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奖学金:人才争夺战中的利器
2007-12-29毛海强
人力资源 2007年5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5/c66D9nNJnUoGLVF8k7Wddr.webp)
本报讯 昨日,2006年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科技成果(项目)转化洽谈会在大连水产学院召开。来自我市的近百家环保企业与我市8所高校环保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参加了此次洽谈会。在洽谈会开幕式上,8所环保企业在部分高校的环保院系设立了奖学金,并建立了勤工助学基地。签订协议的分别为……。据了解,与高校签订协议的环保企业,每年将为高校的每位优秀学生(每年10人)提供2000元的奖学金,并根据企业的吸纳能力为学院的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以上是《大连晚报》发布过的一则报道。其实,这仅是近年来众多企业竞相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的一个缩影。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在我国几百所知名高校中,由中外企业出资设立的奖学金数额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在某些重点高校甚至达到各类奖学金发放总额的50%以上。例如,浙江大学2005年度校级外设奖学金(绝大多数为企业设立)就有39项,奖学金总额超过300万元。企业奖学金已成为高校继国家奖学金、学校自筹奖学金之外的另一类重要奖学金。为什么众多企业对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情有独钟呢?且看下文详解。
好处:国家、高校、学生与企业四方共赢
对国家而言,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近阶段国家教育资金投入的相对不足。其对整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意义不言而喻。
而对高校来说,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可以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市场引导,高校可以从企业偏重的设奖专业上得到信号,从而调整专业设置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广大学子也能得到许多实惠。一方面,企业奖学金的设置,不但为学子们提供了专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而且对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企业奖学金可以为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减轻生计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在高校设立企业奖学金,企业也会受益良多。
首先,为企业树立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组织形象。在我国,“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历来为全社会所重视,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教育的善举,定能得到媒体的关注,获得社会好评。近年来,承担公司社会责任(CSR)或良好的公司公民身份,日益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例如,美国某知名大学曾研究发现,有着良好CSR声誉的公司比一般的公司有更高的销售收入;而最近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当传统的顾客购买评价标准,如价格、质量和便利条件等相同时,81%的顾客将根据一家公司是否承担CSR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可见,良好的企业形象确确实实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真金白银”。
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忠诚度同样受到CSR的强烈影响。员工会对企业所实施的每一项CSR活动感到骄傲,这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销售额,改善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降低组织的招聘成本,并减少员工的诉讼次数。一项由Hudson研究所对美国公司员工的调查显示:相信自己在为一家对社会负责的公司工作的员工,在忠诚度上可能六倍于那些相信公司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员工。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在高校设立奖学金获得“人才蓄水池”。
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奖学金这个平台,扩大在校园内的知名度,赢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从而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据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处近年所做的一项针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在诸如“单位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单位的社会地位和声誉”、“福利待遇好坏”、“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有个人发展空间”、“适合自己能力和性格”等七条择业标准的选择上,应届毕业生们就对“单位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最为看重。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学校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学校的帮助下提前“圈定”一些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更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提供实习岗位或业务培训等方法,拢住这些学生的心。同时,企业通过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可以向学生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号”,即这个行业或具体专业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其中。这将促使更多的有志于这个行业的学生选择相应专业,已经选择相应专业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学好本专业,从而使企业人才选择的余地和范围变大,形成“人才蓄水池”。
规划:企业应注意的事项
◆设奖目的:立竿见影VS长效投资
笔者认为,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的目的不必过于功利。很多企业到高校设立奖学金,除了献爱心回报社会、支持教育事业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校园中扩大企业知名度,吸引优秀人才。然而,有的企业会在与高校签订协议时提出附加条款,要求接受捐赠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工作。有的企业甚至在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后就从学校“撤资”。其实,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能动性和智力性。所以,对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录用上,一定要做到“攻心为上”。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即便企业迫切想要吸引人才,面对学校中的莘莘学子,高扬道德旗帜往往会比赤裸裸的附加条款更具吸引力。
◆院校选择:重点大学VS一般院校
重点大学在筹集社会捐助资金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例如北京大学现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130余项,而一般的省属院校,由社会捐助设立的奖助学金仅有10项左右,至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得到的捐助就更少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重点大学人才济济,另一方面也因为重点大学一般设有大学基金会这一较先进的捐赠管理机构。在我国,大学中管理捐赠资金的机构一般有基金会、校董会、校友会、发展委员会等常设机构,而基金会在为捐赠人合理避税(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免缴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用于中国境内公益、救济性质以外的捐赠,全部免缴企业所得税)、提高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机构本身的规范化运作方面,都有着其他几种管理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企业的选择一定要理性。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选择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也许更合适些,毕竟有多深的水就应养多大的鱼。
◆奖励方式:奖学金VS助学金
企业在高校是设立助学金还是奖学金?这就需要追溯企业捐资的目的:是公益性的,还是旨在招揽人才。设立助学金会更偏重于公益性,奖学金的使用则更加灵活,例如有的企业就把奖学金分为公益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公益奖学金的设立主要服务于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以及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定向奖学金则可以满足企业从紧缺、急需专业引进高素质大学生的需求。当然,在我国,企业对高校捐赠资金的用途除了设立奖、助学金之外,还有图书基金、基建经费、人才引进经费及奖教金、学生活动经费、教学科研活动经费以及非定向基金等六种形式。在与目标院校沟通协商之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捐赠资金的用途自主选择。
◆资金额度:争夺“标王”VS量力而行
一些公司到高校设立奖学金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所学校已设立的企业奖学金中的最高奖金额是多少,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些,好像是在争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捐赠资金的多寡当然应取决于企业的实力,但是这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争夺到“标王”固然光彩夺目,益处多多,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千元的款项只要运用得当,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业的奖学金惠及尽可能多的需要帮助的学生固然是好事;而选择对口专业、锁定少数优秀人才的“意图”明显的奖学金设置同样会受到校方的欢迎。
对于设置奖学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招揽人才的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战略,灵活地设置奖学金的期限以及获奖学生的年级。比如,对于与企业核心技术关系密切以及企业将长期需要相关人才的专业,不妨设置长期奖学金,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培养;当然,选择短期的或者仅限于高年级学生的奖学金设置也未尝不可。对于高科技公司,奖学金的覆盖对象还应该包括研究生;而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把目光锁定在优秀专科生身上,则是一种更实际的选择。
规则:一般程序和方法
首先,需要获得企业高层的支持。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同行大多有“做任何事都需要老板支持”的感受,在高校设立奖学金,尤其需要获得企业高层的首肯。鉴于企业奖学金可能会给企业的营销系统带来较大的帮助,人力资源部最好联合营销部门一起行动,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联系学校。目前,我国重点大学大都在网上公布自己接受捐赠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电子信箱、接受捐赠的银行开户户名和帐号或者邮局汇款的详细地址。一般的高校也都设有专门的捐赠资金管理机构(基金会、校董会或者校友会),企业可以与其负责人沟通,或者直接与校长办公室联系,协商具体的捐赠事宜。
最后,注意对捐赠资金的跟踪管理。为了确保奖学金能够真正用在刀刃上,企业应设专人负责企业奖学金的使用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部可以与校方合作,制定具体的奖学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捐赠资金的安全管理与有效使用。奖学金管理办法一般包括:奖学金设立的目的、奖励对象、奖学金的管理和标准、获奖条件、评审办法以及附则等六个部分。举例如下:
××大学“××”奖学金管理办法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同时为规范××公司奖学金的设置与管理,突出××公司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公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大学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
二、奖学金的管理和标准
1.××公司成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3~4人组成,公司总经理任主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任秘书。委员会的职责为:制定委员会章程、确定奖学金的类型及发放数量、审定获奖学生名单。
2.××公司决定捐资×万元人民币做为基金,每学年用该款利息(或每年捐资×万元,暂定×年),在××大学设立“××奖学金”。一等奖×名,每人××元;二等奖×名,每人××元;三等奖×名,每人××元。
三、获奖条件
1.热爱所学专业,学习勤奋刻苦,专业知识扎实,综合排名在本专业前5%以内,并取得国家规定的各类证书。
2.实践能力较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或竞赛,并取得竞赛名次的优先获得。
四、评审办法
1.每年10月份评选,凡符合获奖条件的学生自愿递交书面申请。
2..××大学成立评审委员会,完成对申请“××奖学金”学生的初审,评审委员会在10月底按照确定的名额连同学生申请表报送××公司奖学金管理委员会。
3.××公司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对××大学推荐的学生材料进行审核并确定获奖学生名单。
4.每年11月初颁奖。
五、附则
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自×年×月×日起施行。
(作者单位:华润蓝剑(广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