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凤仙别裁(上)

2007-12-29肖复兴

上海文学 2007年5期

  平凡妓女步入历史事件,红颜祸水变为一代英雄,在中国近代史中,除了赛金花,还有一位,那就是同样鼎鼎有名的小凤仙。由小凤仙的传奇为蓝本,在上个世纪50年代香港曾经拍过电影《小凤仙》,由李丽华主演;80年代又曾经拍过电影《知音》,由张瑜扮演小凤仙,使得小凤仙一次次地从历史的仆仆风尘中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议论。新时代张瑜演的小凤仙,总爱抱把瑶琴,见面时候弹,送别时候也弹,突出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主题。
  何谓知音,谁和谁知音,很显然,电影讲述的故事,正是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如果没有蔡锷蔡松坡大将军,突然间有一天出现在八大胡同,出现在小凤仙的身边,便没有小凤仙的名声能够一直绵延至今。知音,是他们两人命运的护身符,也是他们两人时代的身份证。这一点,和当年她的前辈赛金花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德军元帅瓦德西衬托着,便也不会让赛金花的名声一时如日中天。虽然,瓦德西和蔡将军,都是军人,却一个为侵略者,一个为爱国者,纵使身份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身后所处的时代背景却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都属于战乱之时,属于民族危亡之际。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出场的,而且角色举足轻重的,又同样是一个妓女,而且这个妓女同样用自己的贞操,又一次起到了为历史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于是,平常最为人所不齿的轻薄放浪的青楼女子,再一次成为了历史的主角;政治的斗争,再一次被情色化,而让文人可以抚摸,让百姓可以亲近。
  如果有旗鼓相当的对应,小凤仙和赛金花则成了承前启后、前仆后继的重量级别相似的人物,让她们和北京的八大胡同一起再度辉煌,声名大振,成为了历史册页中一幅绝无仅有的对仗句。
  关于小凤仙的身世,历来传说版本不一,大多属于春秋演义。
  有说她是浙江钱塘人氏,父亲是个商人,被小人算计而害得家破人亡,小凤仙被无情的后母卖到妓院,然后,一卖再卖,身世浮沉,命运多蹇。那时候,北京城南方的清吟小班吃香,南风北渐,卖到北京来的南方妓女很多,最后,她也随着这股风潮,风飘柳絮一般,被卖到北京的八大胡同里。
  也有说小凤仙自幼爱好唱戏,拜戏班里的一位姓胡的老板学戏,便偷偷地跑出了家,跟着胡老板走南闯北,练就了一副金嗓子。战乱之时,戏班子解散,胡老板带着她四处流浪,沿街卖唱为生,最后流落到了北京城,又教她学会了京戏。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胡老板实在混不下去了,暗中把她卖到了八大胡同里。
  也有说她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武将(曾任徐州总督),姓朱,是个旗人,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关系密切(也有说是亲戚,小凤仙就是杨锐的侄女),积极参与康梁变法。戊戌六君子在北京的菜市口被砍头,她父亲受到了牵连,也丢掉了性命。无家可归而流离失所的小凤仙,被杨锐的弟弟杨铿收养,带领着当时三岁的小凤仙从杭州逃到福建,又辗转流亡各地。前面所说的琴师,不是别人,正是杨铿,是他教她学琴唱歌,学诗作画。辛亥革命前后,杨锐的弟弟和革命党仍有瓜葛,因此,当他知道蔡锷被袁世凯软禁京城而要离京起兵的消息,他带着小凤仙来到了北京城,把她安插在八大胡同里,专门等候蔡锷将军,好演出一场英雄遇知音、美女救英雄的好戏。好像杨锐的弟弟是地下党,早已经料事如神,安排好了一切,把小凤仙当成了他手心里发誓为父报仇的一粒革命种子(小凤仙因受苦受难有了阶级的深仇大恨的基础),打进妓院,扮演一个风尘女子,专等候着蔡大将军上钩或者接头。
  当然,这些都只是民间流传的传说而已,关于妓女和英雄的传说,极其容易被涂抹上厚重油彩,被演义和传说,而走形甚至变形得面目皆非,也都在理所当然之中。今天,走在八大胡同里,如果你态度真诚而谦虚,碰见好说的老人,说起小凤仙,他们能够和你兴致盎然地聊起来的,比这些更为花哨和精彩,也更为离奇和不可信。这样的传说,只能表示百姓心底的一种愿望,无形中把她美化、诗化和戏剧化。对于妓女的溢恶和溢美,从来都是历史由来已久的泛滥两极,并非仅仅是大众使然。
  不过,在这些传说中,有这样几点,还是可信的,一是小凤仙确实是浙江钱塘人氏,一是小凤仙确实粗通文墨,能诗会画,多才多艺。在这后一点上,她强似赛金花。赛金花虽然跟着洪状元学过几天的字,但基本不通文墨。
  在长相方面,她和赛金花都属于那种小巧玲珑的南方女子,也都说不上有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有人说她最大的特点,是肤色极白,瓜子脸上长着一双丹凤眼,一只弯弯嘴角的小翘嘴,要比赛金花更风情一些。看照片,比起赛金花,她要略显得秀气些,个子也高一些,但我是没有看出来她有什么特别的迷人之处,因此,现在实在是想像不出,当初为什么她就能够一下子让蔡大将军拜倒在石榴裙下。
  当时蔡锷是云南督军,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袁世凯为称帝拉拢蔡锷,请蔡锷进京,封为“始威将军”,当他复辟的左膀右臂。当袁世凯看出蔡锷并不对他忠心耿耿,而是反对他当皇帝的美梦的时候,他便把蔡锷软禁起来,不准他离京,怕的是他跑回云南起兵反袁。那时候的蔡锷,落落寡欢,志不得舒,犹如笼中之兽、匣中之剑,空有一腔爱国的抱负,而只能仰天长叹。
  就在那时候,他常常化妆成商人的模样,串八大胡同,找妓女去寻欢作乐,用一时身体之快感,排遣忧愁,闹得风风雨雨,京城里几乎无人不知。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只要不关乎政治,只是玩玩女人,当权者是不会真正地放在心上的。袁世凯一看他是在寻花问柳,声色犬马,而不是四下串联,图谋不轨,心想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样能够消磨消磨他更好,便也放下心来,随他去了。
  那时候,小凤仙住在八大胡同里的陕西巷里的云吉班。这个地方,现在还在,位于陕西巷的中段,路东52号,保存得十分完好,是一座青灰色二层小楼,西洋风格很明显,楼顶有檐,探出楼外,楼顶和中间各有一圈简单的雕饰。拱形券式院门,黑漆虽有斑驳脱落,却证明还是原来的。门上面有水泥做成了长方形的匾额,可惜字迹全无,上面有一层水泥遮盖的痕迹,想当年应该就是“云吉班”三字。门脸朝西,不大,里面的院子却很深,院子里,绿阴匝地、闲花满阶,乍一看,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仔细看,它是一个套院连着另一个套院,每个院子里都有一座一色齐齐整整青色磨砖对缝的二层小楼,是那种中西结合式样的小楼,坐北朝南,前有宽敞的跑马廊,廊前是院子里的花园,阳光灿烂,花草繁盛,后面的房子切成了一个个的玲珑房间,雕镂挂络,绿窗红床,古色古香,香艳诱人。
  那一天,蔡锷大将军,就是在这里遇见了小凤仙,和小凤仙一见如故,有了历史意义的风云际会。一时间,恍然之中,竟有了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的感觉;也有了敛眉俱握手,含笑共衔杯的场面。
  这样来说,并非夸张,也并非有意渲染。实在是当时他们两人相见之后,蔡大将军盛赞小凤仙:“风味独一无二。”小凤仙则不是就坡下驴,也说几句应承的过年的客气话,而是瞅了瞅他说:“你不像是个商人,而定是个不凡之人。”都是走南闯北的人,见多识广,品得出话是嫖客的挑逗,还是妓女的逢迎;是虚火缭绕,还是真情流露。这样的对话,让彼此心里都兴奋,也让彼此的心里都有些暗暗一惊。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精彩对白——
  蔡锷:“京城乃繁盛之地,游客众多:王公大臣,不知多少;公子王孙,不知多少;名士才子,不知多少。我贵不及人、美不及人、才不及人,你怎么就说我定是不凡之人呢?”
  小凤仙:“现在举国萎靡,无可救药;天下滔滔,国将不国;贵在哪里?美在哪里?才在哪里?我所以独独看重你,是因为你有英雄气概。”
  
  蔡锷:“何以见得?”
  小凤仙:“我仔细看你的样子,外似欢娱,内怀郁结。我虽然女流之辈,倘蒙不弃,或可为你解忧,休把我看成青楼贱物!”
  之所以抄录上述一段,是因为我不大相信蔡锷和小凤仙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对话。显然是有意编排的,像是剧本里安排好的演员对白的台词,方才可能这样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我相信小凤仙会有一双慧眼和一颗丹心,但犯不上在她以出场时就毫不吝惜地美化她。她毕竟是一个青楼女子,初次相见,接客是主要的任务,是她谋生的必要。即使她真有一腔阶级的深仇大恨,要报杀父之仇,也真的识得出蔡锷,倾情说出心里的话,也得是在以后她和蔡锷相熟相知的日子里,絮棉被一样一点点把棉花铺垫好才行,断然不会如此急不可耐地就滔滔不绝地说出这样一番仁人志士的革命理论来。特别是那“国将不国”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鲁迅先生当年说过的话。
  同样,也实在没有必要也一开始就急不可耐地过于美化蔡锷将军,我相信蔡锷将军会用放浪形骸的方式,作为一种伪装,掩饰着内心的焦灼和无奈,掩饰着无力改变又渴望改变现实的思想矛盾与冲突。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是一个从封建社会里走出来的人,在那个时代到风月场上排遣心绪,发泄郁闷,则是士大夫的一种普遍认同的行为方式。而且,他家中尚有两房夫人,在和小凤仙交往的时候,他和另外一名童伶关系也异常密切,一脚同踩两条船,并非传说中的英雄美人一般,为爱情炽烈而挚诚。
  有这样的一说,值得相信:蔡锷很想娶小凤仙,曾经专门请曾朴作媒,来说服小凤仙。蔡锷算是找对了人,曾朴是《孽海花》的作者,自己写过赛金花是妓女,自己娶过姨太太也是妓女,对妓女当然很是了解,说得上话;更重要也更巧的是,小凤仙十三四岁落魄的时候,他曾经买过小凤仙当保姆,还曾经和小凤仙有染。世界就是这么点儿大,风月场和官场和文场连得就这么紧,事情巧得莫说曾朴不敢相信,就连小凤仙也不敢相信。不过,这一节外生枝,倒让小凤仙确实看到了蔡锷对自己的一片真心。不是真爱,断然不会娶自己的。这一点,绝不像如今的男人,嘴巴上抹着蜜口口声声说爱你,却不敢明媒正娶,所谓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因此,我想,上面的那段对白,他们起码应该放在这时候说,才会是水到渠成,稍微合适些,也稍稍让人觉得可信些。
  最有意思的一点是,不少书中用传说的方式,说蔡锷将军在云吉班初次过夜的时候,看到床上落红点点,被褥都被染红朵朵梅花,原来小凤仙居然还守着一副处女之身,专门在那里守候着蔡将军的到来。这就更有些离奇得离谱了。如同赛金花说自己在嫁给洪钧之前,还只是一个清倌而已,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只待知音。这无疑是有些美化青楼女子了。这样的美化,也自有道理,在小凤仙献身革命的同时也献身英雄的传奇中,重视如此的可读性和世俗性,更重视包括在其中的纯粹性,其中是既包含着精英的理想,也包含着大众的趣味在内的。
  不过,当小凤仙和蔡锷相熟之后,有一天,蔡锷在云吉班兴之所至,书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小凤仙,我倒相信是确有其事的。
  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这副对联写的不错,吻合小凤仙的身份和性格,也流露蔡锷的心情和感情。蔡锷曾拜过梁启超为老师,文采还是有的。他将小凤仙比作侠女,内心里已经把她定型,框定了她与自己不仅仅囿于儿女情长,而是和革命大业的密切关系。一个侠女的侠字,如此地超尘拔俗,剑胆琴心,便让小凤仙和赛金花在危难之中凭借着一口流利的德语和善于外交的周旋而救国的行为与性格,拉开了距离。当然,小凤仙和赛金花都属于乱世佳人,两人都有胆有识,但在胆识之中,如果赛金花是属于那种智慧型的,是一名说客;那么,小凤仙则属于那种义薄云天型的了,是一名侠女。同时,如果赛金花和瓦德西真也有什么关系的话,毕竟瓦德西是六十八岁的糟老头子了,而当时蔡锷风华正茂,两厢相比,人们更容易接受英雄配美人,而不大接受老少恋的。蔡锷和小凤仙正是人们心目中这样的宝剑赠英雄,宝马配美人的传统心理构架的。
  据说当时蔡锷在这副对联的上方题写一句:“凤仙女史灿正”,但下面没有署名。小凤仙有所不满,对他说:“你我虽贵贱悬殊,但又何必隐姓埋名?”
  他才只好写上了“松坡”二字。松坡是他的字,小凤仙立刻明白了,眼前跟自己一直缠绵悱恻而又多有心思契合的壮士,就是大名鼎鼎的蔡锷将军。当场,小凤仙便把自己的舌头咬破,流血滴落在对联之上,以示自己对蔡锷绝对的忠诚,将会和他一起为倒袁大业共赴生死,在所不辞,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侠女。
  我对这一场景,虽也起疑,特别是小凤仙咬破舌头,血滴对联上面的情景,实在有些像《桃花扇》。但还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因为这很符合小凤仙的侠女之性格,面对对联,尚且能够咬破舌尖,到了需要她的时候,“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她是一定能够豁出性命,和蔡将军同走黄泉的。在众多的贵妇名媛面前,小凤仙的冷艳逼人,在这里,形象才被真正树立起来。
  袁世凯称帝,蔡锷亡命日本前夕,曾经特意跑到陕西巷的云吉班,是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那天正好云吉班里有姐妹过生日(有说是蔡锷自己过生日,不可信,因为太巧),她故意把窗户打开,将蔡锷将军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来了个调虎离山计,让人误以为蔡锷一直在艳窟香窝里沉湎,却是在一片钗光鬓影和软语娇香中,早已经趁着热闹的乱劲儿,小凤仙拉着蔡锷将军走出大门,躲过暗探的眼睛,不显山露水地陪着蔡锷到了前门火车站,逃将了出去。
  也有另一说,那一天,并不是过什么生日,而是正值大雪纷飞,小凤仙携蔡锷兴致勃勃出了云吉班大门,对外声称如此难得大雪,要一起去郊外踏雪赏梅,情意绵绵,兴致好生了得,惹得云吉班众姐妹一阵羡慕。其实,这是他们故意放出的口风,迷惑袁世凯安排在云吉班四周的密探。车子驶出八大胡同,根本没有朝郊外去,刚刚路过前门火车站,他们就跳下车,随进站的拥挤人群混进车站,逃将出去。
  后一说,说的小凤仙诗意浓郁,俨然一副大家闺秀,有点儿巴金《家》里梅表姐的意思了,多少让人起疑。前一说,则太像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里林道静帮助革命者卢嘉川逃跑的情景,如此的雷同,更让人起疑。
  我曾多次去过陕西巷的云吉班,除了靠门的一扇墙上两扇窗是后来开的,那里的格局基本未变。按照原来的规矩,妓院的外墙是没有窗的,而云吉班二层楼是坐北朝南的,窗子朝南的方向是一溜高高的院墙,不要说院墙外是另一处店铺,即使是空场,从外面也根本看不见里面。因此,我是怀疑前一说是演义,而后一说比较可信。而且,确实是小凤仙陪同蔡锷,一起逃出云吉班,来到前门火车站,在火车站和接头的人拿到了梁启超早替他们买好了的火车票,乘坐上火车,跑到了天津,然后立即转往上海,渡海直奔日本去了。
  这是1915年的12月1日。
  将近一百年前的冬天,和现在冬天的天气一样吗?无论北京,天津,还是上海,云吉班的老楼和老窗还在,老的车站和码头也还在,却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了。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是在天津如何分手告别的,现在已经不知道,告别之际,是种什么样的凄恻场面了,更无从知晓。只知道蔡锷对小凤仙说,倒袁成功时一定接她团聚。自古多情伤别离,据说,小凤仙为蔡锷唱了三段岔子曲,作为离别的礼物。虽然,我并不相信真有其事,小凤仙能文能诗,填写个曲词,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大难当头,有人盯视跟踪的时候,还有心思唱小曲,总让我觉得像是话本评书或影视里有意的安排(电影里,张瑜是弹的古琴),故意在紧急关头宕出一段时间,让主人公来缓缓抒情,一展襟怀。但是,在这唱词中表现了小凤仙同蔡将军一起视死如归的精神,还是吻合她的性格的,也是足以令人感动的。即使是后人特意填写添加上去的,也不妨当作她的心曲的袒露,值得我们一听。
  三曲如下——
  
  《柳摇金》:“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帝子花》:“燕婉情你休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学士中》:“你须计出万金,力把渠魁殄灭。若推不倒老袁啊,休说你自愧生旋,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
  
  蔡锷从日本暗渡陈仓回到云南,组织了“护国军”,竖起讨袁大旗,打响讨袁第一枪,起兵征伐,轰动全国。这里面,应该也有小凤仙的一份功劳,当时有人就说:是小凤仙间接推翻了袁世凯。一个妓女,有如此之大的功力,实在是奇迹。
  袁世凯终于在全国人民的讨伐中,没有做成几天的皇帝梦而下台死去。但蔡锷将军因病魔在身,又操劳过度,大树一般,终于坚持不住,倒了下去,送往日本医治,死在日本的福冈,年仅三十七岁。他没有实现倒袁成功时一定接小凤仙团聚的誓言。
  传说在上海召开蔡锷追悼会的时候,小凤仙曾经一身洁白的孝衣,悄然而至,还送来两幅挽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春秋。
  
  我是很怀疑这两副挽联的真实性的。虽然,这两副挽联写得确实很不错。我猜想大概为后世的文人仿照小凤仙的语气所杜撰出来的,倒不是不相信小凤仙也能够有这样的文采,而是觉得那个时候,作为当事人且还是妓女身份的小凤仙,不大可能一下子把自己沦落为“北地胭脂”的身份暴露得如此彻底,也不大可能如史学家一样将一个英雄和一个妓女的事迹概括得如此完整而精粹。
  后查资料,有说对联是小凤仙特别请《孽海花》的作者曾朴所写;也有说是当时的大学士易宗夔所写;还有说是当时以捧戏子和妓女出名的文人樊云门所写。纵使不是她写的,也并不妨碍我们对她的尊敬,她的人生历史中因有和蔡锷将军的这一段经历,而显得出污泥不染,凛风霜不枯,而不再仅仅是云吉班小楼床榻上的一块性感的肉块,是陕西巷里妓院门内高挂的一块鲜艳的花牌,供别人春风一度。从红颜祸水到巾帼英雄的过度和跨越,并不是所有青楼女子都能完成的。只有如她小凤仙和赛金花少数人,才能够创造出这样的传奇。