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课堂片段诠注“自主学练”之要义
2007-12-29祁建刚
体育教学 2007年5期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大量的关于自主性学习的理论都可以在各类杂志中找到。但是就目前笔者所接触的体育教育相关资料来看,对应该怎样进行体育自主性学习的讨论很多,而对实际操作中怎样应用于课堂的实例却很少。我们试图从实际的课堂角度来探讨自主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期通过对实例来分析、探讨和总结,以促使目前架空的自主性学习理论向实际课堂应用转变。
一、课堂片段实录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内容是田径“跳跃”的基本素质练习与提高。课前教师提供了竹竿、橡皮筋、呼啦圈、小垫子以及跳方格游戏的场地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课。在这堂课上,你们要自己设计游戏和练习,然后进行总结各种方式的跳高动作和体验。(给小组分发小卡片)小卡片中提供四种游戏,各小组必须在完成游戏后进行填充,填充的内容是动作、方法和运动体验,还可以是设计游戏的意图和规则等等,每个小组可以轮换进行卡片上的游戏,等到全部游戏都玩过以后进行交流和表演。(展示器材和场地图案)
学生一听这话,立刻欢呼起来,开始进行协商,哪组先进行哪一类活动,等到商量完毕,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分头行动。
A组学生选择的是竹竿游戏,他们设计的是竹竿舞(一学生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经常开展的竹竿舞运动取得灵感),组长将成员分成抬竿组和跳竿组,由于事先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抬竿组没有任何节奏,按照自己的想象,将竹竿“合——打击——分”,过竿的学生可就犯难了,一个个缩手缩脚,不赶上前。
师:注意节奏敲竿的同学请你们按节奏,比如统一用“合——分、分、分”或者“合、合——分分”等等,而过竿的同学则可以按照相应的节奏,“空——跳、跳、跳”或者“空、空——跳跳”等等。
学生开始讨论按照怎样的节奏来敲竿和过竿,在原地进行各种跳的练习,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
师:单脚跳、双脚跳,单起双落、双起单落,大家试着跳一下,注意体验和总结,怎样才能跳得协调?怎样才能摆脱竹竿的干扰?
学生经过慢速度的配合,可以有节奏的过竿,小组成员不断地体验成功,分享过竿的喜悦和落竿的惊险体验,有学生反应,“好像被钳子钳了一下,好刺激!”“胆子大一点,跳需要节奏,原地跳跳,看看时机,在合的一刹那跳起”。
B组学生选择跳橡皮筋,她们很熟练的回忆起小时候跳过的方法,在一边练习得起劲。
师:“老方法和老层次必须淘汰,今天我们要有新的花样,我们组同学至少要创作出3种跳橡皮筋的花样,当然,越多越好,而且跳的高度也要有所限制,起跳点是腰际部位。”
学生听了开始纷纷议论,组长立即将成员分成三组,要每组同伴必须攻克一种跳法,然后由小组共同讨论进行修正,各组分头开始设计。
C组学生进行跳方格游戏,传统的跳方格游戏是跳过连续的方格,然后,单脚跳踢小石头,小石头落到得分点上,按得分点上的得分累计决出胜负,现在设计的方格其实不是方格,而是由各种图形组成,图形与图形之间也不是连续的,有时要隔1~2米,因此,要顺利跳过图形也非易事。
师:“同学们跳得很起劲哪!但是要注意方法,手臂和下肢在起跳过程中必须协调用力,手臂带动身体,身体的姿态需要体会,平衡感很重要”,可以用呼啦圈再次组合hg2sAx5DIEfv1p31C1U+pG5ZPoVz4+RtLUi3SKYWsTY=图形。
D组同学用呼啦圈和小垫子组合设计跳的游戏,有跳圈接力(可以有双脚跳、单脚跳、单双脚交替等形式),圈可以和小垫子结合。
师:“注意感觉空中动作,为了不碰上垫子,你的脚必须怎样?落地时为了到达圈内,你的身体和脚必须怎样?一落地时身体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过后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轮换体验各种跳的游戏,然后完成卡片上的任务,总结和体验跳的动作,最后是表演阶段,各小组进行拿手游戏的表演,并总结发言。
……
课后笔者和学生进行交谈。
笔者:“这是你们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吗?”
学生:“是的。”
笔者:“你喜欢这样的课吗?”
学生:“喜欢。这样的课我们自由分组,共同活动练习,教师不加以干预。以前都是统一行动,先是慢跑两圈,然后徒手操练习,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内容,最后是放松练习。”
课后几位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对这堂课进行了探讨。
授课教师:“我没想到让学生自主练习、探究跳法时间过得那么快,他们很多只进行到一半。如果要真正的体会和提炼方法还要几节课时间。”
听课教师A:“你原先的预想是怎样的?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学生会有真正探究跳法的能力和意识吗?如果是形式那结果又如何呢?”
授课教师:“我认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必须教师适时“引导”,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细致观察,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学生无助和迷茫时,或者失去探究方向时进行适时的帮助和引导。”
听课者B:“我觉得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你的指导少了,不然他们可能会更快些。”
授课教师:“我所想的就是要保护他们自主练习、自由活动、自我探究,自己探究方法。”
……
听课者最后的评价:自主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其实是合作学习的高级阶段。虽然学生还没有形成太多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但这种自主性学习却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对于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指导是自主式学习的关键,必要的指导是将学生引向自主正确道路的保障。此外,还是要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二、由课堂片段以及讨论引发的若干思考
思考一: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形成吸引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主性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当课堂之初教师宣布由他们自己进行活动、探究得出跳的方法,体验跳的感受,学生立刻欢呼起来。课后笔者也从学生口中得知他们对自主式课堂的欢迎。
但是,这种吸引力从何而来?对于中学生来讲,课堂上稍微有不同于寻常的地方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更不要说整堂模式的变化。但是如果每堂课都采用这样的模式,自主学习的魅力还在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自主性学习要想在学生面前受欢迎,唯一的途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学有所得。如,上述课堂中的竹竿舞由于双方同学的配合,从不合到顺应,而且是在刺激中度过练习。中学生有极强的征服欲,一旦成功他们会乐此不疲的持续下去,成功次数越多,对运动快感的体验就越多,这其实是自主学习吸引人的地方。
我们要看到学习的目标达成对学生仍然很重要。“跳跃”这一课结束时,很多学生还没有充分领略所有练习和游戏所带来的快感以及方法,但是,对于跳的各种练习,教师在选择游戏和练习时,已充分考虑到内容顺应目标的重要性,课堂中学生参与的四种练习都涉及到跳的各种方式,只是完成的方式、手段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
思考二:所有的自主学习都必须是自由练习和活动吗?
一般而言,学生在刚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时,如,上文中对橡皮筋的学习,由于熟悉方法,学生很自然的按照老的跳法去练习,这时教师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教师在课前的卡片发放,卡片的设计其实已经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提示了学练的方法。至于开展自主教学时,到底应给学生提供多少指导和帮助,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要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而定。
我们认为自主和自由是截然不同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自主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而自由则是一般性的活动,此间没有任何的教学干预和指导。目前的体育课存在较大的自由度,这个度如果教师没有切实把握的话,很容易掉入“美丽的陷阱”,变成“放羊课”,我们在调查和交流过程中,有些教师将目前体育课说成“新自主课堂”,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前集合分组,然后学生自由活动,踢球的踢球,打球的打球,从表面上看内容顺应了学生的需求,气氛也很好,实质上学生没有真正懂得学体育的意义,在他们的头脑中体育课就是放松课。这样,导致厌恶体育的学生离群索居,对体育一般兴趣的学生泛泛应对,而兴趣强烈的学生则一“项”到底(一种运动)。因此,指导和目标的制定是必须的,这既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是体育课开设的基本目的和任务,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清闲和学生的自由而放弃“本分”!
思考三:自主学习中教师充当何种角色,如何实现这些角色?
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说来,“教师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在方法选择、实施、评价等方面起到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在这样几种角色中,指导者是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必须要扮演但又不易扮演好的角色。
那么,教师的指导该如何进行呢?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指导容易被认为是纠正错误的简单目的而已,即而,演变成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通过学生的尝试性、自主性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动作、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一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