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后体育与健康学分认定探究
2007-12-29张凌东
体育教学 2007年5期
新课改后的体育课程评价,有一项落实到纸面上的改革,就是引入了学分制,根据学分认定的方法要求,在体育与健康这一学习领域,要完成分学年,分学段的学分认定工作,是学校学分认定工作者非常重要的任务。在高中生毕业所必须的144学分中,体育占了11分,而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各才占10学分,体育比重是最大的。同其他学科相比,对体育学分的认定也有较大的差别。学校学分认定机构必须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理念和目标上的变化。高中体育与健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发展的趋势,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自身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描述具体目标,确定课程的内容标准。强调帮助每位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水平五、水平六的基本要求,个性化发展。评价目标有固定的共同必修课,也有自由的选修课。有形式多样的实践课,也有丰富多彩的理论课。如同进入了体育超级市场,你选什么,考什么,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空前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学分认定围绕这个指挥棒,对高中体育所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评定。
其次,是设立了系列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在体育与健康领域,设立了6个系列。每个系列包含若干模块,一个模块由某一运动项目中相对完善的若干内容组成。每学年52周,教学安排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0周。一学年分二学段。每段10周,体育安排9周上课,一般每周2课时。18学时学完一个模块,可获1学分。高中三年要修满必修的至少11学分才算合格。实际操作起来,我们发现,在填写体育学分电子表格时有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一是必修模块学分认定重复,每学期不可能只学习某一模块某一内容。如田径,包含跑、跳、投等很多项目。在填写电子表格时命名出现重复,导致认定了2学分,向上级上传电子档案后就成了1学分。当然解决也不费事,命名时在表格名后加上三位的模块编号就可以了,但纸档案就不好填了,只能体现出1学分。二是新课程规定必修学分一定有田径的1学分,实际上也没必要规定,我敢断言全国100%开设体育课的学校都开过田径课。田径本身包括了最基本的走、跑、跳等内容。能不认定它们的学分么?三是健康教育理论课程占1学分,在列出的健康教育模块中,只有一个。是不是每学年都可修习这一个呢?能不能再细化一下,新课程没明确说明,教材也没有明示。是不是只有等到高三再认定健康的1学分?这18学时不好分。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定时采用的是累加的办法,从高一开始,理论课主要讲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到高三第一学期末统一认定,满18学时就认定1分,满36学时就2分。其他项目如球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类等等,按正常的认定方法,分学年、分学期认定。根据地区差异,有些没能在当地开展的运动项目,可以不认定其模块学分,如水上项目、冰上项目。在我们这儿很少涉及,我们就不认定其学分,要是在东北,可能就要认定冰上项目的学分;到了广东,可能就要认定水上项目的学分。修满规定的11分,学校应鼓励有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学生修习更多的学分。建议学生将水平六作为选修1的学习内容。可选择同一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也可选择水平五的其他项目中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总分认定可达到15甚至20学分以上,满足了高中毕业的体育学分要求。
再次,是体育学分评价方式不再拘泥单纯的测试。以往旧大纲规定,每学期都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无非是通过一块秒表、一把尺子给学生一个评定,新课改后虽然还用这块秒表这把尺子,但实质内容大大丰富了。在六个测试项目中,比如测试项目3是田径类中的跑,原来的办法是跑了多少秒,查查分段表,赋与相应成绩。新课改后,就不一定这样评定学生,可从跑的形态上评定,可从学生对跑的认识上评定,也可几项综合评定。可给予鉴定,也可笔试,还可以口试。因为学生体能、技能、兴趣、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有些人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能力便可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天份”较差,虽然十分努力,成绩依然达不到优秀。只对技能和运动能力评定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削弱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也是好上选好,优中择优,选择合适的评定方式。记录他们最好的运动成绩。这样做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也是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体育从“结果”取向走向“过程与结果整合”的趋势。纸上评分很容易,要想不作秀,不造假,确实得需要一番功夫。
最后,是体育课“自由”与“集中”给学分认定带来的冲击。形成纸质文字的学分评价,是单调、贫乏的。学分评价主要是对共同必修进行评定,给学生个说法,绝对以教师为主,一块秒表看速度,一把尺子看位移,这就是集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让学生选修、选考个人最能发挥水平的考试项目,这就是深化改革,是一范围内的自由。学分认定如何界定“自由”与“集中”的度,取决于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力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了地方一定的权限。学校就应认真改革,开全、开好应开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用学分评定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当然,学分认定只是个引子,体育工作者不能画地为牢,只开设了认定模块的项目,其他的就撒手不管了。
学分认定只是对体育课程的一个量化。现阶段还不能全面地评价学校体育开展的全貌,但一叶也知秋,相比以前的改革,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还要一块去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