年级还重点结合《小学生礼仪》、《新童谣》和《八荣八耻》的学习,在学生中开展了学唱、编新童谣活动。各班利用班队会宣传文明卫生习惯重要性,结合学校要求,开展了“校园礼仪小天使、校园环境小卫士、校园行为习惯监察员”的上岗活动。学生们以上岗为荣,胸前佩带学校颁发的校园环境小卫士标牌,从点滴入手规范学生的礼仪、卫生习惯,从而促进了人文奥运氛围的形成。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远足活动,参观北京科技馆,奥运科技英语比赛等活动感受科技奥运;参观北京花卉大观园、参加怀柔污水厂的节水周活动,感受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
  
  2.寓奥林匹克教育于群体活动之中
  庙城学校认为,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应该与各级各类的群体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实践活动,使小学生在顽强的拼搏中,在对“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的不断追求中,磨练意志,培养进取精神。为此,学校定期并配合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实行,随时调整完善奥运教育,认真开展春运会、秋运会(体育节)、独轮车比赛、年级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和足球的训练活动及课间操评比活动、冬季象征性长跑活动。如学校春运会开幕式,师生开动脑筋,在入场式的表演中,增加了小国旗方阵、气球方阵、奥运五环标志方阵、福娃方阵等与奥运有关的创意设计。多种形式表达对北京2008奥运的企盼。教师运动会上,在职和退休的教师都踊跃参加比赛,体验奥运的欢乐。通过活动,学校师生已把奥运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追求。
  
  3.集中开展奥林匹克知识学习活动
  深入开展学习《中、小学生奥运知识读本》活动,由体育教师每月进行两次集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举行了全校师生“奥林匹克知识竞赛”。为做好比赛,学校制定了方案,从中心校到中小学部再到两所分校,层层发动,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决赛。
  除此以外,学校还在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奥运”征文活动,在教师中开展了“优秀奥林匹克教育的案例”征集活动。真正让奥运理念深入师生心中。如初中部一位政治教师,将政治课与奥林匹克教育整合,把《“奥运”北京》这一课改为活动课,即让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上课下时间精心编辑一期“奥运知识小报”,并进行评比。对好的作品集中贴到楼道上,让全年级参观。这种把以往的单纯讲解变成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独轮车运动在学校的兴起也大大促进了学校同国内国际的友好交流,提高了学校声誉。同时也为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创造了条件,增加了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如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香港回归、建国50周年庆典、庆申奥成功、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事的参与,使学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